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剪纸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的融合创新
张怡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怡,. 南京剪纸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的融合创新[J]. 国际教育论坛,20205. DOI:.
摘要: 当今社会,体验式模式广泛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独特的视觉体验。将非遗文化融入视觉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审美的独特需求,还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更多创意思路。通过深入分析南京剪纸的历史、艺术风格以及文化意义,本文从创新设计的角度出发,总结出几项关键的融合原则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非遗文化;文创设计;南京剪纸;融合创新
DOI:
基金资助:

剪纸,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各地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剪纸流派。北派剪纸以山西、陕西为代表,粗犷大气;而南派则以南京剪纸为代表,精巧细腻。2008年6月,南京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金陵神剪张”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品牌之一。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非遗文化,深入研究南京剪纸与文化创意设计的融合创新至关重要。

一、南京剪纸的发展历史 

南京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初期。甘熙在《白下琐言》中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南京剪纸传统的早期文献证据。该文提到了新年期间家家户户更换春联的习俗,剪纸用于制作门神和黄钱等装饰。随着南京城市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来自不同地区的剪纸艺人也开始在南京聚集。其中,武老太、马志宏、张吉根等人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在技艺上有所创新,还在南京的夫子庙地区开设了如“上海花样花线店”和“皇后花样花线店”等店铺。彼时的剪纸艺人多维持传统工作习惯,或在闹市摆摊,或走街串巷叫卖,有时还到市民家中为其剪纸样,工作方式灵活且不固定。1955年,张吉根、武老太、崔氏庆等十余位剪纸艺人通过南京市文物局的组织,共同成立了南京市民间剪纸合作社,使得南京剪纸的技艺传承和市场推广更加稳定和规范。并扩展到更大的市场。后来,南京剪纸从合作社独立,建立了工厂,主要生产喜花、书签、贺年卡等,产品销往国内外。1966年后,剪纸生产曾短暂停滞,但70年代中后期逐渐恢复。到了198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剪纸这种传统手工艺的批量生产开始逐渐减少。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对剪纸艺人进行了重新分配,一部分艺人如马连喜、张林娣继续留在工厂中工作。而另外几位如张方林、武志方、殷嘉才等主要的剪纸艺术家则被调到了工艺美术大楼,这里他们不仅展示剪纸技艺,还进行创作活动。如今,南京剪纸的传承人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方林,省级传承人张林娣、马连喜、殷嘉才等人各自成立了剪纸工作室,继续创作并招收学员,或到学校进行义务讲演,使得南京艺术剪纸得到传承与发展。

 

二、南京剪纸艺术的特征

(一)题材特征

 南京剪纸题材丰富多样,既满足日常生活的装饰需求,又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婚庆场合的喜花、窗花到刺绣的底稿,再到祭祀活动中的“斗香花”,南京剪纸展现了其独特的实用性与艺术价值。其中,“斗香花”是南京剪纸的代表性形式,其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设计不仅增强了节日的氛围,还为民间信仰活动增添了更多的视觉美感。南京剪纸的图案涵盖了祈福、纳吉、扬善、除恶等吉祥寓意,融合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通过巧妙的设计,这些剪纸作品不仅传递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展现了艺术家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与热爱。例如,作品中常运用“大花套小花”的创作手法,使得每幅剪纸作品都具有多层寓意,体现了南京剪纸“花中有意,有吉祥”的独特文化魅力。

(二)艺术特征

 南京剪纸的艺术风格融合了南北两地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拙中见灵,粗中有细”美学特征。这种风格的融合首先体现在线条处理上,通过粗细变化的线条组合,既呈现出质朴感,又展现了作品的灵动性;其次,在图案设计中,无论是人物还是动植物,都追求形神兼备,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富贵鼠》中,老鼠的形象通过粗犷的线条勾勒出憨态可掬的外形,而细腻的曲线则为形象增添了精致感,使得作品兼具趣味性与细节美。在色彩运用上,南京剪纸也展现了独特的匠心。虽然红色仍是剪纸的主色调,但作品中常引入多种颜色,尤其是在“斗香花”作品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搭配,增强了装饰性和视觉吸引力。色彩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观者的视觉体验,也反映了南京剪纸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民俗文化特征

