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的物理难度并不大,但其涉及一定量的实验与抽象内容,这对于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而言,直接理解有些许困难。而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侧重于讲解,不管是实验还是理论都以“讲演”的方式进行授课,导致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缺失。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实验,在实验中对一些抽象的内容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到,而且,还能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乐趣,对学生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理论知识,创设具体情境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前提,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强化工作。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如,物理公式、定律作以细致讲解,不仅让学生对其理解透彻,还要让学生了解其实际应用情况,以便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另外,在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凭教师全程讲解,这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难以深入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应合理分配师生课堂时间,将学生课堂主体充分显现出来。教师的讲解是一方面,学生自己思考、理解探索亦是十分重要的,这对其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当然,也可以依据课程内容创设与之相对应的情境,一方面优化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弥补学生思维的缺失,使其更充分、更透彻地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体现,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步骤,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此外,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互动环节,通过交流式提问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况,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行动指南,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不懈的精神投入到物理学科的实践探索之中,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
二、趣味化课堂教学,优化言辞表述
物理教学需要结合现状,引导学生感性认知物理,深刻的理解抽象的物理。加大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加大学生对物理的基础建设,培养物理学科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兴趣是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也是提高实践性的基础。不仅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学习效率。高中生一般的情况下,学习压力较大,只有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那么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抱着良好的学习态度进行学习。通过趣味化教学内容以及方式,打造风趣、幽默的物理课堂,一方面给学生以轻松愉悦之感,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好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更专注,动手操作更积极。对此,教师应将兴趣培养工作当作在基础知识强化后的重要任务。具体可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深挖物理内容的趣味性,或者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趣味化教学内容,让干巴巴的物理概念形象生动起来,让静态的物理现象动起来,有效抓住学生心理特征,以有趣、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在此基础上达到兴趣培养的目的;第二,教学方式方面。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基于新教改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大胆创新,如,实施生活化教学,将物理知识与学生亲临的生活相联系,借助实际生活中的规律、现象来讲解物理,这有利于与学生达成共鸣,学生学习便会更加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之后会有动手操作的冲动。而且,生活化教学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物理知识的归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三、重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从现代化的视角看,物理教师在实施课程建设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保持良好的态度和责任,在实验中对课程进行讲解,保持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学生也需要使用足够的时间,提前预习,达到实验的主要目的和原理。在实验中,预习课程,加大实验目的建设,合理的整理在一起,保持完整性的同时,形成属于自己的经验。学生可以根据学案预习的需要,使用实验预习的方式,明确实验的目的,分析实验的原理,清晰实验的主要步骤。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延伸之后,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减少自己的示范性和讲解性。但是,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构建良好的建设环境,明确实验的要求。并且,在每次实验完成之后,还需要给学生留出来整理仪器的时间,并书写当天的实验报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理论知识有着同等的地位。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实验以理论的方式进行讲解,不仅让本就抽象思维薄弱的学生更难理解,还造成学生实验技能的缺失。对此,教师在教学方面应给予实验足够的重视,以实验操作结合实验演示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教学,借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引导学生将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按照实验要求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与光屏,使其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点燃蜡烛,调整蜡烛位置,观察现象,记录凸透镜与蜡烛之间距离的变化,在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光屏上具体的像。观察完毕后,对整体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这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尽显,对凸透镜的成像有直观地观察,印象更深刻,这比单纯的记忆其成像规律效果要好,而且在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对学生物理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引导学生自主完善实验器材
初中阶段的很多物理实验器材都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制作,这与物理源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实验时,应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实验器材的制作,这也是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的过程,不能每次实验都将所有的器材准备好,这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实践探索。要引导学生基于实验要求与现有的实验器材制作器材,完善实验器材,为实验的顺利展开做好准备工作。在实验器材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实验有一个更清晰的定位,同时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以平面镜的成像探究实验为例,该实验的实验器材都是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如,蜡烛、白纸、玻璃板以及刻度尺,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这一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目标、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作以了解,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实验,自主制作和完善实验器材,选取合适的白纸依据实验要求合理摆放,让学生从实验器材的制作到实验的进行都自主完成,充分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对其动手能力进行培养。
五、结语
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动手能力是物理实验开展的重要前提,亦是物理抽象内容形象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此,教师要强化理论知识,并创设具体情境,同时,趣味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好感,并优化言辞表述,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至课堂。另外,还要重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完善实验器材,借此达到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芸.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5):152+154.
[2]高珂.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16(0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