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语言是人类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交流工具,促进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的流通,在人类生活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网络语言是在网络环境下生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新颖性、创意性,丰富人们语言输出内容与形式。而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以汉语言文学发展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消极与积极影响,实现汉语言文学与网络语言共发展模式,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创新,能够推进我国汉语言文学健康发展。
一、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概述
个体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感悟人生,获取较多的心灵愉悦。汉语言文学经典作为语文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能够提升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汉语语言的全面性理解与掌握。汉语言文学经典以其时代性、特殊性、文化性、教育性在历史发展中进行传承,经久不衰,被世世代代所认同与熟知。同时,汉语言文学经典在文化发展、传承中肩负重要职责,是学生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内容,对学生言行塑造、品格培养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人类发展史中,许多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被广泛流传,诸如《春秋》《左传》等,并且成为人们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主要素材及内容。汉语言文学经典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精神文明,需要在网络时代发展中得到有效传承,拓宽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面,创新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推进汉语言文学经典在网络时代下有效的传承、弘扬、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面临的机遇
(一)为汉语言文学增添活力
在网络时代下,网民成千上万,每一天都会形成大量的网络语言,而这些网络语言的生成与形成较为符合时代发展,满足人们思想与语言沟通模式。可以说,网络语言的生成,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形成一定的挑战。我国汉语言文学内涵丰富,网络语言就是在汉语言文学体系下形成的一种网络通用语言模式。网络语言的生成,是对汉语言文学的一种创新形式,以网络语言的创新模式、生成方法为导向,能够为汉语言文学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因此,汉语言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排斥网络语言,应汲取网络语言的语用优势,将网络语言纳入汉语言文学发展体系中,通过进一步研究,构建网络语言体系,使网络语言的发展为汉语言文学研究增添活力,实现网络语言与汉语言文学的共同进步。
(二)三)创新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
在以往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中,学生获取、认知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大都立足于书本以及教材内容,这为学生获取、知晓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保障,但同时也凸显出学生获取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范围狭窄的问题。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平台为学生汉语言文学经典获取、学习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同时,在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使部分学生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不足,使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未能够发挥其根本性教育效度。而以网络环境为导向开展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创新了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方法,教师借助网络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课件等形式,能够实现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展示形式的图文并茂,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解读、品读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以此提升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教学质量。
三、网络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的实现策略
(一)规范汉语言文学模式
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应在时代的发展中进行革新与创新,不断丰厚汉语言文学体系,推进汉语言文学信息的普及与推广,达到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成效。不同于网络语言模式,汉语言文学发展具有其自身发展特性,并肩负我国文化、政治等信息的传承的载体。新时代背景下,应加强汉语言文学规范,推进汉语言文学创新,将网络语言的精神、模式融入其中,树立正确的汉语言文学思维理念,进而使人们更好的理解、研习汉语言文学,进而达到以汉语言文学弘扬我国文化的教育目的。
(二)利用网络平台调动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积极性
新媒体的发展本身也为汉语言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支撑,如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平台等,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把握这些平台的优势,就能够充分调动汉语言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引导汉语言专业学生进行写作,并与学校校报、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合作,刊登与传播学生的优秀作品,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营造网络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学校重视网络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开展,根据网络阅读存在的弊端,应加强网络环境的管理、监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能够静下心阅读汉语言文学经典著作。例如,运用虚拟技术,打造多个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网络环境,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需要,融入到不同的阅读场景中,静下心来进行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
(四)取长补短
新时代背景下,针对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应推进汉语言文学与网络语言融合,使两者取长补短,达到汉语言文学与网络语言的良好融合,进而丰富汉语言文学体系。从语言文学视角出发,汉语言文学与网络语言都为语言表达形式,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各有各的优势。基于此,在汉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汲取网络语言的优势,以网络语言为汉语言文学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深化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同时,以汉语言文学体系去规范、制约网络语言发展形式,使网络语言更加规范,进而推进网络语言的全面性发展,使网络语言真正的作为汉语言文学研究的载体形式,丰富汉语言文学体系。
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开展不仅需要积极创新,同时也需要进行有效分析和良性转化,直面新媒体环境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带来的冲击,在应对冲击过程中进行教学调整,以实现新媒体与汉语言教学的相辅相成。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撑,能够集中呈现多元性资源和目标性资源,并引导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与发展进行分析,为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的规范应用意识和创新应用意识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曹菲尔.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思考[J].汉字文化,2020(06):44-45.
[2]李文婷.分析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J].参花(下),2020(10):42-43.
[3]王志刚.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的阅读与体验探讨[J].品位经典,2020(12):19-21.
[4]宋慧娟.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现代职业教育,2021(02):48-49.
[5]姚军.在网络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传播[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4):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