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明确初中物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科学前沿、提高科学素养等。而实验教学正是达成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现象﹐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操作实验器材的能力﹐从而培养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注重教师的实验演示教学
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初中物理教师在做实验时要把演示实验做好,从而使学生直接、清楚地了解到实验过程。这些示范实验都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积极性,并利用学生的观察力深入分析实验内涵和关联的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进行合理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物理实验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对初中学生的整体素养的培养有重大的实际意义[1]。
例如,在进行“分析气泡在充水玻璃管中运动规律”实验时﹐物理教师应对示范实验进行详细设计:首先取一个内径一厘米,其中有一只气泡的玻璃管,通过翻转玻璃管,使学生观察气泡在水面运动情况。但由于玻璃管存在很大的体径,从而发现气泡移动规律不符合匀速运动的现状﹔其次﹐我们再将第⒉只玻璃管拿出来,优化实验:在玻璃管上每隔十厘米标记一次记号,然后倾斜玻璃管,通过把气泡经过各个记号所用的时间加以标记,就可以了解泡泡是匀速运动。然后再根据在第2只玻璃管上记载的信息,用物理方法将速率完全计算出来。最后经过优化实验,初中学生能够把物体匀速直线迈动的概念、计算速度的方法,以及对物质移动速率计算的方法等这些物理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完全了解。
二、开展生活化实验探究
实验是物理研究的根基,科学探究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维度之一。以往由于实验条件无法满足标准操作要求,很多物理实验活动都被图文材料阅读所代替,学生无法获得最直接的操作和探究感受。生活材料易于获取,在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也非常强,能补足物理实验条件方面的缺陷。利用生活中的各类实用器材,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合作等形式的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探究技能。
如在关于物体沉浮条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揭示实验课题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铁块下沉水底的现象视频,同时提问:同学们,生活中类似的物体沉浮现象还有很多,大家认为物体的沉浮受哪些因素影响?学生讨论后反馈猜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二力平衡等知识,物体的沉浮应该是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实验猜想写在黑板上,同时将木块、铁块、弹簧秤、天平、量筒等生活器材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五人一组,根据实验猜想和手中现有的器材设计物理实验方案,在方案中严谨地规划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学生设计完实验方案后,教师让学生组际之间复核和改进方案,并确认实验方案无误。教师再组织各组学生分工协作,依照计划好的实验流程正式使用生活器材开展实验探究。在各组学生经过实验讨论,归纳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先前的实验猜想,证实猜想是成立的。这样通过开展生活化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物理探究技能就得到强效的历练。
三、重视行动反思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物理学习与行动反思有关,所以,教师需重视在物理教学中教行动反思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吹不灭的蜡烛的实验活动,具体过程为: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在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从而带给学生相应的体验,使学生能够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更好地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由此可见,行动反思体验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使学生摆脱框架的束缚,可以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获得相应的体验中总结结论、学习方法﹐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并形成一定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2]。
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
在世界日益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时代,掌握基础知识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拥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方式跟上时代的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更为开放﹑实践和创新的教育模式转变。初中物理作为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创新性设计是指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自主设计和实施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或任务,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自主完成实验.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项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或显微镜)。学生需要自己设计方案,寻找材料﹐制作仪器,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创新思维。
另外,建议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出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语
总之,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创新和优化实验教学策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应采用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任少铎.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实验备课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25):51-53.
[2]王琼鹏.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新课程,2021(02):46.
[3]刘福宽.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之新思路[J].物理教学探讨.2007(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