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空间:教育公平的微观透视——一种空间社会学的视角 下载:90 浏览:462
摘要: 从社会宏观角度看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资源的分布均衡;从学校中观层面来看教育公平,是指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参与平等。空间社会学则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观照学校内部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实践视角。在空间社会学的视域下,教育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缺乏对课堂空间的关注和理解,以教师为绝对主导地位的空间关系形成,不同学生对课堂空间的支配和使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实现教育公平的课堂空间建构,应"树立空间意识,重视人的价值;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场域融合;建立心理归依,实现空间共享"。
格里菲思教育管理思想研究 下载:55 浏览:479
摘要: 在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学发展史上,格里菲思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学者之一。他不仅领导了著名的"理论运动",而且主导了影响深远的与格林菲尔德的"两格之争"。从忠实而坚定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到不再坚持传统实证主义的唯一性;从倡导以新的观点和角度看待教育管理问题,到主张以兼容并包的视界来研究教育管理,再到倡导教育管理理论的多样性与多元化,这段丰富的发展轨迹既是格里菲思个人的思想旅程,更是美国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映射,它反映了20世纪中后叶西方教育管理学的发展道路与走向。
大学的伦理德性与内部治理 下载:87 浏览:466
摘要: 大学的伦理德性是大学在追求文化理想和实践大学的道德使命过程中所形成的卓越品质。大学的伦理德性渗透在大学精神、组织文化、治理方式、教学实践、社会责任、科学研究等方面,是大学作为道德性组织的重要象征。大学要注重伦理德性的养成,不断建构大学完备的道德生态系统,彰显大学卓越的道德品性。大学的伦理德性及其生成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途径、方式与结果,是大学发展的构成性条件。伦理德性的卓越是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
疫情期间小学教师工作投入感研究 下载:58 浏览:359
摘要: 教师工作投入感是一种以专注、活力和奉献为基本特征的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小学教师在疫情期间工作投入感的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小学教师的工作投入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任教学校所在区域、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教龄和职称等变量上存在差异,并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组织和个人因素的影响。据此,从社会、学校组织与教师个人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有效提升疫情期间小学教师工作投入感水平。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选文的价值取向研究—以2016年“部编本”和2001年人教版教材为例 下载:74 浏览:491
摘要: 对比"部编本"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价值取向发现,外在价值层面上,古诗词在"部编本"教材中占的分量更多,地位明显提升,而且古诗词的单元编排更科学合理。内在价值层面上,两版教材都重视"进取""爱家乡""友情""自然""亲孝""爱情"几个道德价值取向,但也存在差异。政治价值取向上,"部编本"教材突出了"爱国"取向。两版教材中,"自由"价值取向的变化最大。
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之迷失与回归 下载:82 浏览:428
摘要: 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既意味着理论知识的扎实性,也意味着书面表达的创新性,还意味着设计实施的一致性。然而,当下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仍存在着个人观念的"顽固僵化"、书面表达的"照搬照抄"、设计实施的"言行不一"等种种迷失的现象。教师教学设计实践的回归则需概念厘清,为教学设计实践夯实根基;独立创作,为教学设计实践充满活力;言行一致,为教学设计实践呈现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