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核心素养的含义就是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科学习过程当中,对学生今后发展所必须的能力和品格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的素养,是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以及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将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条件来展开高中物理课堂活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不再只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简单的传授物理理论知识,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1 物理核心素养的概述
物理核心素养主要是说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与个人发展及社会需要相符合的品格与能力,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内化而产生的具有物理特性的品质,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对物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清楚通过物理教育形成的必备品格与能力的内涵是什么,品格与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独立存在的,品格好但是能力不一定强,反之亦然,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存在联系,他们在人格的构成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1]。物理中的必备品格是人在当前或以后的学习中,通过物理思维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像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等就是必备品格。物理关键能力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之后,通过物理手段去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另一方面就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属于自然学科,对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及运动规律等进行研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有实验、推理、模型三个特征,使人们无论在今后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通过物理的眼光与思维去观察、思考世界。第三个就是物理知识的内化,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几堂课就获得提升,学生需要在物理学习中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内化才能形成,内化就是对物理知识进行领悟,这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年龄阶段、性别等都有着较大的关联[2]。
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2.1 学生主导地位得不到彰显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课堂也逐渐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以改革和完善,整个课堂形势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为物理教学增添了一定的活力。然而部分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停滞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课堂教学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这大大制约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也不利于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养成。笔者经过实际走访调研,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形势,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得不到凸显,很多教师趋于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是以刷题教学为主,长此下去,会慢慢加重了学生对于物理课题的抵堂情绪,也为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造成一定阻碍[3]。
2.2 重视习题练习,忽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现阶段,高中生已经接受了多年的基础知识教育,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其动手、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立足于此背景,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的意义非常明显。但是目前来看,大部分物理教师没有对于实验教学产生一定重视,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实验现象则需要学生记住就可以。在大部分高中物理教师看来,物理实验教学在学生的物理考试占比并不重,而且分值也不是很多,出于应试的心理,大部分教师还是以习题练习为主,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4]。
3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3.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来重新制订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相关教学。要想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骑自行车时是否感受到过摩擦力,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哪些措施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措施是减小摩擦力。教师的提问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完成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探究能力,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5]。
3.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是觉得课堂内容太过枯燥乏味,而且对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理解。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很多时候,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反而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例如,教师在讲离心运动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中列举了洗衣机脱水的原理,以及汽车转弯时由于速度过大而发生离心运动,进而导致交通事故等案例。除了对教材知识进行讨论外,教师还可以延伸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经历过的离心运动,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学习知识,又能够促使其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3.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结合一些实验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甚至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角色,将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只需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寻找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时,教师除了用教材上的实验方法来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外,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一些创新实验来证明分子的不停运动,并将这个实验演示出来。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实验更符合结论要求。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4 结论
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施过程当中,应该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在高中物理课程当中,相关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理念进行持续有效的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能力,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和谐、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促使高中物理课堂的发展有一个良性的表现,不断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升级,让高中物理学科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玄艳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56.
[2]张苗苗.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J].科技风,2020(08):83.
[3]王怀庆.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2):137-138.
[4]徐金龙.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0):113.
[5]陈野,黄开智.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J].物理教学,2017,39(1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