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糕点制作课程促进特殊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李秀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秀珍,. 特殊教育学校糕点制作课程促进特殊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J]. 国际教育论坛,20204. DOI:.
摘要: 本文探讨了特殊教育学校糕点制作课程如何通过实践活动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利用糕点制作这一具体活动,结合季节因素、劳动观念、学科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季节主题的糕点制作中,学生通过选择和使用应季食材,学习到不同季节的文化与饮食习惯,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度。此外,课程还强化了劳动教育,通过参与实际制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学校糕点 制作课程
DOI:
基金资助:

引言:在当今教育体系中,特殊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帮助特殊学生融入社会、提升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糕点制作作为一种富有创意与实践性的活动,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糕点制作课程如何有效促进特殊学生的技能提升、情感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

一、糕点制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设置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糕点制作课程中,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等多方面的需求。

首先,课程目标应明确促进学生的生活技能提升和自信心的培养。通过糕点制作,学生可以学习到基本的烹饪技巧和卫生知识,增强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课程中应设置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使用简单易懂的步骤和直观的视觉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制作基本的饼干、蛋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从中建立自信心。

其次,课程内容应包含团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糕点制作通常需要多人合作,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1]。

此外,课程还应融入创意与表达的元素。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想法进行糕点的设计和装饰,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过程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促进他们的审美发展。

最后,课程评估应考虑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作品展示和自我反思等多元化方式进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不断进步。

(二)教学方法与资源整合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糕点制作课程中,教学方法与资源整合的设计至关重要,能够有效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游戏化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示范,结合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基本的糕点制作技巧。同时,结合游戏元素的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比如通过分组竞赛等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其次,资源的整合也非常重要。课程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包括专业的厨房设备、烘焙材料以及相关的图书和视频资源。在资源使用上,可以引入实地参观和社区合作,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糕点店或举行糕点制作的工坊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同时,运用现代技术,如使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在线教程和制作技巧,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学习资源。

此外,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如图卡、流程图和教学视频,可以帮助特殊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步骤。这些工具不仅能支持他们的认知理解,还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课程中,教师还应注重根据学生的反馈持续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的使用,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学习支持。

(三)针对特殊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糕点制作课程设计中,针对特殊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是确保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首先,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这可以通过初期的评估来实现,了解学生的兴趣、优势和弱点,以便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例如,对于运动协调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简化的操作步骤,使用易于掌握的工具,确保他们在实践中能够顺利完成每一个环节。

同时,视觉和触觉辅助工具在个性化教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图示说明、录像教程或实际操作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步骤和过程。对于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符号或图片替代文字,确保信息能够有效传达[2]。

最后,定期的反馈与评估也不可或缺。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变化。通过建立一个支持性和鼓励性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在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自信,发展技能,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二、糕点制作与本土小吃传承的结合

(一)挖掘本土小吃的文化内涵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糕点制作课程中,将本土小吃的传承与糕点制作结合,可以有效挖掘和传递本土文化的深厚内涵。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本土小吃的历史背景和制作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这些食品所承载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例如,传统小吃往往与地方的自然资源、气候以及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这些小吃背后的故事和意义,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其次,在课程中引入本土小吃的制作技艺和用材特色,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市场或餐馆,了解不同原材料的来源和使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对食品的认知,还能够培养他们对社区文化的归属感。同时,通过对地方特有节日或庆典的研究,学生能够学习到与之相关的小吃制作技艺,比如端午节的粽子或中秋节的月饼,进一步深入体验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二)将本土小吃融入糕点制作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糕点制作课程中,将本土小吃融入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增强他们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教学者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小吃作为课程的核心项目。例如,可以将地方特色的小吃,如豆腐干、糯米团或当地特色糕点,纳入课程教学的内容。通过讲解这些小吃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地方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些传统美食所承载的地方文化。

课程的展示环节也可以结合本土小吃的主题,邀请家长或社区成员共同品尝学生的成果,分享关于本土小吃的故事和文化。这种互动不仅能促进学生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与自信心。

(三) 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效果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糕点制作课程中,将本土小吃与糕点制作相结合,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效果。首先,通过对本土小吃的历史、制作工艺和文化背景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直观了解这些食品所象征的地方文化元素,如风俗习惯、地理特征和传统价值观。这种知识的积累,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本土小吃在当地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培养了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课程中的互动与分享环节,能够有效促进文化传承效果。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学生可以与同伴、家长或社区成员分享自己对本土小吃的理解和制作心得,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这种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加深了他们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识,也激发了其对文化传承的兴趣。

