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信息科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推动了社会发展。现如今,初中信息科技学科越发被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着教学成效。核心素养是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新方向,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初中信息科技学科的核心素养
2016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了政策支持。随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了初中信息科技学科的核心素养。现如今,核心素养被渗透到了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核心素养视域下推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创新,首先要明确其核心素养。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具有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应用意识等[1]。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要将信息意识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制作个人简历”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制作思维,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等。在制作个人简历时,学生会在脑海中筛选所要使用的特效,比如文字环绕效果等,筛选的过程便是考察学生信息价值判断能力的过程。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识别信息价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应用,让学生不断掌握更多的信息获取技巧、识别技巧以及处理技巧等,从而让学生筛选出契合需求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参与到程序教学活动的学生往往拥有相对活跃的计算思维,能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问题的求解中。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对计算机科学基础概念的掌握是重点。在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养成应用计算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使用计算机科学基础概念求解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思维不断形成的过程。Python编程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形成计算思维提供了条件,主要是因为在不断地建模、设计算法的过程中,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基础概念的应用更为熟练,思维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三)创新思维与数字化学习
现如今,创新思维与能力已经成为学习者的一项必备素质。在初中信息科技学科中,学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及创新能力的养成是其不断掌握信息科技技能的基础,是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前提。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认识到信息科技的应用价值,让其掌握信息科技应用技巧,以及养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在“设计海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具备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养成数字化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此期间,教师使用鼓励式话语有利于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性。
(四)社会责任
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社会责任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素质[2]。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使用者应遵纪守法、承担起社会责任,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并履行责任。初中阶段信息科技教学也应把社会责任培养看作是重点教学内容,加强德育、普法教育,强化初中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分享网络诈骗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优势与劣势,引导其注重信息的识别,以及在网络上传播真实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病毒的危害,不轻信、不随意点击软件,为创造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因材施教有利于保障每个学生在信息科技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一直存在,所以主张教师因材施教。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仔细观察、认真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根据学生对信息科技学科表现出的兴趣、积极性等推动教学创新,调整教学方法,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
以问题为导向落实教学活动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问题为导向是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让其逐渐掌握信息技术,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了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求解的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创建问题情境,在情境中,不断引导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努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比如,在基础性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搜索信息、获取信息的操作技巧。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应提出问题,如“请同学们回答如何查找所在地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之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了解信息搜索、浏览的操作方法,在学生思考、阅读教材以及查阅资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在此期间,教师也要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以促进信息搜索能力、获取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价,为学生下个阶段的学习提供一些建议。
(二)关注行业动态,引导学生养成前瞻性学习思维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学科应保障传授计算机技能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步进行。信息技术的行业环境变化速度快,要想让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前瞻性学习思维,并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发挥新兴技术优势,帮助学生分析和预测行业变化趋势。
初中阶段信息科技素养的培养是关键,要求教师围绕着行业动态设计教学方案,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融入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最新动态,了解技术研究和发展趋势等,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前瞻性学习思维。为此,教师应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将其作为教学素材融入到方案中。
初中阶段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也要求教师不断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认识到不同领域之间的交融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和能力。
比如,同步讲解因特网和新兴技术。第一,同步讲解人工智能技术与因特网。人工智能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信息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囊括了包括深度学习在内的多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因特网中的应用,提升了各功能的智能化水平,让信息搜索等更加智能。在教学期间,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因特网之间的联系等。第二,同步讲解云计算技术与因特网。云计算技术在因特网中的应用,提高了计算机服务的灵活性、可靠性。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云计算技术,包括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同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三)开展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课堂上,教师采用合作教学法时,首先要划分小组,控制每组的学生数,之后为学生提供贴近活动主题的材料,引导和帮助学生制作PPT等参赛作品,之后,在校园内公示和宣传优秀的参赛作品。学生在制造参赛作品时,他们的计算思维等会获得锻炼。此外,也可以举办其他主题的比赛项目,比如,以“信息识别”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案例,由组长负责讲解正确识别网络信息的方法以及技巧等,帮助小组成员快速掌握信息识别的技能,从而形成识别信息的意识,并在浏览信息时不随意点击存在安全风险的网址或是软件等,同时不编撰、不传播虚假信息,为营造安全和谐的网络信息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社会责任感。采用项目教学能够锻炼学生应用计算机科学基础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以“每一天的时间安排”为主题,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组织学生统计相关数据,并将调查结果以图表形式呈现,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计算思维。
(四)联系生活,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构建安全、和谐的信息环境是处于信息时代的每个人的责任。信息技术改变了生活生产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便利。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承担起自身责任,遵守信息社会的规则。社会责任感要从小培养。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良好信息环境的塑造者而非破坏者。因此要求教师将社会责任渗透到每一堂信息科技课上,不断引导学生承担起社会责任。在日常渗透社会责任时,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形成全面且清晰的认知,从而使其成长为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新时代初中生。此外,教师也要关注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社会责任教学素材的引入时机是否恰当等,在课时安排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课上时间专门讲解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其产生系统化地认知。
初中生普遍天真活泼、好奇心强但对认知肤浅,看问题往往只能看到表面。这种认知特点使得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很容易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作出错误行为。此外,初中生每天拥有很多时间上网,长期活跃在网络上的初中生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成为威胁网络安全环境的一员。基于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特别关注网络安全教育[3]。通过定期召开班会、举办专项教育活动等,带领初中生认识网络中的违法行为,了解网络规范,并进行系统化讲解,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全面且正确的认知。引入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网络不法行为以及危害,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意识。围绕网络安全设计的教学活动,既是宣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又是一种警示,让学生意识到网络世界不是绝对安全的,从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实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线上课程资源落实网络安全教育。比如以网络安全的系列普法栏目、道德与法治讲座等。
(五)开展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信息科技学科偏向于实操课,更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也要注重操作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期间,教师应注重计算机实操技能的讲解以及训练。通过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对各种操作技巧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安排实操任务,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比如如何正确使用鼠标以及键盘等。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安排设计和制作网站的实践项目,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或是举办小型的实践类比赛项目,让学生的实操能力与水平在参赛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造,利用创新思维制作出富有创意的参赛作品,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渠道获取信息,通过线上交流活动促进思想碰撞,吸收他人思想中的精华,促进自身创新思维发展[4]。比如,在学习Python编程时,学生通过线上交流获取程序的设计思路,设计出操作更为便捷、运行速度更快的程序,从而提升创新能力水平。线上网络渠道也为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素养提供了渠道。线上网络渠道摆脱了时空限制,学生可以根据需求随时随地地观看课程,学习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实现持续性学习。
结语: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面临着转型。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信息科技教学,要求教师围绕着信息科技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活动,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J].炫动漫,2023(22):0205-0207
[2]张培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策略[J].天津教育,2022(23):90-92
[3]雷永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科技高效教学探索[J].青海教育,2023(7):92-92
[4]诸佳利.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电脑迷,2023(16):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