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伴随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期文化建设备受关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教育,还应当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综合成效。加强文化环境构建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环境构建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1]。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
二、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2.1丰富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系统性地引入中国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和社会现象等多元文化知识,学习者能够从不同角度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历史部分可以涵盖中国自古至今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帮助学习者理解词汇和表达背后的历史语境;民俗文化方面,可以讲解节日庆典、民间艺术、传统戏曲,使学习者在领略节日习俗的同时,掌握与之相关的词汇和表达;艺术方面,可涉及中国画、书法、建筑、瓷器等,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致与魅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域文化,展现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特色,使学习者在对比中加深对汉语的理解。这些文化内容的融入,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语境,还能激发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提升教学效果[2]。
2.2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一种映射,它反映出一个民族的集体思维模式和社会认知。理解并掌握一门语言,意味着需要洞悉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深入剖析中国文化,学习者可以洞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包括但不限于逻辑推理、情感表达和问题解决的策略。文化教学也旨在揭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如尊老爱幼、和谐共生等传统美德,使学习者在掌握汉语的同时,能领悟到这些价值观念在日常交流中的体现。
文化教学有助于学习者熟悉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如待人接物的礼仪、社交场合的规矩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规范。这种理解有助于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误解,提高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在国际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是个人和职业发展的必备素质,它涵盖了文化适应、冲突解决和建立有效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3]。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深入浅出地融入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体验,更能为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建立自信,拓宽国际视野,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方式理解和运用汉语。
2.3培养全球视野
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加速的时代,具备全球视野被认为是现代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为学习者搭建了一个通向多元文化的桥梁,使他们能够深入探究不同的文化视角,从而塑造和拓宽全球视野。这种视野的拓宽不仅限于地理和语言的理解,更关乎对不同价值观、历史和习俗的接纳与尊重。学习者在掌握汉语这一工具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艺术、哲学等多元文化元素,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包容性思维,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异同,洞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融的复杂性。
通过比较和反思,学习者得以培养出敏锐的跨文化感知力,这在多元社会中至关重要。他们将学会欣赏并尊重世界各地的传统,从而在人际交流、商务合作乃至解决国际问题时展现出更高的适应性和智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不仅限于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传递,为学习者提供了观察世界的全新角度,提升了他们在全球互动中的有效参与和成功竞争力。
三、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机制
3.1促进语言理解与运用
文化背景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深化学习者对语言内在逻辑与情感色彩的理解。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例,其中蕴含的丰富礼仪、习俗和民间传统,不仅提供了大量实用的语言情境,还揭示了汉语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和修辞习惯。理解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的起源、发展和庆祝方式,能帮助学习者捕捉到与节日相关的词汇和习语的深层含义,如“红包”背后的祝福与期待,“赛龙舟”中的团队精神和竞技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还能使学习者在语境中更准确地运用敬语、客套话和委婉语,这些都是单纯的语言学习难以触及的领域。通过解析文化现象,学习者能更好地掌握汉语的微妙之处,如在不同场合下的得体表达,从而提高语言运用的地道性和准确性[4]。
3.2增强学习动机与兴趣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关键角色。它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至课外,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与体验,如中国诗词朗诵比赛、书法工作坊、中国传统艺术欣赏讲座,乃至实地参观文化古迹,这些活动以直观、互动的方式,使学习者在亲身体验中触摸到汉语文化的精髓,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转化为持续探索和学习汉语的内在动力,促使学习者以更为主动和积极的态度去掌握并运用这门语言。跨文化的实践活动,如模拟中国传统婚礼、中国画创作等,进一步提升了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参与度和热情,使他们在趣味中提升语言技能,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持久的热情和专注。
3.3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多元文化环境中,构建一个接纳并尊重各种文化背景的学习者的课堂氛围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融入文化教学,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通过分享不同文化的特色和价值,增强学习者对各种文化差异的认知与接纳。通过案例研究、跨文化对话和情境模拟,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从他者的视角理解和欣赏文化异同,使他们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文化包容与理解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适时引入文化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社会习俗和思维方式,以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5]。通过模拟多元文化情境,比如模拟跨文化交际,让学生扮演不同文化角色,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文化环境,促进课堂中的团结与协作。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文化中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学习者能够在理解和尊重中找到共同点,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的课堂风气,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汉语学习的热情,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从而在多维度上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的内涵,构建出一个充满活力、理解与和谐的课堂生态。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的策略与方法
