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构建融媒体时代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的探索
王梦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梦婷,. 高职院校构建融媒体时代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的探索[J]. 国际教育论坛,2024.6. DOI:.
摘要: 在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育人机制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局限性,探讨了融媒体技术在提升文化育人效果和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整合多媒体平台、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加强多方合作等策略,构建全方位的文化传播体系。并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强化技术应用和互动、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形成系统化的实施路径,旨在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效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文化认同,推动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机制
DOI:
基金资助:

引言

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深刻影响着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塑造学生个性、培养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校园文化育人机制往往存在传播方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难以适应当代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如何利用融媒体技术的优势,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校园文化育人机制,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融媒体时代下,通过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和创新性的文化活动,建立更加有效的校园文化育人机制,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核心价值观,促进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通过分析现状、探讨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构建策略与实施路径,希望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1 融媒体时代下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的现状分析

1.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许多学校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主题讲座、文化节、社团活动等,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一些高职院校也注重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交流活动等方式,加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此外,一些学校还通过宣传栏、校报等传统媒介,传播正能量,强化育人效果。

然而,尽管如此,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传统的文化育人机制相对单一,传播方式主要依赖于纸质媒体和线下活动,难以满足当代学生对于多样化和即时性信息获取的需求。其次,文化活动的内容往往缺乏创新性,形式较为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另外,许多学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导致育人效果不佳。例如,一些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过于强调形式化和仪式感,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的有效性,亟需在融媒体时代下进行创新与优化。

1.2 融媒体技术对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的影响

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方式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在信息传播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融媒体整合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形式,以其高度的互动性、实时性和多样性,在信息的传播和接收上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融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多渠道信息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递的局限,形成了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新兴平台为主的传播矩阵,使得校园文化内容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地呈现。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校园新闻、学术动态、文化活动等内容,不仅能够及时传递信息,还能吸引学生的主动关注和参与。

其次,融媒体的多样性特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文化育人方式多为单向灌输,而融媒体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文、音频、视频、互动游戏等),使得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校内活动精彩瞬间,或者通过直播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校内外的文化交流中,这种多感官的体验可以大大提升文化育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此外,融媒体平台还可以通过社交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播的效果。

此外,融媒体技术的高度互动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融媒体平台,高职院校可以直接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开展线上投票、问卷调查、评论互动等,及时获取学生对文化活动的反馈和建议,动态调整文化建设策略。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校园文化活动创意征集”,让学生参与到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其参与感和责任感。同时,融媒体平台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送个性化的文化内容,进一步提高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构建融媒体时代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的必要性

2.1 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效果的需要

新时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信息获取方式正在快速变化,传统的校园文化育人机制在这种背景下显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学生对于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多样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线下活动和纸质媒体因缺乏互动和创新,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导致文化育人效果较为有限。单向的信息传播方式也难以建立起深度的文化认同和思想共鸣。

融媒体技术则为文化育人机制的优化提供了新的路径。融媒体具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和强互动性,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呈现文化内容,并通过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这种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文化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融媒体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学生的兴趣,提供定制化的内容推送,使文化传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平台推送有趣的文化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织文化活动,更加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

2.2 推动高职院校全面发展的需要

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提升育人效果的需要,也是推动高职院校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而融媒体技术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工具,使得学校能够突破传统宣传方式的局限。例如,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校园生活和学生活动,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潜在生源,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融媒体技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学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综合素养培养。通过融媒体,高职院校可以更有效地传播价值理念和文化特色,营造积极的育人氛围。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线上学术讲座、文化节庆活动等,借助融媒体的互动性和广泛覆盖,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打造鲜明的校园文化形象,学校还可以吸引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团队,提高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

3 融媒体时代下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3.1 融合多种媒体平台,构建全方位的文化传播体系

在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应整合多种媒体平台,构建一个多渠道的校园媒体矩阵,以实现全方位的文化传播。通过整合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一个覆盖更广、传播更快的媒体网络。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校园新闻、学术活动和文化动态,同时通过抖音和短视频平台发布校园生活和学生活动的精彩瞬间,吸引学生的关注和互动。通过这种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学校可以利用视频化和故事化传播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文化内容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布互动性内容,如问答、投票、调查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开展“我心目中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平台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反馈调整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确保育人机制的持续优化和创新。

3.2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增强学生参与感

为提升文化育人效果,高职院校应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通过融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例如,可以组织“校园文化周”线上打卡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完成各类文化任务,如观看视频讲座、参与讨论和答题等,完成后获得相应的奖励或积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学校可以利用直播平台举办线上讲座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校友或企业家分享经验与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组织文化竞赛、互动问答等活动。例如,可以举办“校园文化知识竞赛”,通过融媒体平台发布竞赛题目和规则,吸引学生参与,通过积分和奖励的形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文化熏陶和价值引导。

3.3 加强多方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育人目标,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与校内外各方的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校内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如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共同策划和组织融媒体活动,确保文化传播的内容多样化和形式创新化。校外则可以与媒体、企业、校友等开展合作。例如,邀请校友或企业家通过融媒体平台举办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分享职业经验和成功案例,增强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认知和自信。

具体来说,可以借鉴某高职院校与当地媒体合作的案例。该校与当地主流媒体联合策划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大使”宣传活动,通过视频采访、在线讨论、实地走访等形式展示学校在文化建设中的优秀实践和特色活动。这种合作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文化认同感。

4 构建融媒体时代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的实施路径

首先,完善融媒体管理体制是构建育人机制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的融媒体管理部门或团队,负责统筹校园内外的媒体资源,并制定明确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这个团队应包括熟悉融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能够有效利用多种平台进行内容创作、发布和运营。学校还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以确保融媒体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专业化管理,可以保证融媒体内容的质量和传播效果,使校园文化育人机制在融媒体时代下得以高效运行。

其次,加强融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学生互动是提升文化育人效果的关键。高职院校可以开发校园专属APP或小程序,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文化资讯,实现文化内容的精准推送。例如,通过个性化推荐算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送相关的文化活动信息,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跟踪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互动层面,学校应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的社交功能,鼓励学生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组织讨论、投票或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反馈应用于文化建设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优化文化育人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最后,建立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是保障育人机制持续优化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定期对融媒体时代下的校园文化育人效果进行系统评估,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文化内容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基于评估结果,学校可以及时调整策略,改进不足,确保校园文化育人机制始终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趋势。

5 结论

融媒体时代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的创新与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整合多种媒体平台、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加强多方合作,并完善管理体制、强化技术应用与互动、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学校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增强文化育人效果。同时,这一机制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高职院校需持续探索和实践融媒体应用,确保校园文化育人机制不断完善与进步,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郭艳萍,樊欢.基于融媒体背景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2023,(09):19-21.

[2]袁璟瑾.融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实现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80-83.

[3]鄢明.融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思考[J].文教资料,2021,(13):140-141+179.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课题《高职院校融媒体平台育人实践路径研究》项目号:2024J190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