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中考和高考的必考科目,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思维能力。由于中学数学知识的难度及抽象性比较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授课,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能力。
一、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的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中学数学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的整体环境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致较低 ,课堂中甚至出现走神或者睡觉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无法提高数学能力。当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授课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愉快,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研究的积极性,学生的数学知识不断得到积累,从而提高了中学生的数学能力。
2.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中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过去的教学中, -些教师所采用的授课方式无法有效地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阻碍了教师的授课效率。现在,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围绕教材中的知识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迅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大大提升教师的授课效率。同时,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授课可以多角度地展现数学知识,使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获得提高。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的方式
1.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数学教学
在过去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无论是展现力,还是有效性都不强,使得学生无法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充分地了解数学教材的内容,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相关联的内容,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图片、视频或者动画,直观展现书本中的数学知识,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中搜集数学内容时,不能与教材中的知识相差太大,而且内容需要有良好的直观性,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多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在日后能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出平面“三角形”的组成情况,让学生以此推导出结论,即“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然后教师继续利用动画的方式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推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这样利用多媒体工具学习几何图形知识,既降低了数学知识的难度和抽象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对学习数学产生更多的兴趣,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帮助。
2.利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时,可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授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例如,在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学习, 其中的教学视频虽然时间较短,但内容非常详细,因此,当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时,可以在“微课"中获取、补充更多的知识;当他们遇到问题时,通过小组之间的有效沟通,彼此将想法表达出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则预习和复习的效率会更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且在小组内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帮助中学生更加全面地,成长。例如,预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首先进行科学的分组,使分组预习的效果能够最大化。在预习时,学生在微课"工具中找到"方程”的视频,并进行观看,从而提前预习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以及“等式两边同乘一个数 ,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在预习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解决,有效提高预习的效果,这样当正式学习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极大提高。
三、以教材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整合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材是老师展开教学计划的重要基础以及重要资源,但是老师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需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指导的重要参考资料,但是不能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鼓励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后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而不是盲目地进行改变,同时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不强,需要老师采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可以根据本土化的情况进行改进。初中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死板地坐在课堂中听老师讲解,或者自己做练习题,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更喜欢在活动中进行知识的积累,因此老师也应该注重基于教材拓展初中数学的课下活动,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夯实,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用灵活性,但是拓展数学课下活动也要运用差异性的教学策略。在课下时,老师可以安排一些深入思考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以及资源分享,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在相互的借鉴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更多的学习感想,同时也能为学生营造-个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四、注重创造教学情境,适时进行师生角色互换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观察发现,很多时候课堂效率低下并不是老师的授课能力问题,而是很多学生的认知有所偏差。简单而言,就是老师的讲课思路与学生的思考思路并不在同一层次上。老师的教学通常以成人的角度进行思考,更加强调理性和逻辑性,教学的结果往往与教学过程有着密切关系,一个知识点与另一个知识点具有一定的交错程度,但是初中生却有着自身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没能与老师形成思想交集,因此即便老师讲得再详细,学生的关注点却不同。另外,数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很多初中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其表现就是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学生上课常有小动作,例如溜号、走神、交头接耳等,而此时老师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堂纪律,那么也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是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因此老师要注重从课堂情境视角进行教学方案调整,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驱动力,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科技工具将更多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应当适应时代的转变,在教学时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开授课,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积极展开数学研究,从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红.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J].学周刊,2021(3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