三、季节因素在糕点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一)不同季节的食材选择与特点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糕点制作课程中,季节因素的应用对食材选择与课程设计至关重要,不同季节的食材不仅影响糕点的口感与风味,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季节变化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首先,春季通常是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季节,例如草莓、樱桃和绿叶蔬菜等,这些食材可以用于制作清新口感的蛋糕或甜点。在春季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新鲜食材,制作色彩丰富、口味清淡的糕点,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季节带来的新鲜感和生机。

夏季则是高温炎热的时节,适合使用清爽的水果和低热量食材。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消暑功效的食材,如西瓜、蓝莓和黄瓜等,制作清凉解暑的甜品,如水果沙拉或清冻。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对清新口感的需求,也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领悟到夏季饮食的特点,培养了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知。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各类坚果和果实如苹果、南瓜和核桃等正是此时的主角。教师可以安排制作与秋季相关的传统糕点,如月饼以及各类坚果饼干,让学生体验传统习俗的同时,了解秋季丰收的文化意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练习糕点制作技艺,还能感受到季节变化带来的文化表现。

冬季则是寒冷的季节,适合使用温暖、滋补的食材,如红枣、桂圆和牛奶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些具有温暖感的糕点,如热牛奶布丁或红枣糕,帮助学生在寒冷的冬季保持身心的温暖。在制作中,教师可以强调冬季饮食补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健康饮食的观念。

(二)季节主题糕点的设计与制作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糕点制作课程中,季节因素的应用可以通过季节主题糕点的设计与制作来体现,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季节文化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季节主题糕点的设计与制作,首先要根据每个季节的特色来选择相应的食材和造型。例如,在春季,可以选用新鲜的樱花、草莓等食材,设计出色彩鲜艳、造型轻盈的糕点,如樱花慕斯或草莓挞,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夏季,则可以选用清凉的水果如西瓜、蓝莓等,结合清爽的奶油或果冻,设计出消暑解渴的糕点,如水果蛋糕卷或蓝莓冰淇淋。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夏季的口味需求,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如何通过食材搭配来体现季节特色。

到了秋季,可以利用丰富的坚果和果实,如南瓜、苹果等,设计出富有秋天气息的糕点,如南瓜派或苹果酥。这些糕点不仅口感丰富,还能让学生在制作中感受到秋天的丰收和喜悦。

冬季,则可以选用温暖滋补的食材如红枣、桂圆等,结合巧克力或奶油等食材,设计出温暖人心的糕点,如红枣蛋糕或巧克力慕斯。这样的设计不仅能为寒冷的冬季带来一丝温暖,还能让学生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理解到冬季饮食的特点和文化。

四、劳动学科渗透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一)劳动观念与习惯的培养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糕点制作课程中,通过劳动学科的渗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与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首先,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参与糕点制作,学生逐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理解到每一份美味糕点的背后都凝聚着劳动者的心血与技巧。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劳动的必要性和成果,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在实际的糕点制作过程中,学生会接受一系列的劳动技能训练,例如如何安全使用厨房工具、怎样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以及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制作。这些实践经验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烹饪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分工协作中意识到每个人的劳动都对最终成果至关重要,从而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最后,通过定期的成果展示与分享,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强其成就感与自信心。在展示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与讨论,促进他们对劳动成果的理解与肯定,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收获,从而更好地培养积极健康的劳动观念与习惯。

 

(二)学科知识在糕点制作中的运用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糕点制作课程中,劳动学科的渗透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紧密相连。其中,学科知识在糕点制作中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如何在糕点制作中有效运用学科知识的几点论述:

1. 数学知识的应用:

   精确的测量是糕点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在使用量杯、量勺等工具时,实际上是在运用数学中的计量和比例知识。例如,在制作蛋糕时,需要按照特定的比例来混合面粉、糖、鸡蛋等材料,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比例概念。

   烘焙时间的控制也涉及到数学中的时间计算,学生需要根据烤箱的温度和糕点的类型来设定合适的烘焙时长。

2. 科学知识的运用:

   在糕点制作过程中,了解食材的化学成分和反应原理是制作出美味糕点的关键。例如,学生需要明白为什么使用发酵粉会使面团膨胀,这涉及到化学反应的知识。

   同时,对食材的保存方法、烘焙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对食材的影响等科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糕点制作技巧。

结语:特殊教育学校的糕点制作课程不仅为特殊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技能学习平台,更在多方面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一课程,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了基本的劳动技能与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糕点制作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体验到成就感,增强了他们对劳动的理解与尊重,促进了积极劳动观念和习惯的形成。通过课程反馈和实践观察,本研究表明糕点制作课程在特殊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潜力。我们期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能够继续探索更多适合特殊学生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此研究的经验和成果也为其他特殊教育机构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助力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英,.特殊学校学生教育的特殊关怀,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5]:70.

[2]付明萍,楼方芳,王之春,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研究団.滁州学院学报,20121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