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2021年度,国家层面首次将“低空经济”这一创新理念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凸显了其在我国宏观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作用。具体来说,低空经济是以民用飞行器,无论是有人操控还是无人驾驶,在低空领域的飞行作业为中心,带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营销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航空保障和产业链的扩展服务等众多产业协同发展的复合型经济模式[2]。近期,伴随技术的飞速提升和市场的逐步放宽,低空经济受到了众多行业的瞩目,涉及航天、汽车、物流、政府机构、军事部门和学术界等多个领域。技术的革新与市场的扩大使得低空经济产业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如此,产业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挑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健康成长的瓶颈。鉴于此,深入探究低空经济产业的法律难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对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深远的研究价值。
2、中国低空经济的法律现状
2.1国家层面立法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发布对低空领域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显著作用。此规定在2023年6月28日由我国政府及中央军委联合发布,并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始执行。条例涵盖6个章节,共63项条款,全面涵盖了无人机的生产、销售、操控资格、空域应用、飞行操作、监管及应急处理等方面。
首先,本条例的发布为无人机的应用需求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后盾,为抓住低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提供了支持。条例根据我国的空域现状和飞行活动特点,提出了独具我国特色的无人机分类分级和协同管理模式,这将对推动我国无人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把握低空经济的新机遇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本条例对无人机的飞行活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从无人机的生产设计标准、操控人员资质、飞行空域划分、飞行活动管理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为管理部门和公众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助于降低无人机非法飞行对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和空防安全的不良影响。
另外,本条例的实施还为低空经济领域中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指引。在无人机已成为低空经济关键部分的当下,本条例的发布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整合和创新。
2.2地方层面立法
《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作为全国率先针对低空产业发展的专门性法律,该法规将于2024年2月1日起正式生效。该法针对低空产业发展的核心议题,涵盖了总则、基础设施构建、飞行业务、产业运用、扶持政策、技术革新、安全监管、法律义务以及附加条款等9章共计61项条款。该法规在低空产业发展方面实现了五项重要创新,分别是构建协同工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空域使用方案、提升技术革新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及加强安全监管。
该条例对低空产业的概念进行了具体阐述,指出其是以民用有人及无人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推动航空器研发、制造、销售以及低空飞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飞行支持、相关综合服务等领域的产业整合与发展的复合型经济模式。这一阐述为低空产业提供了明确的界定,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指明了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
条例同时明确了低空产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包括以安全为核心、创新为动力、分类管理、协同发展、包容审慎等原则。这些准则为低空产业的稳健成长提供了方向,保证了产业发展的安全性及持久性。
另外,条例还从多角度出发,对低空产业的发展进行推动和规范。例如,倡导和扶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参与低空产业的发展,促进低空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整合。同时,法规也规定了政府在低空产业发展中应承担的职责和作用,如强化领导作用、将产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构建协调机制等。
3、中国低空经济法律框架构建面临的挑战
3.1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有上述法律法规,但目前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首先,明显存在着立法和规章滞后的现象。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机配送、空中出行、低空旅游等新业态在低空经济中不断涌现,其规模之大,已超越了传统法律规制的范畴。已有的法律、法规多是建立在以往的行业模式与经验基础上,已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与新模式[3]。这一滞后现象使得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很难对新经济形式进行规制,很难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其次,不能忽视立法与规章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重叠。在低空经济中,因其所涉及的部门多、层级多,不同法律法规之间往往存在交叉和重叠,这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可能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冲突和矛盾,另外,一些法规条文表述不清,界线模糊,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这种混乱的法律环境不仅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困扰,也严重制约着我国低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这一不健全的法律制度使得我国的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法律风险。但由于相关立法上的空白或不够明晰,使得企业及个体在从事低空经济活动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也限制了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法律风险的增加也导致投资者对低空经济产业的信心不足,影响了资本的流入和产业的持续发展。
3.2侵权违约责任判定复杂
低空经济的发展,通常会牵涉到装备制造商、飞行运营方和网络提供者、指挥提供方、搭乘方等多方参与,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是违约和侵权的源头,而在合同和侵权责任的确定上又存在着许多不明确的问题,比如,无人驾驶飞机在飞行中发生事故或者是货物遗失,其赔偿责任可能包括设备制造瑕疵、飞行操作不当、天气等多种因素,而对于具体的赔偿责任,还必须根据具体的合同条款、行业标准和法律条款来综合考虑。
另外,第三人侵权问题也有其复杂之处。在低空经济中, UAV等航空器所处的区域往往与其它交通工具、建筑物等存在交叉,一旦发生碰撞或损毁,其侵权责任的确定将会牵涉到多个主体、多个影响因素。这既加大了维权的困难,又对法制的适应性与弹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更严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定,使侵权人在飞行安全事故中面临着责任主体认定困难、证据不足等问题。行业发展迅速、参与主体复杂,难以建立有效的举证链条,也给侵权和违约责任认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3.3飞行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随着低成本低空飞行器的大量使用,从无人机配送到空中监控,以其灵活、高效的特点,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
