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要注重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让初中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掌握物理知识,才会契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对初中生的学习动力、求知欲足够关注。另一方面要注重优化陈旧的教学方法、策略等,让初中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充分调动思维展开探索与实践,会切实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并让初中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
一、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意义
高效课堂主要是指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新课标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线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明显拓展教学深度及质量,对学生夯实知识基础等也有积极的影响[1]。初中是学习物理科学的初级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构建高效课堂对其将来学好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另外,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才会让物理基础薄弱的初中生高效掌握不同知识点,在此过程中会有效促进初中生物理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比如,为了让初中生主动深入探索,教师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初中生需要与同学积极交流、探讨,或是通过实验完成探究任务,会为他们创造较多锻炼合作、独立实验等机会,其合作、实验等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另外,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物理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初中生会明显增强学习体验感,对于物理现象、概念、原理等的理解会有更直观的了解与认知,能够有效促进其学科素养形成与发展,积极落实新课标要求。而且,初中生在合作探讨过程中,会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或盲点,积极向同组同学请教,及时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其学习质量也会显著提高,对其夯实物理基础、加深物理认知等都有不要小觑的作用。
二、抓住初中生心理激发其求知欲
构建高效课堂,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对初中生进行深入引导,也需要初中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令其紧跟教师思路,高效深入的探索和学习[2]。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灌输、死记硬背方式授课,会让初中生有较强的枯燥感,较难激发其求知欲。鉴于此,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初中生求知欲。初中生好奇心重,对物理科学了解较少,教师可以立足其心理特征,在课程导入环节引入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或实验,会有效激发其浓厚的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初中生思维,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有力支撑。
如,《电荷 摩擦起电》一课,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初中生观看塑料尺未能将碎纸屑吸引到空中的现象,再将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让初中生观看到塑料尺将碎纸屑从桌面吸引到空中的趣味现象,就会触发其好奇心,对其中的知识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或者,教师也可以将一根玻璃棒平挂在空中,然后拿一根橡胶棒依次靠近玻璃棒,让初中生看到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玻璃棒随着橡胶棒不断移动、变换方向的趣味现象,也能够让初中生感受到奇妙,激起其好奇心,从而对其中的原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此时,教师引入新课,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升,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初中生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物理实验在整体课程中占有较大比例,让初中生高效实验,会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强有力支撑。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初中生实验积极性,积极培养其实验能力,才会达到让其高效实验的教学目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由教师讲解、演示实验后让初中生机械的重复实验,不仅难以调动他们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其实验能力。鉴于此,教师要注重优化实验教学,可以立足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初中生创造独立实验的机会,为其布置实验任务,会让初中生快速投入到实验探索中,充分调动思维,明显提升实验效率,初中生的实验能力也会快速发展,有效推进构建高效课堂的步伐[2]。
比如,《电流和电路》一课,教师可以一改以往先演示再让初中生实验的教学过程,可先对“电路”、“断路”、等基础概念以及相关物理原理加以讲解,然后将初中生分成四人一组,为每个小组准备灯泡、电池等实验材料,鼓励各个小组结合所学的电路、电流知识独立开展实验探索,使小灯泡亮起来。此前,可以指导各小组在组内分别探讨、表达自己对实验的理解、计划,实验思路,小组成员深入总结、交流后确定一套可行性实验计划,并做好各自分工,记录实验步骤等数据。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摸索电流、电路知识的应用。在各实验小组遇到问题时,要鼓励他们及时探讨、交流其中原因,直至将小灯泡点亮。教师在此期间可以观察各小组的实验、探究情况,适当加以启发,并给予其鼓励,就会有效促使初中生全身心融入到实验探索中,并对其中的知识点快速理解、消化吸收。同时,也会为他们创造较多的锻炼机会,促使其实验能力、科学思维等快速提升。
四、创设比赛情境激活初中生思维
初中是夯实物理基础的重要时期,需要初中生掌握的理论性知识也相对较多。传统教学策略是以死记硬背为主,但实际教学效果欠佳。而且,初中生会有较强的枯燥感、压力感,不仅难以使其快速、准确掌握物理知识,还会影响他们对物理课程的兴趣。教师要注重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入趣味性、兼容性更强的教学活动,激活初中生思维,会大幅提高其课堂效率,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4]。
如,《防止触电》一课,要让初中生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知道安全用电的原则等知识。以往,通常是在讲解相关知识后让初中生以死记硬背方式记忆不同知识点,会让他们有极强的枯燥感,其记忆效率也会大幅度下降。对此,教师就可以将包含不同知识点的问题制作在多张幻灯片上面,记忆巩固环节组织开展“知识抢答比赛”。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二、三等奖奖品,初中生每次抢答正确一题即可得10分,回答错误扣5分,最后累计分数。得分最多的前三名可分别获得相应名次和奖励。通过比赛的引入,会迅速激活初中生思维,让其主动集中注意力,思考和记忆,既能够成功构建高效课堂,还会使他们明显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有效为其减轻学习压力。
总结:
新课标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是众多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初中物理相对抽象,初中生物理基础薄弱,核心素养水平较低,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注重激发其求知欲,摒弃以往灌输、机械的教学方式,让初中生增强课程体验,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实践活动,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会成功构建高效课堂,并促进初中生物理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香君.新课标改革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39):52-53.
[2]蔡国栋.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方法初探[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06):76-77.
[3]张小伟.新课标改革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08):28-30.
[4]严卫金.新课标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2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