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旨在探讨“板块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板块式教学的实践探索,能够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新的教学路径,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互动、生动的课堂环境,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一、板块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板块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方法,它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这种模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层次化,通过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板块,每个板块聚焦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将课程内容细化为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的单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
(二)板块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1. 结构清晰,内容优化:通过板块化设计,教学内容更加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有助于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活动。
2.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每个板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关键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3. 立足文本,学生为主:板块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创新性与艺术性:板块式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5.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板块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板块,这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分析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课程内容涵盖了公民道德、法律知识、社会公德、家庭伦理等多个方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法律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自我约束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二)学生特点与需求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同时也面临着价值观形成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挑战。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但对抽象的道德法律概念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他们需要一种能够激发兴趣、引导思考、促进实践的教学模式。板块式教学模式正好能够满足这些需求,通过分层次、分步骤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道德与法治的深入理解。
(三)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内容和目标上有着明确的方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依赖教师讲授,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形成深刻的道德和法治认识。此外,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解决,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板块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板块设计原则
首先,结构化原则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能够促进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应将课程内容细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板块,每个板块都应聚焦于一个核心概念或主题。这些板块之间应存在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递进路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逐步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深入理解更复杂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其次,生本原则强调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发展阶段以及生活背景。这意味着板块设计应融入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案例,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设计板块时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通过问题导向学习(PBL)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互动性原则则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协商,这些技能对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需要适时提供支持和反馈,帮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最后,实践性原则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设计具有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例如,通过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法律程序,理解法律原则;通过社区服务项目,学生能够实践公民责任,体验服务社会的价值。
(二)教学实施步骤
首先,引入板块阶段,教师应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案例或情境,以此作为教学的开端,旨在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一步骤不仅为学生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为后续的知识传授和活动探究奠定了基础。其次,知识传授阶段,教师应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板块内的核心知识和概念。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巧,以便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教师在此阶段的角色是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活动探究阶段,学生被鼓励参与到与板块主题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中。这些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来深化对道德与法治原理的理解。这一步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在互动中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反思与总结阶段,学生在活动结束后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的反思,识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教师在此阶段应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形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评价与反馈阶段,教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步骤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而且为教师提供了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进步方向,持续提升学习成效。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循环,旨在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调整,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板块式教学模式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在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这一模式有望成为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歆莹.开展合作式学习,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4,(02):138-140.
[2]唐彦梅.“互联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3,(52):143-146.
[3]黄美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即时反馈探析——以“中国担当”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5):160-162.
[4]张植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23.
本文系泰州市202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板块式教学模式研究”(zghyb2020-0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