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研究进展
老龄研究进展
《老龄研究进展》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老龄社会、老龄文化、老龄经济、老龄产业等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340

《老龄研究进展》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及其区域差异 下载:64 浏览:360
  • 罗晓晖1 李晶2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 摘要: 利用专家咨询法,建立了由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精神状况和主观感受五个维度及十三个具体指标构成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并通过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综合求得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四大区域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及类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且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基于此,着眼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各区域都应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夯实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努力缩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区域差异,促进各区域老年人生活质量在高水平上的均衡化;各区域应着力补齐自身在老年人生活质量各类指数上的短板,促进当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 反思老龄社会——以中国香港与内地老年人退休保障政策为例 下载:63 浏览:357
  • 李娟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时代,一些国家将其视作负担或威胁。如果仅从人口学、病理学及福利依赖话语角度分析老龄社会特征,难免过于悲观。从老龄化的社会过程分析,以批判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劳动力市场政策和退休保护政策。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危机是社会建构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老年人被社会排斥的结果;(2)老年人的边缘地位是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构建的。通过比较中国香港与内地的老年人退休政策,重新思考和解构有关退休保护、就业、工作的论述,以期助益制定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有效政策。

  • 老年数字贫困的韧性治理研究 下载:63 浏览:357
  • 潘君豪1 杨一帆2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 摘要: 数字技术在提升人类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传统的贫困形式发生了改变。现有的制度保障体系和非数字配套机制与技术变革进程不相匹配,使得弱势群体面临着巨大的数字鸿沟,进而陷入数字贫困的陷阱中。从剖析老年数字贫困现象入手,针对数字技术快速变革带来的不稳定性和破坏性,基于韧性理论并提出四个关键维度,对老年数字贫困治理进行分析。

  • 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探索 下载:64 浏览:358
  • 石晓华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 摘要: 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关键所在。如何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以中央和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为研究对象,总结探索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查找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根源,探寻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

  • 基于UTAUT模型的智慧养老产品使用意愿研究 下载:66 浏览:352
  • 杨秋红1 冯缨2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 摘要: 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产品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到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通过研究老年人接受智慧养老产品的影响因素,为设计和推广智慧养老产品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284名50岁以上人口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发现努力期望、绩效期望和社会影响对老年人使用智慧养老产品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努力期望的作用最大。在将老年人的个体特征作为调节变量放入模型后,发现月收入和年龄在努力期望-使用意愿、社会影响-使用意愿、绩效期望-使用意愿路径中有着调节作用。

  • 可行能力理论视角下化解居家失能老年人生存危机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下载:67 浏览:356
  • 马健囡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加剧,居家失能老年人成为社区养老重点服务对象。社区养老服务在功能性活动和可行能力集的综合影响下实现供给。对福建省281位失能老年人的生存状态和171个社区的居家照护服务状况的调查显示:失能老年人普遍经济能力不强,与子女分离,意外伤害高发,居住环境不佳;同时,针对居家失能老年人的救助政策目标指向性不足,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常规经营方式在社区难以为继。提出在社区内构建针对失能老年人的微型养护机构,将失能老年人作为特殊服务对象纳入医联体等对策建议。

  • 我国互助养老发展研究综述 下载:67 浏览:358
  • 李丹 毕红霞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而互助养老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不足,缓解我国的养老压力。基于文献查阅,阐释了国内学者对互助养老内涵的理解,分析了互助养老在我国的可行性,重点对互助养老的发展模式、发展困境以及针对性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同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 完善新时代人口调查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下载:68 浏览:359
  • 郝昕1 周福林2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 摘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准确全面和及时的数据支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新时代的国情国力中人口调查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与过去传统的调查有显著的差别。就如何做好新时代国情国力中的人口调查,从登记方法、调查项目改进、全员动态人口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多方面的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对于完善国情国力及人口调查方法,加强国情国力和人口动态监测有借鉴意义,并将有益于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

  • 老化失落及老化的建构 下载:69 浏览:360
  • 李稚琳1 张秀敏2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 摘要: 人类从出生、成长、衰老到死亡,是生命不变的本质与历程,生命的最后一程必定是应对衰老和死亡的逼近。个体步入老年带来了老化失落——身体衰老、记忆力衰退、死亡临近。在老龄社会,除了认识老化给身体带来的变化及其引发的心理状态之外,还应从积极视角看待老化现象,重新建构个体的老化过程,进而从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体的心理调适、生命意义的建构、经济需求的支持、社会的积极建构等方面提出了老化生活建构的方向。

