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我国基础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地区民族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教育发展比较落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比较陈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作为最主要的交流手段,作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环,将其与人文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特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吸取地区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浸润地区民族文化,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文化定义和内涵
所谓的民族文化是指人类在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凝聚了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是各个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和理想的集中体现,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风俗习惯的统称。民族文化的存在对地区、当地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大的规范效果。
二、浸润民族文化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优良文化,其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点和面貌,是一个民族在整个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用语言表达的传统文化知识,更要在道德和精神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正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开始逐渐成型,让其认识到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对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积极作用,且我国很多优良的思想和精神对小学生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语文来说,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文学知识的背景与含义,对民族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会对本地区的民族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1]。此外,语文是最主要的交流手段,也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对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吸纳各种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地区民族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了解地区民族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在语文课程中浸润地区民族文化的有效对策
(一)开展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地方民族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特色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例如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节日等,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壮族村寨中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在参观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壮族人民的精神面貌。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和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对于地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地方民族文化活动时,教师要注重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例如在习作练习《缩写故事》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参观壮族村寨的活动,缩写壮族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语文知识和民族文化。
(二)合理利用教材,为学生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课文,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授《桂花雨》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桂花的图片,并向学生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桂花雨是作者对于故乡,最美好的、最迷人的印象。学生听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脑海中的故乡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广西地区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广西民族文化。例如:在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选择地区特有的民间神话,并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故事情节,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在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民间神话背后的文化内涵[2]。
(三)利用文本资源,感受民族情味
在小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认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与自己无关,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小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必须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民族文化知识的浸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资源,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浸润。例如:在练习《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时,首先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地区民族有哪些文化遗产?”然后再让学生走进生活,仔细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节日、舞蹈、歌曲可以算是文化遗产”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本地区的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区别,并且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关联。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文化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也能够让学生在更加真实、丰富的环境中感受到广西地区民族风情。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将民族文化浸润到教学内容中。同时,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一些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游戏活动或者演讲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内容,还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并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广西地区的各种节日开展“传统文化之节日”演讲,以便更好地浸润民族文化。
(四)利用民族文化,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民族文化是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民族文化,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民族文化在不断传承和发扬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由于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导致部分地区的民族文化与全国其他地区有一定差距。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文化中就有一些是从中原地区传入而来,这就使得学生对这些民族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如客家文化、土瑶文化等最初都是中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成为贺州特有民族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余,以中原文化和贺州文化为主题,自行查阅资料,以便帮助学生了解贺州地区的民族文化[3]。
(五)巧用民族资源,充实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积极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了解贺州民族文化,从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首先,开展实践活动,感受贺州民族文化。如:在进行《我最喜欢的一种美食》的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将自己所了解的贺州地区美食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贺州地区民族文化。如在进行“家乡最好吃的水果”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贺州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品尝。在充分了解了贺州地区水果种类和生长环境后,再让学生以此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和神奇之处,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其次,鼓励学生收集民族文化素材。在写作过程中融入地方民族文化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将收集到的民族文化素材整理并进行记录,在课堂上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民族文化素材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介绍家乡特产、历史故事、风土人情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六)重视课后拓展,丰富学生视野
教师在进行地方民族文化的浸润时,还可以结合课后拓展来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在课后拓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学习当地的民族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查找资料,并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和同学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知识,也能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族优秀文化或者传统习、文化传承等内容,按照导游的口吻讲解景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都要有自己独特的讲解方式。例如:“美丽的编织瑶秀”、“贺州的酿文化”等。学生要在组内组织语言规范、讲解流畅、声音洪亮、富有感情的语言来进行讲解。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相关的民族手工艺品、民族文化宣传材料。比如:利用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制作相关的宣传材料、开展民族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参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贺州地区的民族文化[4]。
(七)以地区文化为载体,浸润民族文化于教学始终。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地区民族文化氛围渲染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魅力。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积极结合地区民族文化,如贺州土瑶歌曲、瑶族竹竿舞等,在课间之前,教师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为学生介绍贺州各民族文化等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此外,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当地文化元素,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又可以使班级气氛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对家乡有更多的认识。种类很多,包括瑶歌、壮歌等,且表现方式也很特殊,如这些歌词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常用的有夸张和比喻等。因此,在教学到与写作手法相关的部分时,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借鉴当地民族文化,并对歌曲中所包含的表达技巧进行深刻剖析。另外,还有许多地区的山歌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所以教师选取山歌作为例子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歌曲中所包含的强烈的民族感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八)主动组织民族活动,抒发自身情感
身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不能将自己限制在课堂中,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文学的内涵。例如,在壮族最盛大的聚会——“三月三”歌节来临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收集与“三月三”歌节相关资料的任务,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对“三月三”歌节有深入更多的了解,进而了解到这个节日的来历和含义。然后,教师充分运用学校提供的一些资料,让父母和同学一起进行相关活动,让父母和同学一起参与唱山歌比赛等等。在此期间,学生都亲身参加了比赛活动,同时也更加想要去理解其他民族节日所包含的深层含义[5]。另外,教师还可以举办关于民族文化的专题班会,让学生积极收集与本民族文化相关的资料,并为学生讲述自己所熟知的英雄事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无形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中,小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当中,更主要的是,在趣味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本地区的民族文化,这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区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发扬地区民族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担负教育学生中华优秀文化的重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浸润地区民族文化,让地区民族文化渗入到语文课堂之中,唯有如此,方能使小学生更深入地去发掘地区民族文化,了解民族历史、创造民族未来。让学生对自己当地文化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心里有着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民族文化在教育中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发展,让民族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根植于孩子们幼小心灵之中。
参考文献
[1]张瑾.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J].新智慧,2023,(08):38-40.
[2]蔡丽霞.融合乡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试论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J].学苑教育,2022,(31):7-8+11.
[3]刘娟.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J].家长,2022,(04):99-101.
[4]宋婷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J].智力,2021,(21):81-82.
[5]周京.渗透节日文化,建构活力语文课堂[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2):36.
注明:【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贺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课题自筹经费重点课题(C类)“贺州地区民族文化在小学教育中整合与应用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KTLXCO8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