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策略分析研究
马建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马建军,.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策略分析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202112. DOI:.
摘要: 在教育界持续深化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主动改变自己的发展理念,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使教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社会和学校教师所重视,并逐步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在地理学的教育过程中,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到地理学,就其所学的各个领域而言,它所牵涉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在学生与地理有关的知识接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常规的地理教育的束缚,促进课程朝着多样化的教学目标进行变革,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造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对地理有关知识的接受度,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实践
DOI:
基金资助:

从对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可以看出,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在本质上是具有社会科学性和自然学科性的。在地理学课程的实施中,地理学课程的实践性、全面性和地域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更改授课范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协调发展观念

教师应主动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运用基于信息技术与的现代教育工具,不但有利于开展更为高效的课堂,还能有效的改变过去老师在课堂上“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状况。与此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带来的教学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和探究的内在需要。为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其进行优化,努力以培养和培养学生的人地和谐观念为中心,比如,在选取《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这一教材的时候,老师通过课件把一系列描绘高原湿地的风景照片形象地展现给同学们,并让学生尝试着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观察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老师以《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为中心,引导学生对三江源的保护意义、目前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案等问题进行系统的剖析,并在剖析的同时,对三江流域的保护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最后,为达到“人地和谐”的目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以“三江源”被严重污染后,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问题为主题,采用“组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让同学们踊跃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同学们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二、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和发展,要特别注意并注重开展探索类活动。但是,由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到位,致使研究性地理教学的方式较为简单,教学内容也不够新颖。要想让这种情况发生变化,就必须要让教师更多地安排并组织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探索活动,然后在课堂上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参加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某种程度上的锻炼和提高。比如,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本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以使其能更好地参与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来,并让学生们自己去解答,然后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测和当地日均温度的测量,在野外观察、统计当地日均温度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观察、记录一天中各个时段的温度,利用温度的日变化规律,精确地说出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最低温度,使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锻炼和提高。

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

在现代的教育背景下,运用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从而突破学生原来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视角去研究和分析地理内容。从信息技术运用的实际效果来观察,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展自己对地理信息的获取渠道,从而拓宽自己的地理学科的视野。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要想对学生进行学科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而运用信息化技术,就能够打破学生在教育和学习上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缺陷,查找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并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拓展资源的获取途径。在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从而为后续的地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创造出地理的教学环境。比如,在学习“地球的面目”课程时,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将地球的面目展现给学生。与死板的理论解释不同,这种用动画来展示的方式更能激起学生们的探究欲望,老师可以指导写上去观测地球的外观特征,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观测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海陆的地理位置,从而对整个地球有全面的认识。与教科书中的地球图解相比较,信息技术可以将三维图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减少了学习的难度,从而提升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学习效率。在使用信息技术方面,有着一些优点,然而,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也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重点,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要防止对信息技术的过分依赖。

四、以人地结合为重点,开展有实效的教学实践

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科书,在许多方面都加入了“人地和谐发展”的论述。人地关系是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必须树立起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通过对“人地和谐”概念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运用事例,就人与地之间的冲突提供合乎逻辑的意见。例如,在教学中,在讲述“西北地区”时,老师用“坎儿井”为例,并要求学生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自我探索。在进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对坎儿井有更加深入、更加完整的了解,使学生明白人与地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融洽,从而了解到在对环境进行利用和改造的时候,要遵循自然,建立人地关系,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五、构建团队协作的学习方式,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

多元化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在对目前的学习状态下,要为学生创造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思维上得到更多的扩展,教师可以构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去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对“自然环境”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而每一个小组成员所担负的教学工作也各不相同。在团队中,成员们可以充当地理调查员,通过互联网来收集各国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温度等信息,还可以使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将有关的数据信息展现出来。在完成了信息收集工作后,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讨论,并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给出一些解决方案,这对学生扩展地理思维是有益的。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综合思考,这种合作交流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加强学生间的沟通能力,并对有关的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发挥学科融合理念,丰富地理作业内容

在地理教育中,教师必须始终意识到它是一种综合的学科,它包括了语言、历史等学科的人文因素,同时还包括了科学学科的某些科学知识,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科整合的思想,把更多的信息注入到地理的学习中,使他们的视野开阔,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整合的思想下,夯实自己的地理学基础。在这一点上,老师可以将某些文献与历史材料结合到一起,使他们能够在做完功课时获得全面的探索性。比如,在学“一带一路”的“国际协作”课程时,老师们可以将“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导入课堂,使学生认识到“一带一路”的重大价值,进而认识到它对当代的发展的重大作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上的课后作业更加充实,使同学们能够阅读到更加广泛的关于地理学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跨学科知识。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形式的地理作业,可以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使学生在地理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结束语

在地理学科的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包含着非常多的信息,所以,要想提高地理课程的实用程度,教师就必须对各个时期的学生的学习特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教师在将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的教学过程中,要持续地寻找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地理人文素质和区域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地理学教育的中心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淑锋.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17):108-110.

[2] 王建忠.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4),2020:103.

[3] 赵卫玲.初中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策略[J].黑河教育,2021(11):14-16.

[4] 邓红娟.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41-42.

[5] 李承承.打造高效课堂感受地理之美: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07):252-253.

[6] 赖林坤.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2016(1).

[7] 王炳坤.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