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是各个医院中的关键部分,它也是护理工作者对心脏疾病展开治疗的主要科室,它所面临的疾病通常都是较为复杂的,其治疗方法也相对较为繁琐,在临床上,对应的护理介入对应治疗的结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基础常规的管理方式来看,它的护理管理成效并不显著。目前,绩效考核是衡量护士综合素质的最有力的指标,其中主要评估工作中的表现,护理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还会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估,该评估方法具备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特征。本文以我院80名心脏科护理人员为对象,运用绩效考核的管理方式,探讨其在心脏科护理人员的运用。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平公正,科学有效的评估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制定足够有效和客观的绩效考核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评估,主要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创造力、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基本素质。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使各级护理管理者明确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通过对护理人员的的工作绩效评估,护理管理者能充分了解心脏科的人力资源情况,有利于提高心内科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该时间段本院进行绩效考核培训的心内科护士人员80位,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5;随机将其80位护士人员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40位。甲组护士的平均年龄在(27.52±1.23)岁,其有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硕士学历四中学历的护士;职称的有护士,护师,主管以及护士长组成。乙组护士的平均年龄在(27.66±0.89)岁,也有专科、本科以及硕士三种学历,职称有护士长、护士、护师以及主管四种。护士的基本情况均符合本次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B组的护理人员使用的是心脏科的一般基础的护理管理模式;A组的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对护理人员合理分工,管理人员加入护理绩效考核的小组,形成质量管理组。护士长的职责应该是对心内科的护理人员展开不同的培训,提高护理质量,要求护士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强硬的实践操作技术。在培训的过程当中,要强化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评估,同时要对他们的护理效率、服务的态度、学历职称以及护理技术进行了全面地剖析。要对所有的护理人员实行等级分配以及固定岗位的确认,并对他们的工资、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在实施绩效考核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公开透明,绩效考核的标准必须通过协商和讨论完成,不仅要公开透明还要有一定的制度化;客观事实,用实际的事实去判断,不能主观臆断,依据事实,客观衡量;及时反馈,护士在被管理者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当中,必须将考核结果准确的告知护士,与此同时听取护士对绩效考核结果的意见,如若对绩效考核结果存在不同的问题,需要管理者及时核实或者给护士给予合理解释;最终,观察绩效考核模式对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比较两种管理模式,那种更加适合临床医学的发展[1]。
1.3观察指标
本文将在护理满意程度,出错率以及整体工作质量的评估来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不同管理模式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绩效考核管理的应用效果。
二、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满意程度的评分比较
与B组护理人员相比较A组护理人员后的工作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且P<0.05,见表一。
表一两组护理人员满意程度评分比较
2.2两组护理人员差错率以及整体的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在不同模式管理下,B组护理人员的差错率高而且整体工作质量低。且P<0.05,见表二。
表二两组护理人员差错率和工作质量的评分比较
三、结论
心内科作为本院医疗的一个主要科室,它所面临的疾病一般都很复杂,所以它的治疗方法也很麻烦,在临床上,适当的护理措施也会对治疗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心脏疾病病人展开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但是从科室服务的特征来观察,心脏疾病病人多为老年人,随着病人的年纪越来越大,他们的身体功能会逐渐衰退,而且很可能会并发多种慢性基础疾病,所以对他们在治疗中的临床护理介入也有很高的要求,在临床护理中,哪怕是一个微小的护理错误都会对病人的治疗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心内科的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确保病人的治疗方法的先决条件[2]。绩效考核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护理工作执行程度,护理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将绩效管理+量化管理,体现出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在绩效考核管理的同时,还要对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做出反馈,让护士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对其他的工作进行改善,减少护士的失误,根据常规基础的护理观念,绩效考核管理模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升心内科的总体品质和护士的满意度[3]。而在基础的护理管理中,通过定期的督导来评估护士的护理品质,在此模式下,若没有督导,护士本身的责任心不强,护理的方法较为随意性,自制力差。此外,在基础常规的护理管理中,护士的护理品质与其个人的利益不能挂钩,不管品质好坏,都能获得同等的待遇,从而导致护士的工作热情被挫伤,而且,在这种模式下,护士的工作热情也会被削弱。
在本次研究中,将两组护士的护理满意率进行了比较,并以此来对两组护士的护理效果进行了评估。经统计发现,B组护士的护理满意率较高,护理错误率较少,护理质量相对较高。综上所述,绩效考核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慧.能级管理及绩效考核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28):4.
[2]贺兴萍.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2021.
[3]郭奇峰.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