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经济学领域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经济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08-0304

《中国经济》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三新”视角下以“新零售”推动流通业革命的思考 下载:61 浏览:248
  • 苏燕平 《中国经济》 2018年12期
  • 摘要:
    在"新常态"下,我国传统流通业发展面临着内需环境变化、制造业动能转换、电商"异军"崛起等多方冲击,流通革命任务已势在必行。文章基于"三新"("新技术"、"新协同"、"新价值")视角,在深刻认识"新零售"内涵基础上,对以"新零售"推动流通业革命进行了思考。借力"新零售"来推动我国流通业革命,要认识和把握好四大关注点:一是要作为流通渠道模式创新,二是要作为流通业向现代集约转型的突破口,三是要作为我国引领流通业革命的骨干力量,四是要作为治理"流通病"的良药。基于"三新"视角,我国"新零售"的发展,要将用好"新技术"、做好"新协同"和创好"新价值"这三点作为重要的路径导向。
  • 商贸流通业发展、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 下载:66 浏览:348
  • 陈运财 《中国经济》 2018年12期
  •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理论探究和实证检验角度,递进式探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全国数据层面下,商贸流通业可以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总量水平,其边际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则存在倒U型曲线变换关系。就区域而言,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全国层面保持较高一致性,但东部地区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和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和东部。文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 消费者对全渠道零售接受意愿的影响分析 下载:46 浏览:231
  • 孙永波 和文超 杨清桃 《中国经济》 2018年12期
  • 摘要:
    移动互联网催生的全渠道时代已经到来,为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各大传统连锁超市纷纷"触电",开始布局全渠道零售。本文以价值采纳模型作为主要构架,引入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网络外部性以及互动性等影响因素,以个人特征为控制变量,构建了消费者对全渠道零售接受意愿的研究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提出了营销建议,以期为相关企业进行全渠道实践提供借鉴。
  • 文化消费现象及其评价体系变化研究 下载:54 浏览:346
  • 杨林 《中国经济》 2018年12期
  • 摘要:
    文化消费不是静态现象,而是动态的生成过程,它是文化资本主导下的符号消费过程,与文化符号的编码与解码以及信息传递平台有本质关联。本文在对文化消费的主体、行为和对象的现象学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消费评价体系概念原型的变化,即主体评价体系从"精英—大众模式"到"文化杂食者—文化单食者模式"的转变;行为评价体系从"产品依赖型刺激反应模式"到"信息依赖型刺激反应模式"的转变;对象评价体系从"产品认知模式"到"符号解码模式"的转变。
  • 新零售模式下的零售边界与零售创新 下载:64 浏览:332
  • 张帆 《中国经济》 2018年11期
  • 摘要:
    电子商务在经历了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之后,开始面临线上用户数量增速放缓、流量红利渐趋萎缩等现实问题与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经济增长,人们对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对产品价格的关心程度,线上电子商务在满足消费者体验方面的短板也日益凸显。因此,以阿里巴巴集团为先导的电商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新零售"模式的构建,期望通过对线上、线下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探索到零售业新的增长点。本文基于新零售模式下零售边界与零售创新进行分析,并针对新零售业持续发展提出科学、合理对策,进而驱使零售业在行业、产业以及社会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 基于“互联网+”的零售业创新发展探讨 下载:78 浏览:333
  • 徐林 《中国经济》 2018年11期
  • 摘要:
    伴随着新一轮网络技术革命,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逐渐加深,在全球零售业增速放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此可见"互联网+"与零售业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分别对我国零售市场规模、结构、需求及互联网发展的基础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互联网+"环境下零售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最后总结出了我国基于"互联网+"的零售业发展总体趋势及促进未来零售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
  • “大零售”实现“小业态”发展的模型研究 下载:61 浏览:233
  • 王薛 《中国经济》 2018年11期
  • 摘要:
    受网络电商冲击的影响,实体大型零售业持续低迷,而便利店等小业态却逆势增长,成为消费首选。基于此,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构建了"大零售"布局"小业态"的分析模型和矩阵模型。通过对"大零售"发展"小业态"的内部环境(优势和劣势)和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大零售"布局"小业态"的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冀希发挥出"大零售"的优势,克服弱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从而形成"大零售"布局"小业态"的独有特色。
  • 基于创新视域的传统商贸流通业供求分析 下载:82 浏览:421
  • 徐建华 《中国经济》 2018年11期
  •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深化流通领域的战略部署。多年来我国传统商贸流通业在供求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基于创新视域的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需要推动体制改革,优化供求结构,通过构建法制化的商业环境,加快我国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 下载:45 浏览:209
  • 漆明春 《中国经济》 2018年11期
  •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我国商贸流通业获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经济流动性增强,已经进入区域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经济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如何通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充分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区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基于我国中、东、西部的相关数据,分析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深入研究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商贸流通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参考价值。