 南京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座历史名城,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为剪纸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民俗节日到日常生活,南京剪纸随处可见,成为人们表达祝福、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婚礼、生日等重要场合,人们往往会选择具有特定寓意的剪纸图案,如“龙凤呈祥”、“比翼双飞”、“多子多福”等,用以表达美好的祝愿。南京剪纸不仅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与当地的服饰文化紧密结合,常被用作刺绣的底稿,赋予传统服饰更多文化内涵。这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南京地区的独特民俗特色,也为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南京剪纸的题材

(一)动植物题材

 在南京剪纸的动植物题材中,动物题材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种带有传奇色彩的神话生物,如凤凰,龙,麒麟等这些象征吉祥与神秘力量的动物;另一类则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如狮子、老虎、家禽家畜等。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中,家禽家畜的剪纸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此外,花鸟题材是南京剪纸中的另一种广受欢迎的主题,《百花齐放图集》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南京剪纸艺术家张吉根、吴山、喻继高等合作完成,是为郭沫若先生的诗《百花齐放》所创作的,共101幅剪纸作品,均以花为题材。这些作品展现了丰富的植物意象。这些花卉植物不仅因其美好寓意而广受喜爱,也成为南京剪纸艺人创作的灵感源泉。

(二)戏曲题材

南京剪纸艺术中融合了丰富的戏曲元素,这不仅展示了地方戏曲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戏曲与剪纸艺术之间的深度交融。南京,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以其精细的云锦、独特的地方戏曲南京白局闻名,还以精湛的剪纸艺术著称。南京剪纸中的戏曲题材是这座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成就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民间常将《红楼梦》《水浒传》《西厢记》等经典戏曲故事用剪纸的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些剪纸作品通过形象的刻画,将戏曲中的精彩瞬间定格,贴在窗户、床头等地方,为人们演绎出经典的戏曲故事。这种戏曲剪纸不仅增加了生活的趣味,也成为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          

(三)吉祥图案题材

 自元代以来,吉祥图案在中国逐渐盛行,遵循“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理念。这些图案反映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审美喜好,直至今天仍然广受喜爱。南京剪纸作为这一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形式,吉祥图案成为其主要题材之一。通过谐音或隐喻,这些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情感寄托和祝福。在南京剪纸中,常见的吉祥图案如“福寿双全”,“福”以谐音的蝙蝠象征,“寿”则以蟠桃象征,两枚古钱则寓意“双全”;“喜上眉梢”通过剪纸形式表现喜鹊立于梅花枝头,寓意吉祥喜庆。

四、南京剪纸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的融合创新原则

(一)保留文化内涵与创新设计并重

对于南京剪纸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者需要确保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得以传承,同时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与延伸,必须与文创产品的功能性和装饰性相结合,从而实现文化与实用的统一。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南京剪纸的文化内涵,将其核心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确保产品不仅美观,还够准确传达出南京剪纸的文化价值。在设计时,既要保持剪纸艺术的传统美感,又要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创造出既符合当代生活方式又能体现传统文化韵味的作品。外观设计应追求精致与和谐,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语言讲述剪纸背后的故事,使每一个细节都能反映剪纸艺术的精髓,让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这份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从而使剪纸作品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结合现代需求与审美趋势

文创产品设计需要紧密贴合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变化,将南京剪纸的传统艺术特征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又不失传统韵味的产品。这意味着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深刻理解南京剪纸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还要敏锐捕捉当代社会的潮流趋势,使两者在设计中有机融合。设计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人群的具体需求,通过细致入微的设计,使文创产品既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又能切实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外观设计上,要兼顾美观与实用性,确保产品在满足日常功能的同时,能够传递出南京剪纸的独特美感和文化价值。

(三)功能性与艺术性统一

文创设计不仅要具有艺术观赏性,还要具备实用性,这意味着设计不仅要追求视觉上的美感,还应注重功能性的提升。通过将南京剪纸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相融合,并应用于日常用品中,可以使剪纸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装饰作用上,而是转变为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品。这样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剪纸作品的使用价值,还让剪纸艺术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确保剪纸图案与产品的功能性有机结合,使用户在使用这些文创产品时,既能享受到其实用性带来的便利,也能在不经意间领略到南京剪纸的艺术之美。