从飞行安全角度看,其运行与维修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与知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监管不严,培训体系不健全,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造成了操作不规范和维护不到位的现象。这就给飞行器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加大了发生意外的几率,一旦出现意外,不但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给公众带来极大的危害,引起社会的恐慌,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飞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飞行人员的专业训练和监管,是保证我国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第一要务。
同时,低空经济中的用户隐私也是不可忽视的。低空飞行器在航空航天、环境监测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容易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随着科技的发展,低空飞行器对目标的探测精度、探测距离都在增加,这也增加了个人隐私泄漏的风险。如何在充分发挥无人机技术优势的前提下,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隐私,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法规体系建设中,对低空飞行器的数据收集与利用进行清晰界定,并制定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与监督机制,以保证低空飞行器的安全运行。
4、中国低空经济法律框架构建的发展策略
4.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建立一个全面、系统、与时俱进的低空经济法制,是规范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秩序,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制度要深入到对飞行器的管理、空域资源的分配和飞行安全的监督、个人资料的保护,市场准入和运作的规范,侵权的补偿机制、基础设施的支持和对违法行为的严惩等多方面入手,保证了各个环节都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飞行器的管理方面,需要对飞行器的注册、适航、飞行规则以及驾驶员的资格等进行详细的规定,以避免乱飞。而空域管理,就是要对空域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区,以保证飞行的安全和高效,加强飞行前的检查、飞行中的监测和紧急反应的机制,以保证飞行的安全。数据保护制度需要对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等行为进行严格的界定,并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与此同时,法律和规章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这就需要各责任部门在立法上既要做到科学、合理,又要加强执法,要保证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另外,低空经济中的各种参与者,如研发机构、经营机构、保险机构、建筑公司等,也要主动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法制环境,对各种法律条文进行深刻的了解,弄清楚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职责,保证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共同推动我国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建立低空经济法制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执法监督和行业自律等方面进行改进,为实现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4.2争议解决:侵权与违约
随着我国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争议,尤其是合同违约、侵权等方面。要想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构建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以保证一旦出现侵权或违约情况,及时公正地解决争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这就需要在立法架构上对参与低空经济的各种主体进行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对数据的保护、隐私和飞行安全的保护、对市场准入及其他相关条款的规定,是纠纷解决的明确法律基础。
在对侵权行为的处理上,应当建立一套明晰的确定责任的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比如,在对飞行器侵害隐私的情形中,应当明确哪些情形属于侵权,并对其承担的法律责任及赔偿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引导被害人走司法程序,为被害人提供方便、有效的法律救济[4]。
在法律体系中,也有必要对违反合同的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并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它主要是对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并规定了违反该条款的法律后果,通过加强契约约束,提高违约成本,促进交易各方诚实守信,减少违约风险,同时,要有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包括仲裁、调解、诉讼等多种形式,使纠纷的解决能够多样化,这些机构应当具有专业、独立的特点,能够公正、高效地处理低空经济纠纷,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4.3强化飞行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我国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对飞行安全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首先,从飞行安全的角度出发,制定完善的飞行安全管理体系,从设计到制造,再到运行、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上,明确相关责任人,通过加强飞行人员的专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确保飞行操作符合规范。同时,综合运用飞行器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航班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风险评价,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要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保证突发事件的快速、有效地开展搜救工作。
其次,从数据收集、使用、存储、传输等方面,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制度,对飞行器数据收集、使用、存储、传输等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通过立法手段,确保个人隐私权在低空经济活动中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对涉及到私人信息的飞行,需要制定严格的审批与监督机制,主办单位必须提前递交详尽的飞行计划、隐私保护措施等资料,并得到有关部门的核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密技术、匿名技术等方法,有效地防范飞行器数据的泄漏与滥用。
通过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促进技术创新与应用,可有效解决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与隐私问题,为促进我国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5、结束语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机遇庞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为了解决低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妥善处理侵权和违约纠纷,提高飞行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在此基础上,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我国低空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一江,李卫波.我国低空经济阶段特征及应用场景研究[J].中国物价,2024,(04):98-103.
[2]沈映春.低空经济的内涵、特征和运行模式[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2024-08-07].
[3]周钰哲.低空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要素分析与实现路径[J].东南学术,2024,(04):87-97.
[4]战炤磊. 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OL].阅江学刊,1-11[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