  • 我国居民的社会地位认知、收入差距和消费支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调查数据 下载:84 浏览:378
  • 杨宝玉 《中国经济》 2018年10期
  • 摘要: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社会地位、收入差距与地位性消费支出的关系。首先,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消费支出存在积极影响,同时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地位性消费也存在积极影响,从影响系数来看,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低于地位性消费的影响。其次,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区域,主观社会地位与地位性消费的关系得到了强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政策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第一,应当关注社会舆论导向,避免过度物质化的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第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更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第三,推动国家的遗产税征收。
  • 内容消费的市场现状、驱动要素与案例研究 下载:58 浏览:268
  • 袁敏 《中国经济》 2018年10期
  • 摘要:
    从内容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基于信息内容输出的目标消费者培养方式已经占据市场主流,这既是我国未来产品营销或是品牌营销的机遇也是挑战。本文提出,首先应当通过专业化、持续性的内容来直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诉求,并且以社交媒体与消费者建立强力的连接作用。其次动态媒体内容将成为热门的信息载体形式,通过用户与直播平台的互动能够引发深入沟通和情感共鸣,并且可以由用户之间的互动来生成内容,最后内容必须要具备思想深度,应当从关联性、信息量、可信度、价值性、独特性、情感性和智能性这七个角度重新来思考内容消费的框架,提高信息内容的质量水平。
  • 消费金融的多元化发展探讨 下载:14 浏览:191
  • 何一通 《中国经济》 2018年10期
  • 摘要: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而消费金融的良好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转变。我国消费金融目前发展逐渐趋于多元化,因此对消费金融多元化发展的研究极为重要。本文阐述了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环境,分析了我国传统消费金融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我国消费金融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希望能为业界提供借鉴参考。
  • 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内生与外因的机理分析 下载:61 浏览:278
  • 陈鹏 《中国经济》 2018年10期
  • 摘要:
    消费已经取代出口和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消费升级更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中流砥柱。消费升级主要从消费对象升级、消费方式换代、消费观念改变三个层面形成循序渐进的阶梯。同时,消费升级受到内因动力,即现期收入、预期收入、现有财富,以及外因动力,即产品创新、技术进步和财政政策的共同影响。因此,本文对消费升级的内外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从产品、体验、渠道和服务四个新增长点带动消费升级的方案,并以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作为消费升级的新常态,发挥其引领作用,全面加速我国的消费升级步伐。
  • 电商冲击下大型购物中心聚客力分析——基于上海徐家汇商圈的调查 下载:14 浏览:228
  • 何建武 《中国经济》 2018年10期
  • 摘要:
    当前,大型购物中心作为综合性强、消费体验多元化的业态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各种新兴业态的不断产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大型购物中心如何更好地吸引消费者、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进行研究迫切而必要。因此,本文通过对电商背景下的大型购物中心聚客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基于上海徐家汇商圈的实证调研,提出我国大型购物中心在电商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聚客能力,从而保证目标收益的实现。
  • 个性化消费模式对消费升级的刺激与效益研究 下载:57 浏览:244
  • 杨雪莲 《中国经济》 2018年9期
  • 摘要:
    个性化消费模式研究是商品流通过程研究消费升级的重要指标,个性化消费模式对消费升级具有刺激和效益增值的作用,个性化消费模式在知识信息时代以消费者的消费升级与消费需求为营销目标,商品流通以个性化消费模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首先,介绍了个性化消费模式和消费升级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个性化消费模式对消费升级刺激和增值的作用形式,具体表现为收入弹性刺激消费升级;主导生产要素、消费需求、主导组织形式的转变;消费升级量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作用。最后,提出个性化消费模式提升消费升级与效益的对策,包括改善个性化消费模式和树立消费升级理念、实施数据库营销与消费者关系管理相结合的策略、实行个性化定制营销策略三个方面。
  • 互联网背景下居民消费行为变迁特征分析 下载:57 浏览:275
  • 朱静 《中国经济》 2018年9期
  • 摘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法对居民消费行为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二元与多元logit模型研究居民消费偏好、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网络消费在整体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渐升高,居民使用手机消费是网络消费的主流趋势;消费者基本特征的不同导致其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商品因素以及购物的环境因素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偏好的主要因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导致其由传统消费转变为网络消费的主要原因。
  • 个性化消费模式对消费升级的刺激与效益研究 下载:82 浏览:428
  • 杨雪莲 《中国经济》 2018年9期
  • 摘要:
    个性化消费模式研究是商品流通过程研究消费升级的重要指标,个性化消费模式对消费升级具有刺激和效益增值的作用,个性化消费模式在知识信息时代以消费者的消费升级与消费需求为营销目标,商品流通以个性化消费模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首先,介绍了个性化消费模式和消费升级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个性化消费模式对消费升级刺激和增值的作用形式,具体表现为收入弹性刺激消费升级;主导生产要素、消费需求、主导组织形式的转变;消费升级量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作用。最后,提出个性化消费模式提升消费升级与效益的对策,包括改善个性化消费模式和树立消费升级理念、实施数据库营销与消费者关系管理相结合的策略、实行个性化定制营销策略三个方面。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经济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61
访问量 158962
下载量 59812
总被引次数 795
影响因子 1.27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