4.1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文化知识
在教材编写阶段,应当深度考量文化内容的整合,以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播文化知识。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文化背景的教材内容,如成语故事、诗词歌赋,乃至富含文化内涵的谚语和俚语,以增进学习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感知。教材中可设置文化注解和延伸阅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中国的历史事件、传统节日以及民间艺术,使得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能自然接触和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师在课堂上不仅限于传授语言知识,更应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文化元素,通过讨论和解析文化知识点,使学习者理解中华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习惯和礼仪习俗,让学习者在比较中理解中华文化在全球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独特地位。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汉语,还能在对比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欣赏,从而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交融。
4.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文化魅力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音频等数字化资源,不仅能够生动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够以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式激发学习者的情感共鸣。播放中国传统节日庆祝的高清视频,如春节的热闹喧嚣、中秋节的诗意月色,使学习者仿佛置身于活动现场,感受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民间艺术。图片和音频资料,如古筝的悠扬旋律、京剧的华彩唱腔,可以进一步强化感知,使学习者沉浸在各种文化情境中,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可结合3D模型与虚拟现实技术,使学习者如同时空穿越般亲历古建筑的壮观、古代服饰的华丽、各地风景名胜的秀美,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与艺术价值。同时,互动式多媒体工具,如在线问答、文化讲座录音,可增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提升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4.3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教师可以精心策划一系列多元化的文化实践活动,旨在为学习者打造全方位的中华文化沉浸式体验。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如中国传统戏曲的观摩与工作坊,让学习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尝试绘制脸谱,体验京剧服饰,从而深入了解戏曲艺术的精髓。还可举办中国书画艺术展,邀请当地艺术家现场演示书法与国画技艺,使学习者在观赏和临摹的过程中,领略中华传统书画的意境与气韵。茶艺展示与体验活动亦不可或缺,教师可以安排茶道讲座,邀请茶艺师现场演绎泡茶技艺,让学习者在品味茶香中体会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可以组织学习者参观中国历史建筑,如园林、古迹,通过实地考察与互动,使他们在行走中感悟中国建筑美学和历史积淀。在节日庆典时,可引导学习者参与春节对联创作,元宵制作,端午包粽子等活动,让他们在体验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同时,增进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感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教师旨在将中华文化由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感知,使学习者在参与中领略中华文化之美,提升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4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更强调在理解、接纳和适应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建立全球视野。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习者理解和接纳文化相对性,即认识到所有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皆因其社会和历史背景而形成,无优劣之分,只有差异之别。教师可以引入跨文化交际实例,引导学习者从多元视角去解读和分析,以深化他们对不同文化语境下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理解[6]。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引入比较文化研究,通过比较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在礼仪、习俗、信仰等方面的异同,使学习者在对比中领悟文化深层次的含义。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邀请学习者从自身文化背景出发,分享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和体验,促进他们从他者的视角审视自身文化,从而提升跨文化敏感性。
进一步,教师应鼓励学习者参与模拟跨文化对话和角色扮演活动,以实践中的不同情境模拟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沟通挑战,使他们能在安全的环境中犯错、学习和适应。同时,国际交流项目,如国际夏令营、学术研讨会或志愿者活动,为学习者提供了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环境的宝贵机会,使他们能在实践中运用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这些体验,学习者不仅能提高汉语实际运用技巧,还能培养出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和包容,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自如应对多元文化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结论
深入挖掘文化维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本文重申了文化教育对语言学习的不可或缺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强化文化导入,利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比较研究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跨越文化障碍,提升跨文化理解。应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以增强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生存和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界需不断探索和创新,深化对文化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以此驱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驱动整个教学领域的革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李锐.文化环境构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作家天地,2020,(05):71-72.
韩金秒,陈光田.闽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1(01):85-88.
魏莉娜.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以三秦文化为例[J].新西部,2019,(03):40+35.
李忠娟.试述文化环境构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高教学刊,2018,(19):116-118.
王瑞晓.试论“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8):79-80.
徐馨怡.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J].汉字文化,2024,(10):85-87.
作者简介:季丹军(1979.2-),男,汉族,籍贯:江苏省南通市,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