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黄广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广国,. 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国际教育论坛,20243. DOI:.
摘要: 家国情怀这一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汇聚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情感和天下为公的广阔视野,中学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是传授知识的平台,更是塑造学生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场所。本文深入探讨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深远意义,并提出贴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通过家国情怀的深入教育,期望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为将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中学政治;家国情怀;实践思考
DOI:
基金资助:

现今教育环境中,中学政治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的教学方式常常偏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家国情怀这一富含深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于培育学生的整体观念、责任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家国情怀有机地融入中学政治教学中,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促进学生多维度发展的必要举措,本文将从家国情怀的教育价值入手,详尽剖析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如何实施相关教学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质性的教学指导和建议。

一、中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概述

(一)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效果的提升

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既是知识的传递平台,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将家国情怀融入这一教学体系,不仅为思想政治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家国情怀的培育,学生能更深入地领悟思想政治的精髓,激发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的滋养,将进一步转化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强大动力,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实现质的飞跃。

(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思想政治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巧妙融入,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家国情怀的深刻熏陶,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体与家国之间的紧密联系,构建更加坚实、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确立,将助力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依然能够坚守本心,保持清晰的头脑与坚定的信仰。

(三)有助于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凝聚了个人对家庭、国家和民族的深沉情感与责任,中学政治教学中,通过精心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真挚认同。这种理解与认同,将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支柱,外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家国情怀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将为他们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杰出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中学政治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现状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虽然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但家国情怀这一重要素养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实际培养情况却令人堪忧。一些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偏重于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深入引导,这种方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了知识点,却未能真正领会家国情怀的深层含义,更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同时,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如网络信息的泛滥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也对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对家国情怀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

三、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塑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具有深远影响,为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政治课程的各个方面,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生动展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在感人至深的氛围中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以《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课题为切入点,教师可细致入微地描绘改革开放的壮丽历程,讲述邓小平等领袖人物如何以非凡的胆识和远见卓识,引领中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通过这样的讲述,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更能在心灵深处激发出对祖国的深厚热爱。实践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另一重要阵地,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改革开放纪念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亲眼目睹祖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种直观且震撼的体验,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现代科技手段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改革开放时期的珍贵影像资料,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历史、感悟时代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无声处滋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注重情感态度培养,增强政治认同感

中学政治教育远非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应深入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培育他们对家国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培育对于增强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和责任感至关重要。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需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从而深化学生对家国文化的认知与感悟。

教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时,教师应将情感态度的培养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生动的案例分析、真实的情景体验等,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不懈奋斗,深刻理解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紧迫性。

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家国情怀,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通过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亲身感受那种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学生的内心必将受到深刻触动,萌发出对家国的深厚爱意。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还应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将个人的梦想与追求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之中。

(三)突出价值观引领,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中学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致力于帮助学生塑造全面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重要体现,对于中学生来说,不仅是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的基石,更是他们成长为有担当、有理想、有道德的新时代青年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并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引导他们认识到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繁荣进步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深刻理解到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以《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应当着重阐释党的领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核心作用,使学生明白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现实的需要。通过讲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党的领导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证。同时,结合当前时事,如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目标,教师可帮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布局。

(四)创设生活化情境,感受家国发展成就

中学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构建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并理解国家的发展进步,教师应精心策划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活动,积极引领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家的现状和人民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课时,教师可尝试创新教学手段,打造生动且真实的生活化课堂,可组织学生前往民族自治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当地的民族文化,直观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推动地方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积极成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国家制度更加直观且深刻的理解,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关注时事动态,培养学生用政治视角分析国家发展大势的能力,通过深入探讨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国家重点战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战略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这些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和时事讨论,将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脉搏,深刻理解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学生成长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政治教育必须把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放在首位,应采纳多元化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更深刻地领悟爱国主义的精髓,并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随着国家不断迈向新的繁荣高度,培育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一代显得愈发重要。为此,教师必须持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确保教育始终紧跟时代步伐,这样的教育实践,将为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与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林洁.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对策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33):149.

[2]马忠学.加强高中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摭探[J].成才之路,2021(4):28.

[3]许会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四维路径[J].新课程导学,2021(26):18.

[4]虎威.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策略分析[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1(12):19-20.

作者简介:黄广国(1981.10),男, 汉族, 福建省宁德市人, 本科,一级教师,从事中学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