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研究
李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轲,. 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研究[J]. 现代物理学报,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7017.
摘要: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初中阶段,学生首次接触物理学科,遇到许多与日常生活经验相悖的理论知识,由于初中生自身思维能力发展的不完善,对抽象性的物理理论知识理解存在困难,采用情境教学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本文简要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原则,提出初中物理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教育;物理教学;情境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017
基金资助:

引言: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中转变出来,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知识学习之中。学生能够从教学情境中主动探索物理知识,进而获得各种基本物理知识和技能。当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真正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也能充分体现物理学科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原则

首先,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领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具备学习兴趣时,会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各种知识,从求知欲和探索欲的满足中获得愉悦体验。初中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比较强烈,教师只要用心引导,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其次,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综合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采用科学的方式求得真知。转变传统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教学情境中深入思考,产生探索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最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关注其有效性。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需要通过外部因素的诱导才能完成。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才能保证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二、初中物理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自然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物理知识来自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总结,自然界的方方面面都有物理知识的影子。从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或是长期的生活经验之中,许多初中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虽然还不具备形成科学物理理论体系的能力和认知,但也已经为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1]。以初中物理阶段涉及的“液化”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自然场景:南方的春天,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天气现象:室内的瓷砖、玻璃或镜子上都会附带很多水滴。用拖布或毛巾擦拭干净后,还是会有水滴重新冒出,打开门窗通风,整个房间也还是越来越湿。对于很多南方的同学而言,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场景。初中物理教师将自然中的常见现象与物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通过学生已经获得经验和认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知识产生一种熟悉感,学习理解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提升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活动的内在优势。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也为教学领域带来巨大冲击。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多媒体技术手段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越来越多的教师认知到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独特优势。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方便学生学习理解,也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感觉刺激,激发学习兴趣[2]。传统的情境创设教学通常采用教师口头描述,学生展开想象,必要时配以一定的图片的形式,长此以往,不仅学生逐渐对此感到乏味枯燥,语言描述本身也逐渐显得苍白无力,无法满足当下的教学实践需求。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通过图片、文字或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进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深入探究学习的兴趣。

以初中物理中有关“平面成像的特点”有关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录制了一些教师本人照镜子时的各种动作和表情,并使用教室的电子计算机,为学生播放。学生看到教师的各种滑稽动作和表情,由此,课堂氛围变得异常活跃。教师再适时的抛出物理理论问题:老师和老师在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大胆而积极的发表自身看法,从而对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内在优势。

(三)结合实验教学和课堂提问创设教学情境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石,可以说没有实验,物理学科的大厦无从建起。实验教学采用自身独特的趣味性、强大的互动性和直观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适当设问引导,使学生通过问题深入思考,启发学生思维,进而达到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层次。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有关物理知识时,教师首先将一个方形的线圈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向学生提问:“如何使线圈动起来?大家有什么办法?”经过一定的思考讨论之后,有的同学提出给线圈通上电源,闭合开关,发现线圈并没有运动。其他同学再次展开讨论,一部分同学回归教材,发现教材提出“没有磁铁”的有关内容。于是将线圈的另一边插入马蹄形磁铁之中,闭合其开关。学生观察后发现,闭合开关后的线圈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交流思考,最终得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的物理知识结论。通过实验教学与课堂设问有机融合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塑造完整的物理学习情境,使学生深刻的理解掌握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各种影响因素,最终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3]。

(四)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与物理有关的各种生活体验。物理知识来源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生活,提升生活生产体验,可见,物理学科对现实生活产生强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见情境结合教材知识直观地展现到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探究学习物理知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运动与静止”的有关物理知识,如若教师仅凭语言和教材描述为学生讲解“相对静止”“参照物”“相对运动”等抽象物理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背后的深意。因此,教师特意从网络资源中挑选一段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视频内容。包含与前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车从视线内几乎显示“静止不动”。倒车时,路旁的树木有时会带给人们向前运动的错觉。诸如此类,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情境,但是学生之前并未接触过物理知识,对此类现象并未深入思考,也不能解释其中原理。因此,教师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情境重新搬回课堂,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学习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物理学科对现实生活的强大指导意义,有意识的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使课堂教学获得全面的优化提升。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设计学习需求和教材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娟娟.初中物理课堂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135-137.

[2]陈玉宝.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13):91-93.

[3]张永武.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6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