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双减”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能够做到“当堂学,当堂会”,从而减少他们的课后作业,同时也可以防止他们因为没有完成学业,而参加课外补习。因此,在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对其进行创新,以实现课堂增效,课后减压,已经成为广大中学物理一线教师所要探讨的问题。在此,作者结合自己对“双减”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中学物理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与优化,以期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一、“双减”政策的重要意义
双减政策的要求为“减压增效”。即:减轻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压力,减少学生在课堂外的补课压力,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得到改善。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实验,运用多媒体工具,运用生活实践,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向基本能力的运用转移,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组织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探索式、探究式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记忆并将其运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予针对性的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创建高效的课堂。
二、“双减”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策略探索
1.提高物理教学课堂的质量
“双减”就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课外培训负担。那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就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课堂中对物理知识的吸收率很高,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这样就不需要课后作业和校外培训来对物理知识进行巩固。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不断深化,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从教材内容入手,采用多样化、趣味性强的方法,把物理知识讲得透彻,使学生真正听懂并理解。通过提问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展开双向交流互动,只有了解了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情况,才能有方向地调整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避免学生会做的事情老师反复解释,而学生不会做的事情老师却忽略了的情况。
如:在教学“动能和势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学过的物体动能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也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老师除了要掌握课堂教学进度外,更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老师不能只是一个“独角”,学生也要参与其中。教师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看法。学生的学习应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输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形成师生间良好的双向互动模式,从而切实提高物理课堂吸收率。学生在课堂中完全学会并掌握了物理知识,就不用再进行课后作业的练习以及课外的辅导培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减负的目的。
2.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的基本核心素养包括:物理概念,物理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是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现代的素质教育的过程。在“双减”的环境下,通过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更好的科学态度,用物理的思维方法来探索和探索物理知识,建立起物理概念。教师要通过使用简单的教学器具,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深入理解物理问题。
以“电流与线路”为例,利用仪器向同学们展示了电流的轨迹,并说明了有关电流与线路的基本概念。老师准备好了开关、电池、电阻、小灯泡和导线,向学生展示灯泡发光的过程,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将注意力放在物理实验上,然后再对串联和并联知识进行解释。教师通过示范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路知识。物理实验对学习物理知识的方式进行了扩展,同时还以它的真实感和趣味性,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
3.合理布置物理作业
作业是检查学生物理学习状况的一项重要方法。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的物理作业,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给学生多布置一些习题集,用“题海”策略来让他们记住做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但是,实践证明,该方法并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反,它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痛苦。所以,在布置物理作业时,教师应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不能只注重数量,而要注重质量。“减负”并不只是课后作业的减少,更多地是一种形式上的负担。在布置物理作业时,教师要以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基础,为学生布置具有反思性质的作业,以巩固他们的学习结果。
比如:在学习完“光的折射”这节内容后,老师可以布置画图作业和口头作业。“光现象”中的物理学内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考空间感,并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所以,给学生留下太多的练习,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应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实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去领悟。可以给学生安排一张从空气中透入玻璃的光路图作为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同时,将“在生活中,折射的实例有哪些?”这一问题作为口头作业,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利用较少的物理任务,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内在动力。
4.强化课后服务,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双减”的背景下,延时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我们也要提醒所有的初中物理老师,千万不要把延时服务当成“补课”,因为这样只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让他们从各个方面去探索物理世界,让他们变得更加全面。同时,教师在课后延时服务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们走出课堂,在亲身经历中观察、发现物理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一节“光现象”的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在课后服务期间,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到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之间的区别,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带着学生们进行“光的折射”“平面镜像”等有关的实验,这样,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对课程内容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们学会观察、动手,从而使让学生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语
在“双减”的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慢成长重质量,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学生的物理学习才会更加高效,物理教学才会更加富有特色。
参考文献:
[1] 黄少红. 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初中物理作业质量[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21):121.
[2] 丛俊宝. “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策略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21(4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