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当前农村初中教育现状来看,部分地区在文明礼貌用语方面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对学生的礼仪行为要求不明确,不具体,缺乏引导和监督,从而导致很多初中生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仅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其今后成长成才。为此,农村初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用语习惯,为他们未来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初中文明礼貌用语缺失原因
(一)缺乏父母引导
由于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其幼年就外出务工,多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顾,导致他们缺少亲情关爱和教育。一方面,监护人文化素养较低,并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没有掌握良好的文明礼貌用语。自身缺乏示范,无法有效地引导孩子。另一方面,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失也会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学生性格缺陷、行为偏差等问题[1]。
(二)缺乏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行为与结果的主观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行为,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而农村地区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学校管理方式,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往往会造成其自我认知偏差。未意识到文明礼貌用语对于社交,职业发展和自我形象的重要性,导致一些学生不愿意遵守基本礼仪规范,甚至出现了很多违反社会公德现象。另外,规范和标准的缺乏也严重阻碍着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难以建立和谐关系,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活动开展。
二、提升农村初中教育中的文明礼貌用语教育质量策略
(一)开展家校合作,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父母通过与子女共同生活、学习而形成了一种社会联系[2]。另一方面,家长的教养方式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子女的心理,从而导致其行为特征上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在文明礼貌用语教育中,必须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打造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为辅助渠道,社会舆论为辅的立体教育网络。构建家校互动平台,加强沟通合作,使家长参与到文明礼貌用语的普及工作中来。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向家长传递文明礼貌用语教育的重要性,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同时,为家长提供文明礼貌用语教育方面的指导手册或资料,包括示范用语、教育方法等,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对于留守学生,教师可以定期联系其父母,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表现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状况等。使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想法,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的德育工作。总之,家校合作是提高文明礼貌用语教育成效的必由之路,学校要把文明礼貌用语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班主任应该将“礼仪规范”融入班级管理之中,学生家长要学会用文明的语言交流情感,同时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品质。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知
要提升农村初中教育中的文明礼貌用语教育质量,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和引导使其掌握一定的文明礼仪知识。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文明行为及规范的认识程度。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将文明礼仪融入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该课程包括基本的社交礼仪、表达能力培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形成文明意识,并养成自觉学习、遵守社会规则与习惯的良好习惯。另外,学校要组织实践活动,如模拟社交场景、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提升他们对文明礼仪的体验和理解。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文明礼貌用语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在正确自我认知的建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自身文明素养,使其具备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完善意识,增强文明礼仪观念的内化效果。此外,还可采用“示范+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借助学生日记、班会等形式,让学生记录和分析自己在日常交往中的表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最后,设立文明礼仪大赛、评选模范学生等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实践和传播文明礼貌用语,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貌用语主题活动,使之向常规化发展
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文明礼貌用语主题的演讲比赛,提倡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演讲,提高学生对文明礼貌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邀请学生设计创意手抄报或海报,宣传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明礼貌用语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班级内定期组织主题班会活动,讨论文明礼貌用语的应用场景、常见问题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从而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例如:在开展“我是小记者”主题班会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起因及危害,并将与同学们一起探讨解决办法。在该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文明不仅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此外,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如清洁环境、帮助老人等。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与他人交流,培养其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良好的校园氛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它能提醒和引导学生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养成遵守礼仪规则的习惯。因此,学校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使之成为培育学生道德情操的沃土,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德育资源。
(四)加强礼貌用语教育制度建设,做好宣传工作
为落实农村初中教育中文明礼貌用语教育的普及工作,学校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文明礼貌用语的应用范围和标准,并指明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制度的建立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各种途径,如宣讲、宣传海报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明礼貌用语的基本知识、意义以及使用方法。利用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等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文明礼貌用语,使之成为自觉行为。例如:班主任可建立微信群及公众号,定期发布有关文明礼貌用语的小知识,并在课余时间向同学们进行讲解。教师可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明礼貌用语培训,提高其掌握程度[4]。此外,教师作为文明礼貌用语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应在行为上注重示范和引导,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文明礼貌用语。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用文明礼貌用语规范自己的言行。当然,也可以建立文明礼貌用语教育的评估考核机制,通过考试、评比等形式对学生的文明礼貌用语水平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更清晰的认知和改进方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教育中文明礼貌用语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在日常生活中使其养成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等良好习惯。同时,家庭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文明礼貌常识。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支持,让农村初中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开敦.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实现文明素养渗透和德育的有效整合[J].散文百家,2018(08):79-80.
[2]刘伟.农村初中学生文明礼让和行为习惯现状调研报告[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81-82.
[3]郭共仁.浅谈网络对农村初中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和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3):6-7.
[4]马力,汤平军,马九阳.“活”“动”让文明礼仪教育更高效——农村初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新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0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