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健身运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将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引入体育课堂,对于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本文将从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其在高校体育中的意义,调查当前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理论基础
健身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体能水平和健身目标,由专业人士制定的科学、系统的运动计划。它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等原则,针对性地提出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内容。健身运动处方以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为教学内容的选择、训练计划的制定、运动负荷的控制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健身运动处方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对于更好地开展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
运动处方在国际上已被多国纳入医疗系统,成为研究新热潮,主要集中在慢性疾病治疗、预防及与人工智能结合等领域。中国虽重视运动处方研究和应用,但研究相对滞后,体育与医疗卫生领域融合机制仍不健全。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分析表如表1。
表1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分析表
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它以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耐力运动为主,旨在科学合理地规划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和方法,以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还关注其心理素质和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缓解压力、舒缓情绪等,对于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对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健身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使其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其参与健身运动的内在动机。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价值观,使其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终身健康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这种健身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大学阶段的身心发展,更为毕业后的健康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2]。
(三)有助于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往往以“满堂灌”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能水平、兴趣爱好等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突出训练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发挥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三、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在我国高校体育中的应用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大部分课程内容仍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对健身运动处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相对欠缺。部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运用到实际锻炼中。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中的推广和应用。王春海(2015)的相关研究指出,传统的体育健身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单一地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很少根据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身运动的需求越来越多,高校健身课学习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3]。这使得在高校健身课教学中提出健身运动处方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化的指导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既需要扎实的体育学理论基础,又需要丰富的运动训练实践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运动处方。但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指导能力的教师还较为匮乏。许多教师对运动处方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难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即使部分教师拥有一定的运动训练经验,但如果缺乏运动处方设计与实施的理论素养,也无法制定针对性强的运动处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深入开展,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闫洪杰(2004)的研究指出,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学生对处方式新教学认识还不深,尤其在实施初期,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的辅导。因此,亟需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提供有力支撑[4]。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支持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体育学理论基础,深入了解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还需要具有丰富的运动训练实践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运动处方[4]。运动处方教学的设计内容表如图2。
表2 运动处方教学的设计内容表
如表2所示,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具备健身运动处方专业知识和指导能力的教师还较为匮乏。许多教师对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制定方法等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难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即使部分教师拥有一定的运动训练经验,但如果缺乏运动处方设计与实施的理论素养,也无法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基础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强的运动处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深入开展,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难以客观评估教学效果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但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中,许多高校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评价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局限于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等方面,而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体能水平、运动习惯养成等缺乏全面评估。同时,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教师主观印象和经验进行评判,缺乏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王志华,熊云新,谢翔(2005)等人的研究显示,实验班学生通过健身运动处方模式的教学,能较好地掌握健身运动处方及运动量的调控,学会了自我诊断、自我修订运动处方等方法,加强弱项的系统练习,使身体素质和机能得到全面协调发展;而对照班实验前后各项成绩进步幅度较小,无明显差异。这表明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成效至关重要[5]。
四、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要切实发挥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中的积极作用,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系统化教学体系是关键一环。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应开设专门的健身运动处方理论课程,全面系统地讲授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制定原则、操作流程等,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运动处方的理论知识,夯实必要的学科基础。与此同时,实践课程设置也要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紧密结合运动处方理论,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可开设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私人教练训练指导、运动处方方案设计等实践课程,通过案例分析、现场实操、模拟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运动处方设计与指导的实际应用能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要相互配合、有机融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灵活运用。惟有如此,才能构建起完整的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体系,以理论教学为先导,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其健康成长的需求[5]。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师资力量是影响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师资水平。优化师资结构,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健身运动处方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可通过柔性引进、联合培养等方式,不断充实师资力量,优化队伍结构。针对现有教师,学校要加大培训和进修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其专业素养。定期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传授前沿知识;选送教师参加业务进修,系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组织教学研讨活动,交流心得体会,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健身俱乐部、训练机构等一线场所,参与实践锻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指导水平。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足、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为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6]。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运动处方应用能力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重在实践,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提高其运动处方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场所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是强化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学校要加大投入,完善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实验室、健身房等场所,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便利条件。在拓展实践教学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设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例如,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调查访谈等,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方案;组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在交流碰撞中启发思考、深化认识;举办技能比赛和成果展示,搭建展示交流平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启发诱导、答疑解惑等,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不断提升实践应用水平。学校还要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有序开展。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学生运动处方设计、组织实施等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7]。
(四)完善运动处方教学评价机制,客观评估教学效果
为了完善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评价机制,客观评估教学效果,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察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体能水平、运动技能掌握、运动习惯养成等多方面内容,通过构建涵盖生理、心理、行为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形成系统化的评价体系,为全面评估教学效果提供依据。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此外,引入量化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客观反映学生的进步和变化。根据运动处方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设定明确、可测量的评价标准,如体能测试成绩、运动技能考核分数、运动习惯打卡频率等,通过数据化的评价结果,客观展示学生的成长轨迹。最后,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构建“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不断提升运动处方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结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揭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运动处方教学评价机制教等应用策略。希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推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中的深入开展,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志巍.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身体素质课中运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2]柴武龙.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3]王春海.试析健身运动处方对高校健身课教学的作用及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2):116-118.
[4]闫洪杰.健康运动处方在篮球选项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113-115.DOI:10.15877/j.cnki.nsic.2004.01.033.
[5]王志华,熊云新,谢翔,等.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397+399.
[6]胡用岗.健身健美运动处方教学对影响服装表演男模身体机能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06):171-172.
[7]赵伟科. 公共体育课运用运动处方教学对改善学生体质的实验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课题:不同负荷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 JAT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