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成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沧州市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与重视度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青年科技人才作为创新的主力军,其成长与发展对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科研环境作为影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1] [2],其质量直接关乎其科研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因此,了解青年科技人才对科研环境的满意度,不仅有助于把握科研环境现状,也为优化环境、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提供重要参考。
二、调查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深度访谈与文献分析[3][4],设计了涵盖科研设施与资源、科研创新氛围满意度、改进建议等多个维度的问卷内容。问卷线上发放给沧州地区各科研院所、高校及高新技术企业的青年科技人才,确保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三、青年科技人才科研环境满意度及多维度分析
1.工作条件
多数青年科技人才表示,工作中配备有必要的计算机设备、网络资源和基本的实验器材,对于基本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但对于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因为有更高的课题要完成,所以对科研硬件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工作条件不太满意。
2.科研压力和课题申请难度
青年科技人才普遍反映压力主要来自于科研课题基金申请和职称评定。少部分认为这种压力在可承受范围内,能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大部分表示省级及以上的科研课题和重要项目申请有较大难度,同时由于科研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工作压力过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
3.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机会
青年科技人才普遍期待更多的培训、交流和晋升机会。他们希望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同时,也期望在职业发展上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如职称评审、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帮助。
4、科技创新氛围
在科技创新氛围的满意度方面,青年科技人才给出了“一般”的综合评价。虽然沧州地区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有一定的努力和成效,但整体上创新氛围还不够浓厚。建议制定更多鼓励创新、奖励创新的政策,以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
5、科研团队合作、交流情况
青年科技人才普遍表示团队合作氛围良好。但是跨学科合作存在难度,信息流通不够顺畅,影响了合作效率。建议建立更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6、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
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当前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普遍能够保持较高的道德素质,他们严守科研道德规范,对待科研工作认真负责,体现了良好的职业操守。然而,仍有极少数科研人员存在失德行为,如套取科研经费、数据造假等。因此建议能够出台更为严格和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加强对科研人员道德素质的考核和评价。
四、青年科技人才科研资源利用情况及满意度
1.科研经费使用和支持满意度
科研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科研成果的产出。在沧州地区,青年科技人才对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普遍表示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费审批流程繁琐。
2. 科研设备和实验室资源满意度
科研设备和实验室资源的充足性对科研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沧州地区,虽然科研设备和实验室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高端资源匮乏的问题。
3.科研文献获取满意度
科研文献的获取和信息共享是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沧州地区,青年科技人才普遍反映科研文献获取渠道较为畅通,能够高效率的获取科研文献。
五、科研政策和扶持措施建议
1. 加强科研资源投入和优化资源配置
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前沿科技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配备科研的先进设备和实验室条件[5]。同时,建立健全科研资源共享机制,促进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2. 创新科研管理机制
推动科研管理体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避免“唯论文论”等单一评价指标的弊端。同时学习其他城市的人才政策[6],建立“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3. 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造科研交流和培训机会
完善激励机制,如设立科研项目奖励、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同时,积极创造科研交流与培训机遇,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4.加强科研诚信监督
建议出台更为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加强对科研人员道德素质的考核和评价。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让每一位科研人员都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开展研究,共同推动沧州市的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和科研政策的扶持,可以进一步提升沧州市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环境满意度,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科研热情,推动沧州市科研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桂军,董婷梅.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研究与政策建议[J].安徽科技,2022(12).
[2] 解兆丹,杨永环.“环境-科研效能感”下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20,38(01).
[3] 李奕嬴,朱军文.高校海归青年教师首聘期工作满意度的地域差异研究——基于2008-2017年20所城市调查数据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11).
[4] 董灵芝.军队医学科研环境影响因素评估及对策研究_董灵芝[D].2010.
[5] 闫琼,朱培培;李昊.沧州市高校科技人才科研环境满意度调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4(09).
[6] 孙科.“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环境符合科研的规律”[N].河南商报,2023-11-13(A02).
作者简介:
1.李素丽(1988.1~),女,河北省石家庄人,沧州师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人脸识别。
2.张晓芬(1989.1~),女,河北省邯郸市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实验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
3.陈文英(1990.10~),女,河北省唐山人,沧州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教学。
4.田雅文(1992.2~),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社会体育学。
本文系:2024年度沧州市科协科技创新课题,课题编号:CZKX202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