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设计研究
谢雪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谢雪敏,.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设计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2020.11. DOI:.
摘要: 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设计以课程标准为参照和线索,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优化设计阅读试题,实现对症下药,顺利达成育人目标。结合新课改后的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不难看出,这一试题的阅读材料内容较为均衡,紧密贴近社会现实热点,聚焦于关联阅读着重考察学生研究性阅读能力,试题中的任务更加开放,情境性较为明显,注重测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重点考察学生的鉴赏与评价能力,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本分析过程。大部分现代文阅读试题契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大有裨益,有助于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及创新。
关键词: 课程标准;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设计
DOI:
基金资助:

引言

在全面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学科试题设计模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点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体现的较为明显。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板块,现代文阅读教学关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整体的教学质量,以课程标准为线索的现代文阅读试题设计旨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试题结构、测试维度以及分值比例与课程标准一脉相承。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基本学情和教情,深度剖析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新课标、质量标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了解现代文阅读试题特征,优化调整教学思路,实现对症下药和高效教学。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基本内涵

作为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基础板块和核心板块,现代文阅读所占的比重较高,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关乎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写能力。以新课标为标准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反映着语文教学改革方向,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深度分析及归纳现代文阅读试题设计特点,调整基础语文教学方向,在统计分析中探索新的教学路径,确保语文教学工作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进程[1]。课程标准对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出了多元要求,倡导教师深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规范学生阅读习惯。在现代文阅读中学生需要把握文本内容,自主概括要点并理顺思路,深入领悟文本的主旨情感和核心观点,整体把握文本并实现细节阅读,以较强的文学鉴赏能力、高涨的阅读兴趣、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深度阅读现代文。基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命制试题时教师及编者需要综合考量课程标准,确保试题设计能够指向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铺路。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设计特点

(一)阅读材料内容均衡,紧密贴近社会现实热点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材料较为丰富,试题的材料内容直接影响着阅读难度以及学生的答题准确率和答题速度。在高中语文试题命题中,阅读材料的选择一直备受关注,阅读材料的长度、内容以及类型是影响学生阅读的重要因素。综合近几年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不难看出,该题型的阅读材料的文体、分值以及内容取向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指明了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新方向[2]。首先,从阅读材料来看,现代文阅读试题注重考察论述类阅读,理性色彩较为明显,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以及论述类文本占据主导。通过综合对比材料内容不难看出,现代文阅读试题更加侧重于学理性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信息量偏大,高度重视理据,内容的学理性较强,逻辑严密,囊括了多元知识,考验着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从宏观视角来看,高校选拔考试十分注重这类文本阅读,以此来选拔研究性人才。作为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信息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贴近人们的生活及工作,语言非常简明,有告知性以及交际性的信息类文本,比如新闻稿、广告、通知、信函、说明文,这类文本较为基础,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文学类文本的艺术色彩较为明显,虚实相生,语言比较含蓄,存在多义性以及主观性特征,比如戏剧、诗歌、小说、散文,大部分文本内容体现了艺术性的生活及社会,是比较典型的现代社会阅读样式,能够为学生的审美鉴赏及创造提供支架。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比较相近,语言表达风格一致,非常深刻、朴实以及准确,侧重与观点表达、信息传递。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升华,论述类文本的理解难度系数偏高。比较考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其次,从现代文阅读材料题材与主题来看,现阶段的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的文学类文本以及论述类文本都贴近现实实际,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大部分的选文材料囊括了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等热点问题,揭示了语文与现实世界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时代性特征[3]。比如一部分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以革命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美育、自然保护等热门教育课题密切相关。另外还涉及诸多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学术性论文和环境保护、生物保护的科普性文章。这些文本展现了重构中国文学艺术话语权的方法论以及迫切性,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大有裨益。最后,从文学类阅读文本来看,这类文本潜藏了诸多的公共性知识,主题比较宏观,对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编者围绕文艺发展的方向认真设计阅读试题。比如2020年的新高考一卷选取了《建水记》中展示云南省风土人情的文化性散文,这与国家倡导的文物建筑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政策相照应。这类阅读文本有助于促使学生认真思考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及水平。作为基础性学科,语文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为基础,以提升学生思维为重点,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积极关照社会现实,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基础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聚焦关联阅读,着重考察研究性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科学定位教学目标,紧跟时代发展进程,逐步开拓学生学术视野,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确保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首先,以这一课程标准为先导的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更加关注对学术类文本的研究性阅读,着重考察学生的研究性阅读能力,严格测评学理性的学术类文本,比如自然科学、社会学以及美育和文艺理论等科普文章。与一般议论文相比,学术类文本的思辨性、专业性、逻辑性、学理性更强,阅读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扎实的阅读基础才能够领悟文本的主旨内涵。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的学术类文本内容所占的比重较高,信息量非常大,知识涵盖面较广,囊括了诸多知识。一部分文本潜藏专业术语,非常考验学生的阅读功底。比如2022年的新高考一卷以郑敏的《新诗百年探索与后诗新潮》为素材,该文本从内在结构、诗歌语言、外在形态等视角展示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凸显我国诗歌的独特性,在综合对比我国诗歌与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展现中国诗歌深邃、灵活的特征。试题文本囊括了学术性较强的诗歌理论知识,着重考察学生的学术研究性阅读能力。要想深入透彻地理解这类文本,学生需要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具备良好的文本理解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