  • 政府供给“候鸟式”异地养老服务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下载:67 浏览:365
  • 张豫南1 李芬2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 摘要: "候鸟式"异地养老日渐兴起,给海南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政府供给养老服务带来诸多新的挑战。从社区和机构两类供给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体以及海南省政府来看,在供给主体、供给对象、服务内容以及资金来源四个方面,海南省政府供给"候鸟式"异地养老服务存在政府角色定位缺陷、养老服务对象狭窄、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供给服务内容单一等多种困境。基于当前海南省政府供给"候鸟式"异地养老服务的现状和困境展开调研,以期为政府供给"候鸟式"异地养老服务提供建议,为政府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供给"候鸟式"异地养老服务合理定位自身角色提供思路。

  • 在京照料孙辈的外地老年人——基于北京市C区H社区的质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374
  • 王磊1 郝静2 何林3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 摘要: 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亲子异地居住、老年人异地照料孙辈现象增多。基于北京市C区H社区进行质性研究,深度访谈在京帮助子女照料孙辈的外地老年人,描述了他们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分析了他们照料孙辈的状态、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发现:H社区在京照料孙辈的外地老年人以农村户籍、低龄健康女性老年人为主;单独来京的老年人略多于同配偶一起来京的老年人;他们照料孙辈具有暂时性特征,大部分老年人并无长期在京居留的意愿和计划,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延长了他们的在京居留时间。研究建议:为来京外地老年人提供临时社会支持和医疗保障,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加托幼服务社会资源供给,以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加强对家庭建设的支持,以有效应对老龄化程度加深、低生育水平持续的双重挑战。

  • 当代农村多子女家庭的女儿养老历程考察——基于冀南Z乡的实证研究 下载:68 浏览:368
  • 邓会敏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多子女家庭中的女儿养老逐渐成为普遍现象。从女儿养老的历程来看,冀南农村地区女儿养老呈现出前高孝养后低居养的时段性特征。老年人的宗祧继嗣观念、现代孝亲习俗对女儿的要求,是女儿前期高孝养的主要因素;儿子(媳)对赡养责任标准的活用、女儿在赡养责任缺失下的怨恨,则是导致女儿后期低居养的主要因素。要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还必须在"养儿防老"的基础上推进"养女防老",建构女儿的主体性赡养责任,以实现儿子和女儿共养的"双系养老"。

  • 我国老年人收入、消费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下载:68 浏览:372
  • 杨晓奇 王莉莉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 摘要: 老年人经济状况不但关系到老年人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掌握我国城乡老年人的收入和消费状况意义重大。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来看,我国城乡老年人收入平稳增长,差距不断缩小。城乡老年人消费水平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热点不断形成;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再就业条件有限、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制约了老年人收入和消费的进一步改善。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加快老龄产业发展,优化消费环境,畅通信息渠道,不断提高老年人收入、消费水平。

  • 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及其主体探析 下载:69 浏览:374
  • 周平梅 原新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失能老年人口数量也日益增加,对社会养老、医疗护理等服务有更迫切的需求。结合失能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养老服务需求,考察了家庭护理和机构护理的发展模式,认为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提供主体需要逐渐从家庭转向机构,未来应建立和完善机构护理为主干、家庭护理为辅助、其他护理为补充的多层次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在工作应激源与职业倦怠中的中介效应 下载:70 浏览:376
  • 刘颖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 摘要: 为探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护士职业倦怠、工作应激源及领悟社会支持3个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2018年5-6月,采用分层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省大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59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护士工作应激源、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均呈显著性相关(|r|≥0.32,P<0.01);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模型拟合较好;护士工作应激源对领悟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有直接影响(P<0.01),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有直接影响(P<0.01),工作应激源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有间接影响(P<0.01);工作应激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直接影响能够解释职业倦怠46.8%的变异量。管理者应减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护士工作场所应激源,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及其负面影响。

  • 农村随迁老年人异地养老模式选择及其保障效果研究 下载:70 浏览:377
  • 祖俊涛 董黎明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 摘要: 基于老年人口迁移理论,将农村老年人的异地迁移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子女吸引型、投靠子女型、机构护理型,并具体分析在不同行为类型下农村老年人所选择的相应异地养老模式。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精神慰藉等多维视角,探讨农村随迁老年人在各自选择的异地养老模式下的养老保障效果及其制约性因素,并提出了削减政策转接成本、加大社会介入力度、家庭主动承担养老责任等对策和建议,以构建国家、社会、家庭共担责任的异地养老保障机制,为农村随迁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 中国会迎来“第二次人口红利”吗?——基于“老有所为”理论视角 下载:70 浏览:380
  • 宋靓珺1 王伟2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 摘要: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将成为社会常态,而目前我们对于人口老龄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概念体系和认知范畴。这会对国家的宏观政策体系制定和社会公共服务供给造成一定偏差,也引发了公众认知层面对人口老龄化现象的过度担忧和过分解读。基于"老有所为"视角探析老年人在劳动就业、家庭照料和志愿活动等方面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制定老龄社会的应对策略,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文化传统出发。理念的变革和思维的创新,应当成为老龄社会政策研究的出发点。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老龄研究进展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发文量
访问量
下载量
总被引次数
影响因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