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
张鹏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鹏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J]. 国际教育论坛,20211. DOI:.
摘要: 本文旨在探索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通过分析三种主要的教学模式,探讨这些教学策略如何促进高中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展示了其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本研究为高中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促进教育者和学者对于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模式与实践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探究式学习
DOI:
基金资助: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的语文素养,强调学生主体性、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探索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分析

(一)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式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该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来构建知识和理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信息、分析问题和讨论解决方案。

探究式学习模式也强调学习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实现深度学习,这种反思不仅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估,也包括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中策略的反思,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断优化和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适宜的探究活动,还需要创设一个开放、合作、尊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到安全和自信[1]。

(二)合作学习模式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被广泛推崇和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交流,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巧的提升,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培养其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小组分配,确保小组成员间的多样性和互补性,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小组内部学习如何相互尊重、倾听和协作,为学习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教师需要设计既具挑战性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合作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应当要求每位成员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角色,确保团队合作的有效性和学习的全面性。

在小组内部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任务需求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研究员等,这样的角色分配有助于提高小组的工作效率,也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完成任务后通过小组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认识到合作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一环节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正向互动,也增强了其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大革新,这种模式通过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进行翻转,使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观看视频讲座、阅读材料等方式自主学习新知识,而将珍贵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深入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翻转课堂模式的核心在于促使学生在课前就开始学习过程,这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视频、阅读材料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些资源需要精心设计,既要覆盖新课标下的语文知识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预习新知识,为课堂上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通过设计互动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将课前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进行深度探讨和批判性思维的锻炼,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还有效提升了其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翻转课堂模式还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小组讨论或配对互助学生可以相互解答疑惑、分享学习心得,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学习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2]。

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 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实践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实践探索中,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方向,这种教学方法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直观的教学效果和高效的信息传递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优化和提升。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法主要依托现代化的教学媒介的多种信息形式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为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内容,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以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册《沁园春·长沙》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沙橘子洲的真实景象,包括秋天的湘江和层林尽染的山景,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形式,使学生在视觉上得到直观的感受,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奠定基础。教师可以设计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如通过教育软件创建一个虚拟的诗歌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自主探索《沁园春·长沙》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点击不同的多媒体资源,如诗人毛泽东的生平介绍、相关的历史事件、诗歌的艺术特点分析等,来获取信息,增进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在线论坛或社交媒体,组织学生进行线上讨论。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自己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甚至可以邀请诗歌研究专家在线解答学生的疑问,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多媒体资源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美,还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探索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也能够通过互动交流锻炼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3]。

(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探究和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过程来实现深度学习,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应用知识和技能于实践中,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项目式学习通常涉及跨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产出一个或一系列的项目作品。

以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探究中国古典建筑特征及其文化意义”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单元,该单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分析梁思成先生关于中国古典建筑特征的描述,还需要其探索这些建筑特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以及这些特征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来获取关于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特征的初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到文章中提到的九大特征,并鼓励其思考这些特征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技术智慧。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建筑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如斗拱的结构原理、屋顶的装饰艺术、院落式布局的文化内涵等,学生需要利用图书馆资源、互联网搜索以及可能的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和案例。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研究成果整合信息,并准备通过PPT展示、模型制作、视频制作或其他形式的创意产品来呈现其对选定建筑特征的理解和研究成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每组学生将在班级前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们分享其学习体验和发现,其他学生和教师可以提问,以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古典建筑特征的理解和欣赏。

(三)深度阅读与创意写作

深度阅读与创意写作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写作技巧,通过深度阅读,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主旨、结构、语言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创意写作则是学生基于深度阅读的理解,运用个人的想象和创造力,对阅读内容进行再创造和表达,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以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为例,学生需要沉浸在《论语》的文本中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抓住孔子关于仁、礼、义、智、信等核心概念的精髓,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寻找能够体现这些儒家核心价值的现实场景或问题。在脑海中构建起一种或多种创意写作的构思,可能是一个基于现代背景下展现“仁”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议论文,探讨如何将“中庸之道”应用于解决现代人的心理压力或者是一首诗,抒发在现代社会中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带来的感悟和喜悦。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要让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既可以选择传统的文体,也可以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如对话信件和博客文章等,甚至可以结合多媒体元素,如摄影绘画及视频等,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支持者,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想法,也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写作上的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可能遇到的难题。学生的作品完成后,应该有一个展示和分享的环节,通过听取他人的反馈,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创作能力,也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4]。

结语:通过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的分析,可以看出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模式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这些模式通过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和深度思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未来教师和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策略,创造更加包容和灵活的教学环境,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婷珍.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9,(34):84-85.

[2]吴永伦.高中语文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9,(03):10-12.

[3]温艳.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0):127-128.

[4]赵得宁.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反思[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7):159-160.

作者简介:张鹏军 (1969年11月-)性别:男,籍贯:辽宁省阜新市,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副高级,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