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火灾事故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DOI10.12428/zgjz2025.09.224,PDF 下载: 21  浏览: 30 
作者欧鹏
摘要:

引言

火灾事故预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对火灾事故全链条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提前识别风险隐患,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最终实现 “防患于未然”。传统火灾预测多依赖人工巡查与经验判断,存在覆盖范围有限、响应速度慢、误判率高等问题;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受限于数据处理能力,难以应对火灾数据 “海量性、多源性、非线性” 的特点 —— 例如,单座城市的消防数据不仅包含历史火灾记录,还涉及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风力)、建筑数据(结构类型、耐火等级)、人口数据(流动密度、年龄结构)等,数据维度可达数百个,传统方法无法有效整合这些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分布式计算(如 Hadoop)、实时流处理(如 Spark Streaming)等技术的发展,为处理海量多源数据提供了可能;同时,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如随机森林的并行化改进、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技术背景,通过 “数据预处理 - 特征工程 - 模型构建 - 效果验证” 的完整流程,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火灾事故预测模型。该模型不仅能整合多源数据,还能动态更新数据特征,克服了传统模型 “静态化、单一化” 的缺陷,为火灾事故预测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一、大数据分析概述

1.1 大数据分析的核心内涵

大数据分析并非简单的 “数据堆砌 + 算法应用”,而是一个 “从数据到价值” 的完整闭环,其核心是通过技术手段从海量、无序的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撑。具体而言,大数据分析包含四个关键环节: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政务系统、物联网设备等多渠道收集数据,例如消防部门的接警系统、气象部门的实时监测数据、社区的智能门禁记录等,确保数据的全面性;

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 HDFS),解决传统数据库 “单点故障” 与 “容量限制” 的问题,同时通过数据分层(如原始数据层、清洗数据层、特征数据层),提高数据调用效率;

数据处理:通过清洗(去除重复值、缺失值)、转换(数据格式统一、归一化)、集成(多源数据关联)等操作,将无序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数据挖掘与应用: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挖掘数据中的关联规律(如 “高温 + 大风天气” 与火灾发生率的正相关性),并将挖掘结果转化为可落地的应用方案(如动态预警、风险分级)。

1.2 大数据分析与传统机器学习的融合

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火灾预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但存在明显局限性:例如,线性回归只能处理线性关系,无法解释火灾数据中 “温度骤升 + 电气故障” 的非线性关联;决策树虽能处理非线性数据,但易出现 “过拟合” 问题,在小样本数据中泛化能力差。

本文将大数据分析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实现 “优势互补”: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海量多源数据,为机器学习提供高质量的训练样本 —— 例如,通过数据集成技术,将杭州市的历史火灾数据与气象数据关联,构建 “火灾发生时间 - 当时气象条件” 的对应关系,解决传统模型 “数据单一” 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例如,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大数据处理后的特征进行重要性排序,筛选出对火灾影响最大的因素(如电气故障占比、消防设施缺失率),避免 “数据冗余” 导致的模型效率低下。

1.3 大数据分析在安全领域的应用现状

除火灾预测外,大数据分析已在多个安全领域落地应用:例如,在交通安全领域,通过分析车辆行驶轨迹、路况数据,预测交通事故发生率;在安全生产领域,通过实时监测工厂的设备运行数据(温度、压力、振动),提前预警设备故障。这些应用案例表明,大数据分析在 “风险预测” 领域具有普适性,其技术框架可迁移至火灾事故预测中,同时,其他领域的成熟技术(如实时预警系统的架构设计)也为本文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二、火灾事故预测概述

火灾事故预测是指通过对火灾事故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从复杂系统科学、复杂网络、数据挖掘等角度深入分析火灾事故规律,从而帮助人们提前防范,避免或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由于火灾事故具有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火灾事故预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研究,包括:基于 GIS的火灾预测、基于数据挖掘的火灾预测以及基于数据挖掘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火灾预测。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分析方面,而不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可用于预测分析的模型。

三、相关研究综述

3.1 大数据分析在灾害预测中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的发生频率与破坏力显著提升,灾害预测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关注重点。大数据分析凭借其多源数据整合能力与实时处理能力,在灾害预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成为研究热点。

在火灾事故预测领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

历史数据挖掘:通过分析历史火灾数据,识别火灾发生的规律与诱因。例如,有学者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对美国加州近 10 年的森林火灾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干旱天气 + 雷击” 是森林火灾的主要诱因,预测准确率可达 78%;国内学者则聚焦城市火灾,通过分析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历史数据,发现 “老旧小区(建筑年限超 20 年)+ 冬季” 是住宅火灾的高发场景;

实时数据预警:利用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数据,构建动态预警模型。例如,欧洲部分国家在森林中部署温度、湿度传感器,通过实时传输数据至云端,结合大数据分析模型,当风险值超过阈值时自动触发预警,响应时间可缩短至 10 分钟以内;国内部分城市则在重点单位(如大型商场)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流、电压变化,提前预警电气故障。

