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唐仕燕 陈剑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唐仕燕 陈剑敏,. 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J]. 中国中医药,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059.
摘要:
研讨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效果。方法:给予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74例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比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方法,共37例,干预组患者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疗方法,共37例,对比不同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对比,干预组高(低)于对比组(P<0.05);治疗前,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通过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脾肾阳虚溃疡性结肠炎八髎穴导气针温针灸
DOI:10.12721/ccn.2023.157059
基金资助:

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中是一种炎症性肠病,其主要特征是肠道黏膜以及黏膜下层所导致的慢性炎症,主要临床症状会出现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造成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导致黏膜损伤、糜烂,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1]。目前,在临床中多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比如口服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且治疗后存在复发率高、疗效差等问题,进而在临床中应用率较低。在中医中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泄泻”、“痢疾”等范畴,患者若长期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是素体不足等原因,则可损伤脾阳,临床多见以脾肾阳虚为本,血瘀为标[2]。八髎穴导气针法是具有活血通络、清利湿热等功效,温针灸具有固肠止泻、调整阴阳、温补脾肾等功效,两种方法联合使用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确保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4]。因此,本文就落实两种治疗方式对脾肾阳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干预,分析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的整体效果。

1基础信息和治疗方案

1.1基础资料

甄选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脾肾阳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参考对象,通过计算机软件分组,将其划分为以下2个小组。对比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方法,共37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在35岁至72岁,平均年龄(53.24±0.23)岁,病程1年至5年,平均病程(2.28±0.72)年;干预组患者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疗方法,共37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在36岁至73岁,平均年龄(53.59±0.62)岁,病程1年至8年,平均病程(2.98±0.99)年;各组基本数据开展综合性分析与比对,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案

对比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59,0.25mg)治疗,3次/d,0.5g/次,持续用药30d为一个疗程。

干预组患者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①八髎穴导气针法:帮助患者调整到俯卧位,选择一次性针灸针,指切进针法,中髎、次髎与上髎采用斜向内下方进针,下髎则采用直刺进针,刺入骶后孔,且小幅度捻转手法,确保患者能够持续出现舒适、柔和的针感,每个穴位行针2至3min。②温针灸:首先,帮助患者调整好体位,选择一次性针灸针快速进针,垂直刺入,通过捻转平补泻手法,并在得气后将针停留于露出皮肤3厘米左右,之后将艾条刺入针柄点燃,在艾条燃尽后3至5分钟后拔针;对患者神阙位部位应用隔盐灸,其适当填入细盐末,并在上置中等艾柱展开治疗,以患者耐受为主,确保温度适宜,3壮/次,1次/d。针灸的穴位为足三里、天枢、关元、气海和中脘穴。

1.3 观察指标

对实施治疗后,患者机体及病情好转状况进行判定,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显示结果为正常;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部分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肠道黏膜病变情况显著减轻;无变化:患者临床症状及胃肠道黏膜情况无任何改变,病情甚至加重。治疗有效度是有效率与改善率之和。

对实施治疗前后,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对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IL-4)、白细胞介素(IL-8)水平进行对比,水平指标越低说明治疗效果越显著。

对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如腹胀、恶心呕吐、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则代表治疗效果安全性越高。对两组患者复发率情况进行对比,复发率越低则代表治疗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5.0系统处理,所得到的两组患者的数据炎性因子指标行t检验,以士s表示,计数资料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行X2检验,以%表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干预组(94.59%)高于对比组(64.86%),互比,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组间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截图1738908977.png2.2组间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对比组,互比,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较比(x̄±s)截图1738909012.png

2.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低于对比组,互比,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3。

表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对比[n(%)]截图1738909030.png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是炎性肠病的一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如肠道感染、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都会导致发生溃疡性结肠炎,而且容易发病在患者直肠、乙状结肠部位,通常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粘液脓血便等。此外,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较长,且爱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体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中主要以西药对该病进行治疗,美沙拉嗪能够对结肠黏膜分泌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减少过氧化物酶的释放,缓解肠粘膜水肿等情况的发生,但是该药物对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整体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患者停药后很容易再次复发,且还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5-6]

在中医角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属于“泄泻”范畴,该疾病的形成与脾胃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等有所关联,可引发机体阴阳气血亏虚、脾肾亏虚。由于该病迁延难愈,病程日久可致脾胃亏虚,治宜补益脾肾、行气祛瘀。温针灸治疗方法能够将热力通过转身的方式传递到患者的体内,有效起到行气活血和温通经脉的功效,通过针灸足三里,是具有健脾利湿、和胃止泻的作用;中脘穴则是对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天枢是大肠之募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清利湿热、活血散瘀和理气止痛的功效;关元则是具有化湿性滞、补肾阳的功效,通过针刺各种穴位帮助患者到达温补脾肾、固肠止泻等功效[7-8]。八髎穴导气针法是通过在中髎、次髎、上髎与下髎穴位进行针刺,能够清利下焦积滞、祛湿泄热,能够到达调气行血和清利湿热的功效。从神经解剖学而言,盆内脏神经是由骶2—4神经前支分化而成的,能够支配直肠,所以针刺八髂穴能够刺激骶神经,从而起到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9-11]。为加强针灸的疗效选择导气针手法能够提升针灸的治疗效果,导气法的行针轻柔、捻转频率慢、幅度小,采用改手法可使逆乱的经气恢复正常,所以对八露穴行导气针法具有“通其经脉,调其经血”的作用,可加强其清利湿热、通调气血的功效。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能够增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也能够减少肠道炎性反应,减轻对肠粘膜的损伤,可使得两种治疗方法充分发挥本身的治疗功效[12-13]。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的干预组(94.59%)高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比组(64.86%),说明可以突显出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性,对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提高,进一步的达到干预的理想效果。在炎性因子指标方面,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的干预组低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比组,说明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方法能够控制肠粘膜炎症反应,促使肠黏膜得到修复,降低肠黏膜损伤持续加重。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方面,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的干预组均低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比组,这一结果证实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的方式可以达到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发生率方面的干预目的,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拥有更高的治疗价值。

总之,对脾肾阳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促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杨潇,李彩荣,刘欣艳.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07):29-32.

[2]庞慧明.八髎穴导气针法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11):209-213.

[3]臧亮,韩珊珊.温针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32例[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03):68-71.

[4]桂慧俐.自拟愈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19):3269-3271.

[5]李红薇.温针灸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及TNF-α、IL-1β、IL-10水平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21,30(06):16-17.

[6]王飞,毕信亚,周莉,等.温阳止泻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1):3496-3499.

[7]周丽,曾玲玲,季小健.温针灸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阻证的疗效及对脑-肠互动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09):1483-1487+1524.

[8]郭孟凡,李瑞艳,尹小伟.白头翁加味联合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J].哈尔滨医药,2022,43(01):119-121.

[9]张心愿,梁樑,丁荣琴,刘雅欣,章蓓.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进展[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04):176-178.

[10]杨艳玲,向黎莉,陈鹏飞,朱贤林.加味葛根芩连汤对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2,50(03):92-95.

[11]吴雨蕊,潘彦宏,詹铮,杨森,姜劲峰.电针“次髎”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抗炎效应及其副交感神经机制研究[J].针刺研究,2021,46(11):942-947.

[12]周睿璇,彭嘉颖,向晶,焦子远,张冠林,王萍,卓越,张泓.电针刺激上巨虚、天枢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Th17相关特异性因子及Treg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3(05):877-884.

[13]张秀红,田丽娟,周钰.温针灸联合脐灸对肾阳虚型卵巢早衰患者卵巢血流状态和储备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07):935-93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