五、南京剪纸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的融合创新措施

(一)互相挖掘彼此的价值

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兼职的传承与发展亟需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将其文化价值提炼并融入日常生活中,吸引更多大众的关注。要实现这一目标,传承人需要对产品的技术和设计进行创新升级,只有在工艺与设计上作出改进,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的同时,必须将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迎合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当前,文化创意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新型形态,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表达方式。将南京剪纸作为文化创意设计的源泉和素材,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推动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与应用。通过将南京剪纸与当地旅游产品结合,打造新的文化创意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这种再创造不仅保留了南京剪纸的文化精髓,还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让更多人能够以不同方式接触并理解这项艺术。因此,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的融合关键在于相互挖掘并有效运用二者的价值。通过文化创意这种独具特色的形式与运行方式,与非遗文化进行深度交融,能够实现相互促进的效果。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南京剪纸艺术的影响力,还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发展机遇。

(二)借用文化创意改造南京剪纸文化

文化创意是对文化物品的延伸设计,通过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非遗文化南京剪纸艺术进行创新发展。借助文化创意的力量,南京剪纸艺术中的传统文化特征、装饰艺术和审美造型得以注入新时代的流行文化元素。南京剪纸艺术的工艺美学已经成为人们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价值的充分挖掘和展现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剪纸艺术的创新与传承,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厚的灵感资源。剪纸艺术通过全新的文化创意设计,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能够实现对剪纸美学价值的更高层次开发。文化创意符号的运用,是对南京剪纸文化的现代化改造。通过符号化设计,南京剪纸可以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文创设计需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注重观众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种设计载体将情感元素巧妙地融入作品中,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在欣赏时获得全新的审美享受。

(三)进行创新性转化与故事性文化的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承,还在于通过创新进行开发。在保持传统元素和意义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转化其工艺、技术、故事及文化特征,推动非遗文化资源的再创造。要实现其现代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必须充分把握南京剪纸的文化特色与风格。通过将文化创意设计作为依托,为南京剪纸艺术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在工艺技能、工作流程、口头知识等方面增加新的表现手法,使传统的剪纸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例如,将南京剪纸图案与现代服饰、刺绣工艺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剪纸的表现形式,还可以让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图案的选择上,可以根据现代人的需求进行定制,通过这些图案的寓意,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文创设计往往关注故事性文化,因为故事性不仅生动灵活,还具有开放性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能够使人们通过故事理解和解读文化。南京剪纸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和文化符号。通过深度挖掘这些故事资源,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想象和感受其中的文化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众创的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南京剪纸的创意转化,尤其是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现代化再创作。通过对传统民间故事和人物形象的重新设计和转化,既保持了非遗文化的核心精神,又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四)促进南京剪纸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

 文创设计的产生源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文创设计与南京剪纸艺术的深度融合,能够让这项传统艺术焕发新的活力,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也为现代文创设计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艺术审美是通过艺术品作为媒介实现的,艺术家在创作时不仅要考虑作品的形式美感,还要关注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通过作品感受到情感的共鸣,获得人性主义关怀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文化创意集中展现了美学、实用性、文化与创意的结合,深受现代大众的青睐。南京剪纸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是南京本土文化的代表之一。剪纸造型精美,图案寓意吉祥祝福,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将南京剪纸与文创设计相结合,能够将传统剪纸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充分发挥其审美和经济价值,让更多人从多角度感受剪纸的艺术风格与文化魅力。南京剪纸与现代元素的结合还可以创新其传播方式。例如,将剪纸艺术与日常用品如茶具、灯具、服饰相结合,运用剪纸的镂空艺术,将其巧妙地融入灯芯设计,赋予灯具一种透空的视觉效果,不仅增强了美观性,也提升了其观赏价值。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充分展示南京剪纸的艺术元素,实现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六、结语

南京剪纸作为非遗文化,其与文创设计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保留文化内涵与创新设计并重、结合现代需求与审美趋势、功能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采取互相挖掘价值、借用文化创意改造、进行创新性转化与故事性文化开发、促进元素结合等措施,不仅能提升剪纸艺术的影响力,使其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其经济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施锦.南京剪纸艺术创新设计研究与应用[D].北京印刷学院,2023.

[2]叶聪,匡才远,张琳.南京剪纸非遗文化及衍生产品交互设计[J].丝网印刷,2022,(02):10-13.

[3]何佳,王朝阳,周丽敏.南京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品牌的构建[J].包装工程,2018,39(06):46-51.

[4]刘筱湄.传统与新生:南京剪纸艺术的创新性发展[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02):86-89.

[5]朱红红.融入城市文化的南京剪纸创新设计研究——以“纸上金陵”系列剪纸创作为例[J].艺术科技,2017,30(08):81-82.

[6]丁维佳.从剪纸艺术历史看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以南京剪纸艺术为例[J].大众文艺,2012,(0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