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目实践性较强,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和实验,可以深入地理解复杂的物理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学校的实验设施不完善,部分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创新性不高,实验观察和操作缺乏灵活性,导致教学效率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核心素养为基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营造实验情境,提高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在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初中生步入科技世界的引导者。但由于初中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惑,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物理教师可运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融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变物理实验为初中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使实验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快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开始前,初中物理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也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实验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激活课堂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环境,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欲望。初中物理教师还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自制趣味性的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再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启发学生将实验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动画模拟向学生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用多媒体技术放大实验现象,创设更加直观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获得更直观、清晰的感受,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初中物理课堂成为初中生学习的乐园。
二、指导学生探索,突破实验困境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程序化、机械化的实验操作限制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完成后感到迷茫,对“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不这样做会怎样”等问题缺乏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使学生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和创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走出实验学习的困境,建立学习物理的自信。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演示实验的主角,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之中,师生共同研讨实验的每一处细节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实验不只是简单的动手操作,初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在要点之处留白,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重点观察,并思考其本质,突破学习的难点。学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初中物理教师要大胆地放开双手,改变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走到讲台上进行实验操作,并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去阐述实验的步骤、重点、结论等,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影响着实验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要在实验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可运用“实验+训练”的模式,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训练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实验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巨大改变。初中物理教师可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通过动画演示或视频播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过程,丰富学生的试听感受,使实验教学变得形象化、直观化,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物理实验中,有很多物理现象用普通的方法是无法向学生进行演示的,这时物理教师就可运用信息技术展现宏观或微观的实验,用“动画+色彩”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物理实验变化过程,让学生可目睹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实验操作中有很多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很小,受空间限制很难让班级内的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演示实验的效果,这时物理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放大的功能,将实验现象投影到大屏幕上,也可利用视频实物展台让学生亲眼观察到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还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仿真物理实验室,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实验情境,通过对电脑系统中各种实验组件的操作进行模拟实验,丰富了实验教学形式,将一些“不可能”的实验变为了“可能”,使实验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联系日常生活,改编物理实验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想让初中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就必须将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愿望,将实验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组织学生积极改编物理实验,将各种生活化元素融入到物理实验中,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变为实际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实验教学正式开始前,初中物理教师可采用生活化的课堂引入,以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并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用熟悉的生活现象为背景引入实验探究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还可利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新闻、趣事等作为课堂导入,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使物理实验效果更完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物理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摒弃教条主义,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生活材料对传统实验进行创新,通过改变实验器、实验操作过程等,优化物理实验设计,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增强实验学习的动力。在实验教学结束后,物理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家庭中易得的资源,自制家庭小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制实验来验证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五、结语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能够让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应用,使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高质量的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有效提升物理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为此,物理教师应当积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优化,以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殷正用.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研究[J]. 读与写,2015(8).
[2]王志平.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思路的探讨[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3):78—79.
[3]吕申元. 浅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9).
[4]汪江.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8):81—82.
[5] 陆起飞. 信息化时代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8):212.
[6]赵永华. 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 考试周刊,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