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摘要: 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制定科学的国土规划管理方案,加强国土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并且不断地对其进行优化,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快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从而提高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水平,保证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分析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现状

1.1对农村土地规划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即缺乏对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深刻认识,认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目标只是对农村土地进行简单的划分,明确土地管理的主体,并对主体进行有效保护,而普遍缺乏土地资源生态规划和二次利用规划的意识,这导致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质量不高。此外,许多农户对自己分到的土地缺乏科学规划意识,经常长时间种植单一种类的农作物,或者随意撂荒,导致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

1.2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不足

在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领域,信息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仍然依赖落后的人工管理方法,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不足。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尽管某些农村土地规划项目已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信息化管理主要集中在录入、查询土地使用权和土地面积等方面,信息化建设尚未落实到农村土地规划方案模型建设和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一体化体系建设中。这导致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规划管理工作效率低,农村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1.3管理职责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模式主要是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双重管理模式。这种双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地区仍存在管理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晰的问题,这导致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执行力有所下降,管理工作的实效受到了影响,从而不利于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同时,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差异,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有待提升。不同区域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质量参差不齐,会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4农村土地利用的无序

首先,由于农村居民大量向城市迁移,许多土地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闲置率较高,难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均衡分配和高效利用。

其次,一些农村居民不经过相关部门同意,就随意更改土地用途,如随意建造房屋、堆积沙石等,或者将耕地荒废。

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地区建设风景区、度假村和工业园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一些经营主体在获得农村土地使用权后,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随意变更土地的使用范围,导致商业用地的面积不断增加,土地利用混乱,这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有序管理。

1.5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很多规划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受到限制

在开展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时,如果没有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实践中,许多规划管理人员由于实践经验不足,专业能力有限,对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够了解,在农村土地信息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计算的过程中经常犯错误,进而导致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方案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妨碍了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2制定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对策

2.1建立合理的职能部门

为提升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实际效能,应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体系,建立农村土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的完整流程。在实践中,要着重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设,设立合理的职能部门,主管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针对不同的管理主体,应明确划分管理职责,以提升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工作效能。在优化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区域差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实现各区域均衡发展。

2.2创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提升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水平

加快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进程是优化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信息化管理思维,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而提升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水平。

为加快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相关部门应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保障。相关部门应对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维护、更新,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储存等环节进行优化。相关部门可基于互联网技术,搭建全国性的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信息数据一体化系统,整合各个地区的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相关信息,为优化区域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2.3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

为优化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应提升农村居民参与规划管理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可加大法律宣传力度,灵活运用多种宣传方法。

例如,以案说法,使农民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土地规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非法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农民对土地规划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其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为提升宣传效果,相关部门还可利用报纸、电视、村广播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使农民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相关政策和制度,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进而实现对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2.4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

鉴于当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规划管理意识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拓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视野,提高其对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深其对农村土地生态规划和再利用规划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优化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引入和推广先进的规划管理理念和方法。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农村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推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创新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如何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可利用土地总量不断下降等问题。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关部门应重视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完善农村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保证农村土地规划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永军.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浅析[J].中国地名,2019,(08):61.

[2]王梅.我国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6):14-15.

[3]侯玉峰.刍议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