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研究
甘根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甘根兰,.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20233. DOI:.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小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既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也带来了诸多不良信息的挑战。小学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德育教育模式,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的创设与实践,以期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班主任;德育
DOI:
基金资助: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和说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成为小学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的创设

(一)课堂中加入网络教学

在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下,小学班主任能够轻松跨越时空界限,广泛搜集蕴含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教育资源,如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视频、感人至深的道德模范事迹等,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课堂之中进行展示与深入讲解。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出一种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德育教育的熏陶。尤为重要的是,班主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他们如何慧眼识珠,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分辨出内容的优劣,有效提升了他们的信息筛选与独立判断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社交联络工具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温馨摇篮,其环境氛围及父母的行为举止无不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鉴于此,小学班主任深谙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利用微信群、QQ群等现代社交联络工具,与家长搭建起一座紧密沟通的桥梁,携手共促学生的德育成长。班主任不仅定期在群内分享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行为表现,还主动与家长交流教育心得,共同探讨并制定出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德育计划。同时,家长也借助这些平台,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实现了家校信息的无缝对接与互补。

(三)构建校园德育论坛

校园网站是展示学校文化和德育工作成果的重要平台。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校园网站上建立德育论坛,发布校园内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事迹等正能量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弘扬正气、树立榜样,还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论坛还可以成为学生交流思想、分享心得的平台,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践

(一)案例分析

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中心小学,班主任们敏锐地捕捉到了信息技术为德育教育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投身于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之中。他们深刻理解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手段,成为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该校班主任团队精心策划并制作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微课。这些微课不仅内容丰富,涵盖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辉煌的文明成就以及众多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而且形式多样,融合了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元素,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为了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班主任们还建立了班级微信群。这个平台成为了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班主任定期在群内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进步与不足,同时也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德育理念和计划。家长们则通过微信群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与老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策略,共同参与孩子的德育教育过程。这种即时、高效的沟通方式,不仅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慈化镇中心小学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这一平台,建立了德育论坛。这个论坛不仅是一个展示学校德育工作成果和亮点的窗口,更是一个供师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人士交流思想、分享心得的开放空间。在论坛上,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道德问题的看法和感受;家长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和心得;老师们则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这种互动式的交流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德育学习资源,也提升了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慈化镇中心小学的德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关爱集体、勇于担当,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效果评估

在评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践效果时,学校采取了全面而细致的方法,以确保收集到的反馈意见既广泛又具有代表性。首先,设计并实施了详尽的问卷调查,这一工具旨在直接获取学生和家长对于当前德育教育模式的真实感受与看法。

对于学生群体,问卷内容涵盖了多个维度,包括他们对德育教育的整体满意度、微课内容的吸引力与有效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学习德育知识的接受程度等。此外,还特别关注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善情况,通过设计具体情境题或行为自评题,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诚信、尊重、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变化。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量化学生的满意度,还能深入了解德育教育对学生行为的实际影响。

对于家长群体,问卷则侧重于了解他们对家校共育模式的认可度、通过微信群等渠道与教师沟通的频率与效果、以及家长自身在参与孩子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通过家长的视角,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家校合作的紧密程度以及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情况。

学校还组织了深入的访谈活动。访谈对象包括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代表以及部分家长和教师。在访谈中,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受访者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与建议,以获取更加生动、具体的信息。访谈内容不仅涵盖了问卷中的核心议题,还深入挖掘了受访者对德育教育模式的个性化见解与期望。

收集到的问卷数据和访谈记录经过系统整理与分析后,学校能够清晰地看到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践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于评估结果,学校将及时调整和优化德育教育模式,比如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兴趣调整微课内容、改进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德育论坛的互动性等。同时,学校还将持续关注评估结果的反馈作用,确保德育教育模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环境的变化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结论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的创设与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班主任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班主任还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楚琼.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研究[J].文学少年, 2020(6):0321-0321.

[2] 傅骏,袁美惠.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研究[J].读天下(综合), 2021, 000(012):P.1-1.

[3] 何平.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研究[J].好日子, 2020, 000(027):P.1-1.

[4] 邬新苗.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研究[J].  2019.

[5] 黄伟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研究[C]//2019.

[6] 隋金龙.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11):2.DOI:10.3969/j.issn.1671-489X.2017.1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