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研究
陈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锐,.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20216. DOI:.
摘要: 项目化学习是新时期教育发展下的全新模式,旨在通过教育创新与整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应用水平,对促进课堂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为在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育工作中合理设计项目化学习,应该转变传统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构建良性师生动态课堂,对此,本文基于单元教育视域之下,探究项目化学习模式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 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设计实施
DOI:
基金资助:

数字化时代下,信息科技普及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观念。掌握信息科技,具备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个人发展所必备的一项能力,以此更好地适应未来信息时代社会发展要求。所以,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与素养,全面强化学生知识学习、探索过程与实践应用水平的提升,以此有效提升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育质量。

一、关于项目化学习

在项目化学习应用与影响下,转变了传统以“知识为本”的教学发展方式,并逐渐向着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方向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转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帮助学生体验到知识学习与应用的乐趣。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心智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将项目化学习应用于课堂活动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主动思考与实践。

(一)项目化学习的概念

项目化学习初次应用于医学领域,在逐渐发展与完善之下,推广于其他学科与领域之中。课堂教学,教师通过题材创设构建出特定的教学环境,实施学生分组工作,各个小组之间根据特定环境以及素材,尝试着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项目化学习模式要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根据“问题情境”为导向,并以“学科知识”为支撑,通过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该教学模式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可视为一种动态式发展的教学过程,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想象与创造能力,启发学生心智成长,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具备合作意识与沟通协调的能力[1]。

(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

具体落实项目化学习过程为,首先,教师以驱动性问题为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构建真实、趣味性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最终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通过掌握正确的方式与技能锻炼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在设计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预设目标,师生双方应该全程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学会关注问题的实质。教师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与参与者,要全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通过以问题为引导带领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尝试着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此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设计项目化学习应该基于对知识的深入探索,笔者经过理论与实践探索发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培养下的项目化学习,无论是学科项目化、跨学科项目化,亦或是融合各学科的项目化学习,都涉及到各项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

(三)项目化学习的作用

项目化学习模式应用下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实践的支持者。在项目化学习模式作用下,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调用所学知识,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真实性问题。在这种全新的学习体验作用下,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负责人,这也是项目化学习的真实意境。其次,应用项目化学习可以有效解决“以练代学”的问题,通过联系真实情境,在具体的问题指引下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有效突破传统碎片化学习的困境,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并且生成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再次,项目化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帮助学生灵活切换于“知识输入与输出之间”,在思想上明白学习并非只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更应该是经验累积之下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研究

(一)构建项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引入项目化学习模式,为学生学习探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野,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开展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时,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需求,为其创建生活化项目情境,以此激发学生项目化学习的兴趣[2]。

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应用word时,可根据学生的能力为其设计“世界之最”“科技之光”等相关的实践项目,正式实施教育工作中,教师可应用信息科技为学生构建项目情境。为学生展示体态不一的鱼在海水中游动的场景,学生观看完毕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通过视频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作答:“视频画面中,游鱼有大有小,在海水中游来游去。”接着教师又发问:“视频中出现最大的鱼是鲸鲨,而最小的鱼就是微型鱼。都是当前世界之最。如今老师想要大家动手收集关于世界之最的相关资料,并且将所获资料上传于网络上, 大家想一想该如何来完成?”在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作用下,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能力对此展开积极思考,最终,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教材,要求学生在教材的指引下完成对网络素材的搜集,应用word软件整理收集而来的关于“世界之最”的项目内容。在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学生纷纷打开电脑根据主题新建word文档尝试着绘制小报。总而言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工作中,教师为学生创建项目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项目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项目学习与应用能力。

(二)合理分工项目内容,注重协作学习

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多数教师往往对于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存在忽视,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缺乏合理性,课堂教师只是展示一些形式化的内容,多数教师只是根据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协作,留给学生对话交流的时间较少。在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之下,教师难以及时有效地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与基础水平,最终影响了信息科技教学成效,学生长期在这种课堂学习模式下难以应用所学知识,更谈不上全面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对此,教师应用项目化学习模式可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为学生合理规划项目学习内容与任务,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之下共同完成项目学习任务,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

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Excel”知识时,就可以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让不同学习状态下的学生均能够参与到项目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当前不同学生之间的信息能力与水平,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合理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不同学习小组之间的真实状况制定难度适中的与Excel相关的任务,各组学习成员之间可以自主选择想要参与的实践项目。如项目学习内容中有关于“使用Excel完成全校学生语文成绩的报表制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Excel数据分析与掌握情况,在项目合作探究中合理分工。具体而言,对于学习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类学生尝试着完成数据剪裁、拷贝以及粘贴、填充等基础性录入任务;对于学习实践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该让学生结合Excel查询与替换知识,尝试着将数据格式转换为单元格式,同时能够完成简单的函数计算。针对学习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总结Excel表当中的数据,并且制作出数据透视表。不同的学习小组有着明确的项目学习任务,教师要指导学生紧密围绕项目学习内容与身边的同学展开积极的合作沟通,在基于教师项目化合理构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寻适合自我提升的学习方式。

(三)以项目问题为驱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开展,教师需要以具体的项目主题为引导,构建适合学生项目实践的问题,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在问题的引导之下探究学习项目。当学生与身边的同学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探究出来的方案落实于具体的实践之中,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为学生设计项目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行为喜好等方面,让项目实践探究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实践参与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实际,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阶段,应该结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与需求,合理设计项目内容,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此项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 钱妍. 例谈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设计[J]. 中国信息科技教育,2022(6):47-49

[2] 卫静洁.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深度教学探索[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22(5):76-79.

[3] 苗森,王卫东. 单元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研究[J]. 中国信息科技教育,2022(1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