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业务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向各级各类学习者和机构提供服务,这对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规范及相关标准要求,结合学分银行自身的管理、决策等要求,提出学分银行信息系统中对象的数据模型设计方法,对"人""机构""学习成果"等核心对象进行数据模型的标准化定义,可以为建设和完善学分银行信息系统功能提供数据标准支持,提高数据的兼容性,从而有效保证学分银行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及易维护性。
摘要: 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整体内容和总体框架结构深入剖析,可以进一步推动对"国标"的研究、理解和把握,促进本科专业规范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对"国标"类型分布和内容总体框架结构进行归纳分析,以及从定位标准、内容标准、保障标准和评价标准四个要素对"国标"内容进行定性定量的统计分析,总结"国标"各要素特点和"国标"整体特点,可以促进人们更好地践行落实"国标",并逐步完善和健全"国标"。
摘要: 以研究者的专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为叙事线索,梳理由新手教师教育者到成熟型教师教育者的几个阶段:求生存阶段、自发发展阶段、高原期和自觉发展阶段。这一历程体现了教学、研究和学习三者相互融合以推动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师教育者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主要方法与途径是自我研究,而加强教师教育的学科建设,创设支持性的发展空间则是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进行"教研学"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旨在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
摘要: 企业大学的培训模式,受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时代的影响,一直在创新。社区大学和企业大学牵手,对课程开设、培训模式等进行设计,实现不同教育阶段相互衔接,不同层次学校贯通培养,不同类型学校求同存异。艾华学院在益阳社区大学的指导下,从创立开始到现在,培训模式一直在不断创新,直到把培训对象由艾华员工扩大到对全市所有企业的员工,这个行动上的一小步,却是思想上的一大步,意义重大。
摘要: 自1998年始,宁波市鄞州区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依托社区和学校,相继创办了一批"四点钟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很好解决了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小学生无人看管的难题,深受群众欢迎。"四点钟学校"管理严格、内涵丰富、多方参与、整合资源、成效显著,搭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理想平台,成为了为家长解困分忧的民生工程,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成为鄞州区文明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一张闪亮名片和重要品牌。"四点钟学校"的发展告诉我们,领导重视是关键,服务育人是宗旨,多方参与是保障,开拓创新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