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D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以沪科版第八章“压强”单元为例
何珊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珊,. UbD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以沪科版第八章“压强”单元为例[J]. 现代物理学报,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73.
摘要: UbD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并应用于解决真实问题。UbD理念“以终为始”,即第一步确定预期目标,第二步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最后设计学习活动和体验,是课堂中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可操作途径。本文首先对UbD理念进行了整体概述,并以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压强”为例,旨在为初中物理课程如何基于UbD理论进行单元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UbD理念;初中物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DOI:10.12721/ccn.2023.157073
基金资助:

一、UbD理念

UbD的英文全称是“Understanding by Design”,即“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由美国当代教育改革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他们认为:学校的教学任务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帮助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创新,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在今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和事件中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UbD理念的核心是“理解”和“逆向”。

UbD的设计方法所“逆”于常态教学设计之处主要在于:在常态教学设计中,评估是教师最后要做的工作;而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确定了所追求的结果后,首先就要考虑评估方案。逆向设计要求教师在开始设计一个单元或课程的时候,就要通过评估证据将内容标准或学习目标具体化。逆向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以及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下面,笔者以沪科版第八章“压强”单元为例,具体阐述UbD导向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二、“压强与浮力”单元UbD教学设计

(一)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

教师应立足课程标准,梳理“压强”单元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面对的整个单元知识内容往往比能够合理处理的内容要多,并且呈现给学生的知识对他们而言同等重要,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作出选择,并明确教学重点。同时,教师应分析学生情况。例如,知识层面:学生经历了“力”单元的学习,基于对力的认知经验及对力现象的观察,抽象出科学的力概念,本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之一”(使物体发生形变)的认识。方法层面:经过对速度、密度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用比值法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经过对声现象、光现象、密度的科学探究,也已经初步掌握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常见物理研究方法;也经历了初步的数据分析,有基于数据得出规律的意识;实践层面,学生已经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会用学科知识解释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新版课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优先次序框架和学情分析,UbD教学设计的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结果。

(二)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UbD理念提倡教师要像评估员一样思考,逆向设计过程在这个阶段与传统设计更显不同:教师不是在目标设计好之后直接考虑教学,而是先寻求能够被看作是成功学习的证据。UbD的评估连续统提供了各种评估方法收集关于“理解”的证据,包括:对理解的检查、传统随堂测试、开放式问答题以及表现性任务,其中表现性任务可以根据GRASPS工具进行创建。

(三)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为了更好地构建和检测学习设计,UbD中的WHERETO要素是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W(Where&Why)确保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目标以及原因;H(Hook&Hold)指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并保持他们的注意力;E(Explore,Experience,Equip&Enable)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经验、工具、知识,以及技能来实现表现目标;R(Reflect,Rethink&Revise)为学生提供大量机会来重新思考大概念,反思进展情况,并修改自己的设计工作;E(Evaluate)为学生评估进展和自我评估提供机会;T(Tailor)指量体裁衣,教学设计要反映个人的天赋、兴趣、风格和需求;O(Organize)指合理组织,以使学生获得深刻理解,而非肤浅了解。教师可以使用WHERETO要素检查已有的教学设计,实质性地增加学习的价值,确保整个学习过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连贯性和目的性。

利用WHERETO这一脚手架,笔者对“压强”单元的学习体验设计如下表所示。

 “压强”单元UbD教学设计第三阶段——设计学习体验

1.png

2.png

(三)结语

学校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意义学习,理解为先”,所有的课程设置、教学设计、评价方式都必须反映这个中心教学任务和目标。基于UbD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可使教学流程变得更加顺畅,同时“逆向设计”使得学习活动都指向评估证据,因此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更加有目的性。UbD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提升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 杰伊·麦克泰格(Jay Mc Tighe).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盛群力,何晔.意义学习,理解为先——UbD模式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新建议[J].课程教学研究,2013(08):22-3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