除火灾外,大数据分析在其他灾害预测中也有成熟应用:例如,在洪水预测中,通过整合水文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构建洪水淹没范围预测模型;在地震预测中,通过分析地震台网的实时数据,预测余震发生的概率。这些研究表明,大数据分析在灾害预测中具有 “跨场景适配性”,其技术逻辑可迁移至火灾事故预测中,为本文模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参考。

3.2 火灾事故预测模型构建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火灾事故预测模型的研究,始终围绕 “如何提升预测精度与实用性” 展开,随着技术发展,研究方向逐渐从 “单一因素” 向 “多因素”、从 “静态模型” 向 “动态模型” 转变,具体可分为三类:

3.2.1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模型

这类模型以火灾事故的时间分布规律为核心,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的时间趋势,预测未来火灾发生的概率。例如,李丽明等学者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火灾事故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选取某城市 2010-2019 年的月度火灾数据作为样本,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识别火灾数据的时间关联度(如相邻月份的火灾发生率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而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在短期预测(如 1-3 个月)中准确率较高,但存在明显缺陷 —— 忽略了空间因素与其他外部因素(如气象)的影响,无法预测 “某一区域在特定条件下的火灾风险”,实用性有限。

3.2.2 基于多因素的预测模型

为弥补时间序列模型的不足,学者们开始构建多因素影响下的火灾事故预测模型,整合时间、空间、外部环境等多维度数据。例如,魏子星等学者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多因素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对火灾影响显著的因素(如温度、建筑密度、消防设施数量),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这些因素与火灾发生率的数学关系。该模型实现了 “多因素整合”,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多元线性回归只能处理线性关系,无法解释非线性关联;二是对异常数据(如极端天气导致的火灾激增)的容错率较低,易出现预测偏差。

3.2.3 大数据与传统模型结合的预测模型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将大数据分析与传统预测模型结合,提升模型的性能。例如,刘长斌等学者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火灾事故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海量多源数据(如整合气象、建筑、人口数据),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筛选特征,最后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虽整合了大数据技术,但仍依赖线性回归算法,在处理非线性数据时精度不足;同时,未考虑模型的动态更新 —— 当新的数据(如新增的消防设施)产生时,模型无法实时调整参数,导致长期预测精度下降。

综合来看,现有研究虽在技术上不断进步,但仍存在 “算法适配性不足”“动态性缺失”“场景化应用薄弱” 等问题,这正是本文模型需要突破的方向。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火灾事故预测模型构建

4.1 数据集收集与预处理

火灾事故数据集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机构和企业,由于火灾事故数据具有高度的非线性、非平稳和非结构化等特征,为确保数据集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包括:①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火灾事故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归一化等处理,使得原始数据能更好地符合火灾事故预测模型的要求;②将数据集进行网格划分,利用划分后的网格实现对火灾事故数据集的计算,从而获得较为精确的火灾事故预测值;③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火灾事故预测模型。本研究中采用的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以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

4.2 特征工程与数据分析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可以通过特征工程来弥补原始数据集存在的缺失值、异常值等缺陷。在进行特征选择时,可以参考已有研究结果,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系数、信息熵等来进行特征选择。在特征选择时,要注意避免冗余的特征,应对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最优的特征组合。在进行特征选择时,需要结合数据的具体情况和应用目的来选择适当的方法。同时,由于火灾事故数据具有时间序列性质,因此还需考虑时间序列的特征。

4.3 模型选择与构建

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火灾事故数据进行分类,利用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算法进行模型构建,以确定最优分类模型。通过交叉验证和信息增益等方法对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分类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对特征重要性的比较,确定最优特征组合。由于各分类模型的性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在构建火灾事故预测模型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不同分类模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多分类。支持向量机是一种通过向量来逼近目标函数的非线性函数,是一种不需要事先假设变量间关系的数学理论。通过分析数据集和特征工程,确定了影响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结语

本文立足大数据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一套 “数据驱动、可落地、可迭代” 的火灾事故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多源数据整合、精细化特征工程、支持向量机算法优化,实现了对火灾风险的精准预测与等级划分;在杭州市的应用中,成功识别出高风险社区与重点单位,通过针对性防控措施,显著降低了火灾发生率,验证了模型的实用价值。

从行业价值来看,该模型不仅为城市火灾防控提供了科学工具,还为大数据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 例如,可将模型的技术框架迁移至其他城市,仅需替换当地的数据集,即可快速落地;同时,模型的动态更新机制,能够适应城市发展过程中数据特征的变化,确保长期预测精度。

未来,随着物联网、5G、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火灾事故预测模型将向 “实时化、智能化、协同化” 方向发展:通过实时采集数据实现 “分钟级预警”,通过 AI 算法自动生成防控方案,通过跨部门数据协同实现 “消防、公安、气象” 的联动响应,最终构建 “全链条、全场景” 的火灾防控体系,为城市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德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校园火灾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5,(07):78-81.

[2]李正举.大数据分析在消防工程火灾预警系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4,10(24):51-53.

[3]韩光,王鑫,韩冲,等.基于大数据的新能源汽车火灾调查系统研究与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4,43(11):1625-1630.

[4]李炳楠,徐瑾。提升地下复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J/OL]。天津理工大学学报,1-7[2025-09-02].

[5]王普.大数据分析驱动的高速铁路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9.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