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打击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黄泰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泰龙,. ​民族打击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国际教育论坛,2023.5. DOI:.
摘要: 本文探讨民族打击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现有教育体系问题提出若干策略方法,分析教育体系现状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创新教学方法和设计跨学科合作实践项目的策略来解决,探讨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与个性化发展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途径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强调只有在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全面创新才能有效培养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民族打击乐、创新能力、教学方法、跨学科合作、自主创作
DOI:
基金资助:

引言

民族打击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发展下如何传承传统技艺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教育领域重要课题,当前教育体系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有诸多不足,如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机会有限。为应对挑战本文提出系列提升民族打击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方法,分析教育体系现状,探讨创新教学方法应用、跨学科合作与实践项目设计及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与个性化发展等内容,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指导参考,推动民族打击乐教育创新发展。

一、民族打击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当前民族打击乐教育体系的现状

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过度侧重传统技巧与理论的传授,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教学内容大多以传统乐曲为主,创新性课程和实验性课程相对较少。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互动和实践环节,这种模式尽管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具备一定成效,但在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却存在欠缺。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资源配置还存在不平衡的状况,部分院校在设备和场地存在不足,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和实验的空间形成了限制。现有的教育体系需要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资源配置等实施改革,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主要挑战

教育理念相对保守,教师和学生普遍更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致使学生难以接触到前沿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形式,对他们的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了限制【1】。教学评估体系过于单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而对创新成果和创造力的评价有所忽视。学校和教师在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创作也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索和实验的机会,这些挑战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对民族打击乐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和进步构成了限制,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当前急需处理的关键问题。

二、民族打击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课前经过视频、自学资料等方式展开预习,课堂上则以讨论、互动和实践作为重点,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度。项目制学习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借由设立具体的项目任务,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也能够在民族打击乐的教学里发挥作用,模拟真实的表演场景以及分析经典的打击乐案例,助力学生更优地理解和掌握打击乐的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这些创新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育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筑牢坚实的基础。

 (二)跨学科合作与实践项目的设计

在现代教育当中,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显得格外重要。经过跨学科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和实践平台。民族打击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和计算机科学、工程学、设计学等其他学科的学生携手合作,开展跨学科的音乐科技项目,比如开发新的打击乐器、创作结合电子音乐和民族打击乐的作品等【2】。这种合作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和创造力。实践项目的设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设立各种形式的实践项目,如音乐节演出、社区文化活动、校内外竞赛等,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创作和表演,锤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实践项目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获取反馈的契机,帮助他们持续改进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跨学科合作与实践项目的设计不但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能够推动民族打击乐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表1:民族打击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实施计划

实施阶段

主要措施

具体内容

预期效果

评估标准

第一阶段

教师培训

开展创新教学方法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提升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

教师培训满意度调查

第二阶段

课程改革

引入翻转课堂、项目制学习等创新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学生课堂参与度调查

第三阶段

跨学科合作

与其他学科合作设计跨学科项目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创新思维

合作项目成果展示

第四阶段

实践项目

组织音乐节演出、社区文化活动等实践项目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实践项目反馈

第五阶段

评估与改进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培养效果

教学效果评估报告

三、民族打击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

(一)鼓励自主创作与个性化发展

大学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且开放的创作环境,使他们能够自如地表达自身的音乐思想和艺术理念,学校能够设立专门的创作实验室和工作坊,配备先进的打击乐器材与录音设备,激励学生在此进行创作实验。教师于教学进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指引他们怎样将传统的打击乐技巧和现代音乐元素相融合,创作出具备时代感与个性化的作品。教师还能够组织创作比赛、音乐会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和交流创作成果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与灵感。学校应鼓励学生探寻多种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民族打击乐表演,毕竟音乐的世界丰富多彩且风格多样,学生们不应被单一的表演形式所束缚。学校可以组织各类音乐交流活动,邀请不同领域的音乐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音乐元素,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参与不同风格音乐的演出,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创新

大学需要构建一个更为全面和多元的评价体系,用以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探索和创新,评价体系应当涵盖对学生创作能力的评价。能够设立创作奖项、组织创作比赛等方式,对学生的原创作品进行评价和奖励,鼓励他们在创作中持续创新【3】。评价体系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中,学生能够更优地理解和掌握打击乐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项目和团队活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予以评价。评价体系还应当包含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能够应用问卷调查、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创新思维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学校不但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还能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结语

在民族打击乐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现状分析发现当前教育体系在创新能力培养存在诸多挑战,为此提出应用创新教学方法和设计跨学科合作与实践项目的策略以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鼓励自主创作与个性化发展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可进一步探索提升路径,未来在民族打击乐教育中只有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培养出高度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为传统艺术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马岩.中国民族打击乐的不同演奏形式及功能[J].中国音乐剧,2024,(03):97-100.

[2]张佳婧.探究打击乐协奏曲《序曲·梨园鼓韵》中云锣的演奏技法与槌法[D].上海音乐学院,2024.

[3]肖绍龙.民族打击乐曲《太阳》的演奏探析[D].天津音乐学院,202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