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起主导作用
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意义上看,在知识方面,教师是知识储备较多的一方,学生是较少一方;在智力上,教师是较发达者,学生相对来说是较不发达者;在社会经验上,教师的人生经验较丰富,而学生是人生经验待丰富的群体。从上述角度看,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有明显的优势。另外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课堂引入、导出、巩固、结尾的方式甚至课堂学生参与的形式具有直接操控权,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了主导作用。当然教师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而尽可能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启发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从而一节课效率的高低,与教师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二)、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无论教师备课多充分,教学内容讲的多么生动有趣,离开了与教育主动的互动,忽略了教育主体的学习效果,这节课就不是一节好课。因而教学过程不是单项传输过程,是以课堂为主阵地,通过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完成的知识传递,思维形成的过程。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在每一节课里,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的目的,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才会落到实处。
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这个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全面发展的人。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必须充分调动个体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有了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才有真实意义上的教学存在。
(三)、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来源于不同的家庭。受遗传、家庭背景,生存环境,亲子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他们的先天条件、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有不同。有些同学可能对学习特别感兴趣,有些同学对音乐感兴趣,有些同学对运动感兴趣,也有些同学对手工制作情有独钟。虽然现在的学校教育以传授文化课知识为主,但作为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差异而对班里的学生区别对待。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对于简单的浅显的问题,交由基础薄弱的同学处理,从而鼓励他们学习的信心,体会到课堂的快乐。对于基础性的题目交由中下水平的同学处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于有难度的题目,多多鼓励,点拨启发有潜力的学生,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脑力风暴中,体验征服难题的喜悦。总之,教师在与学生平时的交流互动中,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水平,做到使他的智力、能力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真正将因材施教付诸行动中。
二、中国师生关系的演变
(一)、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师严 道尊
学生虽然在知识储备、能力发展方面相对较弱,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但从封建的师生关系看来,教师之于学生,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也就是所谓的“师严乃道尊”。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完全丧失话语权和主动权,课堂完全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无法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二)、现在不受欢迎的师生关系:“爱你没商量”
与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相比,当今社会老师们的授课方式大都能考虑学生感受,注重知识的导入、生成、巩固的过程。但因为教学评价、教学内容的原因看,不少老师存在“爱你没商量”的现象。曾经有个调查,问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是否欣赏老师无偿给后进生补课的行为,是否推崇教师生了病还坚持上班呕心沥血的献身精神。学生给的答案令人意外,他们一致认为那种给学生极大空间和自由度的老师才是最好的。
(三)、现代受欢迎的师生关系:尊重是前提,平等是基本
2015年2月湖南日报曾经以《“不补课”的老师为什们受欢迎》为题报道了涟源一中尹立新老师的教育事迹。
尹老师从来没有占用过学生们的体育课、音乐课或自习课,他主张在课堂上尽职尽责、循循善诱,把知识点科学落实在学生身上。但课堂外为学生的释疑解惑他是来者不拒的。
尹老师主张“慢慢来”这与社会上培训机构的“强化速成班”形成了鲜明对比。尹老师一直要求学生遵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成长路径。因此,他的语文课结合历史文化、讲人生哲理、讲修身养性。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的感觉应如春风拂面。这样的尹老师自然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广泛欢迎。
由此可见,现代受欢迎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其人格,春风化雨般给与他们正确的人生指导。当然在教学中严格遵守上课时间,课前认真、充分备课,课上高效有魅力的讲授互动,从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教师才受学生欢迎。
三、良好情绪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和完成作业过程中以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成就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学习情绪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和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反之,不良学习情绪也会降低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良好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对兴趣的解释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
愉快的心情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会有意识地把学习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上会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在课后也会积极地按时完成作业。
(二)、良好的情绪能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良好的情绪就能激发他们主动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因为良好的情绪是把困难转化成动力的催化剂。遇到困难,学生会自己动手查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向老师和父母求助,直到将问题解决。在这种状态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再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负担,而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在困难面前,他们不再是畏缩和放弃,而是迎难而上。
(三)、良好的情绪能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时产生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等。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在面对遇到挫折的学生时,优秀的老师通常会给予帮助和鼓励。往往陪同学生分析原因,委婉地提出建议,从而调动他们的良好情绪,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帮助学生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四、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师生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关系,儿童、青少年将成长为怎样的一个人,与家长、学校的教师以及其他教育成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这种精神上的、社会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需要精神的感染,需要道德的教化。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积极性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优秀的教师从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正向的刺激,他微笑地面对每一位学生,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人,不时用激励性的语言向同学们提问,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们的表现,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来自教师对他的尊重和关注,从而在愉快的感受中,积极投入学习过程,这样才有高效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能促进教师充分备课,考虑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积极参与课堂,亲师重道,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也会反思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因而本着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朱永心 高万祥.教师第一课,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河北:沈阳出版社,2000
[3] 金韵蓉.爱让成长不烦恼.中信出版社,2011
[4] 余文华,严师未必出高徒[T,湖南小学教师,1998(6):11
[5]湖南日报网. “不补课”的老师为什么受欢迎. https://hnrb.voc.com.cn/article/201502/20150213091942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