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实习生临床带教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研究分析临床带教模式在儿科实习生护理带教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儿科观摩学习实践的66名护士实习生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实习生分别接受不同的带教护理模式。其中对照组实习护生给予常规带教教学模式,观察组实习护生实施临床带教模式教学。分别教学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对实习过程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两组研究对象的技能水平的观察指标。结果:理论考核成绩:观察组为(94.29±2.37)分,对照组为(73.84±2.82)分;操作考核成绩:观察组为(92.18±4.53)分,对照组为(71.23±4.65)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为(95.21±1.45)分,对照组为(75.77±1.85)分,对照组的以上所有评分或成绩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带教模式对于实习生适应和胜任儿科工作岗位的工作具有很大帮助,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由于儿科护理针对的人群比较特殊,面对的患者情绪比较不容易得到控制,所以导致儿科护理在临床是一种较为复杂和困难的护理,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能处理复杂的护理任务,处理科室常见的棘手问题,因此这也对儿科科室的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技能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随着儿科护理带教的难度不断呈现出加大的趋势,常规带教模式变得越来越不能够满足科室和患者的需求,逐渐成熟起来的临床带教模式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发展发现。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资料,临床带教模式能提高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有效巩固临床教学效果[2]。为探讨分析临床带教模式在儿科实习生护理带教中的实践效果,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儿科观摩学习实践的66名护士实习生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对这66名实习生分别实施不同的临床教学模式,再对比观察最终两组研究对象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对实习过程的满意度,并开展分析,现将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儿科观摩学习实践的66名护士实习生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实习生均为女生,年龄为20~25岁。所有实习生在研究开展前均签有知情同意书。将这66例实习生按照临床带教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24岁,平均年龄(21.37±0.28)岁,其中本科生毕业者17例,大专毕业生16例;观察组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25岁,平均年龄(21.29±0.56)岁,其中本科生毕业者18例,大专毕业生15例。两组的带教老师均临床经验丰富,且护理教学资历丰富。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年龄、文凭等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实习生分别接受不同的带教护理模式。其中对照组实习护生给予常规带教教学模式,观察组实习护生实施临床带教模式教学。详细内容如下:

1.2.1对照组

执行常规带教教学模式。带教教师根据经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对实习生进行知识和经验技能传授,带领实习生参与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3]

1.2.2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临床带教模式教学,具体步骤如下:(1)入科教育:在实习生初入科室时,带教教师向其简单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并帮助实习生熟悉科室内的相关工作人员,以便更好地配合护理内容;(2)心理辅导:让实习生提前做好相应准备,面对完全不同于学校教学的科室护理工作,为减轻实习生的心理负担,减少落差,可适当进行心理开导辅佐,帮助实习生适应现状,努力工作;(3)教学与考核:带教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保持理论和操作并重,结合患者的实际案例,有效运用医学书籍上的理论知识,以便让实习生对病症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带教教师不断根据阶段考核的成绩调整更适合的教学方案,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4]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实习生的最终考核成绩,即包含理论和操作2个部分内容,满分均为100分;采用医院自制的实习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实习生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收集,满分也为100分。最终实习生的所有平均得分越高,意味着其接受教学的带教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为(94.29±2.37)分,操作考核成绩为(92.18±4.53)分,满意度评分为(95.21±1.4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各类评分,差异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两组实习生带教效果对比

截图1741589459.png3、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院儿科实习生的教学中应用临床带教模式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的技能水平,更好地传授给实习生理论知识,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提高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其次临床带教模式的应用还能提升实习生的动手操作水平,提高实习护士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荐。

参考文献

[1]李丽嫱,高宝勤,杨伟力,等.展开式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带教实习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刊,2013,48(7):107-108.

[2]吴德,杨李,唐久来,等.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建立国际班实习生临床带教新模式探讨[J].安徽医学,2014(12):1762-1764.

[3]张丽雁,陈若冰,张敏.儿科护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8,027(005):384-385.

[4]龚永书.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1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