其次,从能力视角来看,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以考察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理解能力为目标,文本关联性阅读较多,旨在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联系能力和比较能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探究性阅读模式,文本关联性阅读以多元任务情景为载体,以跨文本多文本综合性阅读为重点,这类关联性阅读符合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考察要求,有助于提升整体学业质量水平[4]。在深度分析这类文本并认真解答时,学生能够准确概括核心情感以及观点,自主分析材料之间的关系,实现多元材料和文本的科学对比及理性分析,主动抓住关键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的多元关系。基于关联阅读及综合分析的学术研究性阅读突破了单篇文本阅读的“壁垒”,对锻炼学生的文本联系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学生需要结合试题要求自主提取文本核心信息并进行整合推理及创新运用。通过对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归纳总结不难看出,大部分阅读属于互文性的跨文本阅读,这些文本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论述,角度较为多元。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学生需要自主综合、比较和联系多个文本的关键信息,真正做到条分缕析,在理性分析、明辨事理及综合概括中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试题所考察的关联阅读能力涉及整合能力、归纳能力及分析能力,是阅读的高级阶段,学生既需要深入理解主题语境、句意词汇,又需要在综合理解和理性分析中实现科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这类试题测评学生的联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整合阅读能力。最后,以考察综合分析、关联阅读等学术研究性阅读能力的试题比较考验学生的材料辨析能力以及归纳分析能力,学生需要掌握文本阅读技能并积淀丰富的知识积累。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这类试题的出现频率较高,符合现代信息社会阅读趋势及潮流。在国际性阅读测试中这类试题非常常见,学生需要深度理解试题内容,综合归纳多个渠道的信息,站在不同层面综合评估论点,表达不同观点。在进入信息时代后,自媒体迅速发展信息量不断扩大,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真伪判断能力、识别能力,才能够在海量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其中多元信息的整合、自主辨析以及多方佐证尤为关键。因此,基于关联阅读、综合分析等学术研究性阅读能力考察的试题旨在在锻炼学生探究规律的能力以及去伪存真的能力,为学生的顺利社会化铺路。

(三)试题任务更加开放,注重测评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基于试题考察学生的关键能力,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情境化更加明显,不再机械单一地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识记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化试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语言环境,独立解决具体问题,形成较强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人文性较为明显,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尤为关键,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语言运用才有意义,因此课程标准视域下的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任务更加开放,情境色彩较为突出,着重测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课程标准提出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要求试题命制以情境任务为载体,确保学生在特定的任务情境中主动迁移生活经验,深入分析社会生活,认真学习学科知识,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较强的语文核心素养[5]。情境性测试题以具体的问题和场景为背景,学生应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线索,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一样。这类试题十分重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着重考察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真分析问题以及自主整合资料的能力。比如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中,学生需要结合阅读材料认真分析当前的世界国际关系,试题给出了《论语》节选,试题视域比较广,开放性、综合性较强,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积累水平,学生需要站在国际关系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角认真分析文本。

其次,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核心素养导向较为明显,旨在引导学生放远眼光,主动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不再读死书、死读书。试题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语文知识相关,以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学生需要具备深刻的思维品质,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能够自主迁移新旧知识,调用生活经验认真作答。最后,高中现代文阅读设计较为开放,学生需要结合现实问题、语文学习经验以及试题材料提炼核心信息和关键信息,出色解决问题。相比于其他试题,这类试题考验着学生信息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跨文本理解能力以及评测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师从现代阅读着手,关注阅读与学生生活、工作和未来成长的逻辑关系,综合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全面提升阅读测试水平,确保学生在真实的试题任务情境中认真作答。除此之外,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注重考察学生的鉴赏与评价能力,重视学生的文本分析过程,旨在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深度分析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时不难看出,这一试题的特点较为明显,阅读材料内容囊括了学术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文本内容贴近现实社会,反映了社会热点。相较于其他阅读试题,现代文阅读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学术研究性阅读能力,重视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关联阅读,大部分试题较为开放,包含多元情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试题测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课程标准以下的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重视对文本分析过程的考察,旨在强化学生的鉴赏与评价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和身心体会。高中语文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进程,结合教学经验理性分析现代文阅读试题设计特征,在调整教学节奏和思路的过程中提升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麻东侠.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天地, 2016(11):2.DOI:10.3969/j.issn.1007-8665.2016.11.037.

[2] 师保亮.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19(6):51-51.

[3] 黄俊.浅谈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几种能力[C]//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广西卷).0[2024-09-05].

[4] 胡创荣,沈颖越.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与教学启示——基于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实证研究[J].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 2010(3):3.

[5] 刘玲.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