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的策略
陈秀青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秀青,. 谈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的策略[J]. 国际教育论坛,2021.7. DOI:.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的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策略。具体方法包括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提高家庭教育者的素养,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策略能够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塑造。本文的研究为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策略
DOI: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教育的改革,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方面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立德树人作为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和价值观,与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的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1 农村家庭教育的特点

农村家庭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父母对于子女教育往往更加重视,注重的不仅是学业成绩,更包括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缺乏优质的教育教材、教育技术和师资力量支持。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代际传承的特点,父母往往会将自己的教育观念、方式和方法传承给下一代。

1.2 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家庭教育资源的匮乏,孩子们的课外学习和兴趣培养相对薄弱,缺乏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部分农村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观念陈旧、教育方式单一的问题,过分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品德素养和个性发展。农村家庭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如家庭暴力、家庭纠纷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农村家庭教育与城市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距,农村孩子普遍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这也制约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空间。

二、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

(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在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是人格的核心,是人们行为准则的基础。而正确的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评价和选择标准,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

为了培养农村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首先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学校要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提供系统、全面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支持,提供丰富多样的道德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此外,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还强调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可以通过开展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兴趣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动力。

(三)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家庭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与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可以定期参加家长会、家庭讲座等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进展,与老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健康。同时,家庭要与学校共同制定家庭作业、学习计划等,并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

学校也要主动与家庭合作,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培训和家庭教育讲座,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和指导材料,引导家长正确履行教育责任,共同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形成家庭与学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三、实施立德树人的策略

3.1 加强家庭教育宣传

首先,家庭教育宣传应注重传达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渠道,向农村家庭传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宣传中应强调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家长们应该认识到他们在孩子教育中的责任和重要性。

其次,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和培训也是加强宣传的有效手段。组织家庭教育主题讲座、家长学校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给予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能力。这些活动可以为家长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增强他们对立德树人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建立家庭教育宣传平台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搭建农村家庭教育宣传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知识、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宣传氛围。这些平台可以定期发布家庭教育相关的文章、视频和案例,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立德树人的策略,并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

3.2 提高家庭教育者的素养

首先,开展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是提升家庭教育者素养的重要途径。这种培训应该包括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课程。培训课程可以涵盖最新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帮助家庭教育者建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

其次,建立家庭教育者交流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平台可以是家长讨论会、家庭教育社团等形式,为家庭教育者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分享教育心得、交流问题解决经验,家庭教育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形成良性的学习互助氛围。

此外,加强家庭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家庭教育者常常承担着巨大的教育责任和家庭压力,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效果。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咨询服务的提供,帮助家庭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自身的情绪和压力,从而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3.3 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关键之一。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建立起亲密和睦的家庭关系。这样做可以增强亲子间的情感纽带和信任,让孩子愉悦地学习和成长。同时,父母还应该注重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避免因不同意见引发冲突,创造一个和谐、平等、尊重的家庭氛围。

其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在家里,父母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学习区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工具,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环境。此外,父母还应该注重鼓励孩子独立学习和探索,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和支持。让孩子在家里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注重家庭文化建设也是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家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来实现。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国学经典、了解祖先的故事、感受家族的文化氛围,帮助他们明确自己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此外,父母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言传身教和日常行为引导孩子走向成熟和健康的人生道路。

3.4 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

首先,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和协调。这包括建立定期的家长会、家访等机制,以便与家长及时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这样的沟通将有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安排,从而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

其次,建立家校互动平台也至关重要。通过家校联络员、家校微信群等方式,可以方便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家长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学校的动态和教学情况,同时也能更便捷地向学校反馈家庭教育的情况和需求。

结论

实施立德树人的策略在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技术手段的应用和创新性策略的探索与实践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新的路径和可能性。同时,合作共建共享的理念和实践是推动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发展的关键。希望本文所提出的观点和思路能够为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贾学平.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理论与实践探析[C]//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2023年智慧城市建设论坛深圳分论坛论文集.紫阳县高滩镇牌楼小学;,2023:2.

[2]陈文涛. 谈新时期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10):1-2.

[3]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内蒙古要求“五融合”落实中小学立德树人目标[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4(11):18-18. 

注:本文系2023年钟山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新形势下提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KTLX20234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