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教学,更应视其为一门艺术教学。尤其是应用题教学,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与核心,又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们需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明确各数量关系,那么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指导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解题技巧的基础上,养成灵活思考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中找到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能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建立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1.应用题脱离实际。
针对现在的发展情况,我们发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应用题命题题干脱离实际,这就失去了应用题的价值,本身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技能,而且这些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应用题的设置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关键,如果脱离实际,我们就无法更好地表达其中的意思,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应用,对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现在很多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应用题没有创新点,这样就会显得非常的乏味和无聊,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这对现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未重视分析能力的培养。
现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缺乏分析能力,对应用题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个方向进行思考,这就使得出现问题的频率就会大大提升,我们在进行问题分析处理时,必须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答案可能就会不一样,数学应用题命题非常灵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在整个教材习题中所占比重非常大,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重点复习,教师一定要学习更多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做好问题的解决,使得各项工作得到更好安排,针对现在出现的情况,教师要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本源,这样才能实现更好地发展。
二、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的策略
1.采取多样化引导式教学方式。
目前,一些学校仍继续实行传统教育内容形式,在课堂中老师们把数学课本上的事例、方法、步骤,以成体系方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看和理解,从而学习如何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这样的数学知识以“填鸭式”传递给学生,这对学生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由此学生的知识兴趣及课堂热情降低了,甚至破坏。所以改革传统教育内容形式,以此成为提高学生数学思想和课堂兴趣的较为重要关键点。我们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采取具体的思维步骤,及时对整体教学阶段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知识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应用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兴趣和教育热情。由于初中生群体自身的年龄、经验有限,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仍处于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还不发达。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更新课堂教学方式,帮助他们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应用题目的现实情况,将纯文本内容转换成视频、卡通、图片、电子表格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题、解答应用题,创造一个充满数学兴趣和学习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对数学应用题解题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理解和回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发展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条件,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厚植培养逻辑思维理念,教导学生改变理解应用题的思维方式,进而找到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关键,最终提高学生数学应用题理解和解答的能力。
2.重视小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是解决数学应用题能力的重要教学途径。比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能够将整个题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分析的技巧,将自己认为的重点词语勾画出来,一边读题一边做标记,这样能够将整个题目进行浓缩,这样就能快速地掌握出题者的意图,这样就能有效的解决其中的问题。在平时的小测验或者考试结束之后,我们在进行应用题的解决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将题目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当教师在上面进行讲解,将自己整个做题的过程呈现出来,大家一起进行分析,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是对题目的巩固,学生对这些题目将会有一个新的认识,这时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注意力都是非常好的,而且提升效果非常好。在讲解完成之后,我们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能完善自己的思路,使得大家能够共同得到提升,同时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大家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实现更好地发展,达到教学目标。
3.形象直观分析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画一画”的方式,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问题呈现出来,这样更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将问题进行转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解决,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这种方法大多应用于几何教学部分。我们在进行题目理解时并不能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将文字转化成图形来进行分析,这样能够将题目更加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好,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将问题更好的进行转化,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提高学生个人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比如我们在解决最短路线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来进行解决,在对几条路线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题目上的意思进行转化,然后让学生能够用眼睛观察到,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快速的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正确的分析题目,我们在进行“画一画”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对题目更加熟悉,从而进行有效分析。教师要给学生足够自由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多锻炼,多练习,对相关的知识有更多认识,这样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教学,更是一种文化教学,而且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尤其是数学应用题教学,我们更应将其作为生活实践应用的工具,使其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自然观察中,都应进行生活挖掘,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能进一步将其有效应用,在不断的应用积累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其综合能力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曾懋华,原惠娟.利用数学技巧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调查.数学教育,2017(1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