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精髓之一,既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又是磨练语言、思维、审美宝贵途径。当代教育中,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微课教学应运而生,成为培养学生全面素养重要手段。微课短时、高效特性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学习方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培养批判性思考、拓展文化视野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一、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采用微课教学的意义
微课教学是一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短小、精悍视频为主要教学媒介教学方法。首先,微课教学通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呈现古诗词群文,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在古诗文阅读中,往往有很多深奥意境和抽象表达,传统教学方法可能使学生产生阅读难度,而微课通过形象演绎,将古诗中意象通过画面呈现,音律通过声音表达,让学生在视听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内涵,提高古诗文学习兴趣[1]。其次,微课教学还有助于促进学生间互动与合作。微课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发布,学生在网络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互动性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二、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微课教学实施策略
(一)语言运用技能训练
微课中重点讲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古代汉语,提升语言素养。通过精准词汇解读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特殊词汇。结合图文并茂展示,详细解读古诗中生僻词语,包括其意义、用法以及在古代社会语境中涵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更加熟悉并娴熟运用这些词汇,提升语言表达水平。教师对语法结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语法结构。通过句子分析、语法解读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句法结构,包括主谓宾关系、并列结构、修辞手法等。对语法深入剖析,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中复杂而丰富语言结构[2]。选择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通过生动实例演示和详细解说,让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运用,从而在阅读和写作中巧妙运用这些技巧。微课通过语音解读、音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模仿古代文学作品中语音语调,感受古代文学音韵之美。通过练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语音的特点,提高语感和朗读能力。
(二)写作训练与表达力培养
微课中设计写作任务,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群文的深层理解,并引导他们进行创作。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素养。通过主题拓展与深化,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主题的深刻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或群文作品中的主题,展开自己的情感、见解或故事。主题拓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通过展示不同文体的古代文学作品,例如诗歌、散文、骈文等,鼓励学生仿写或将同一主题用不同文体进行表达。实践有助于锤炼学生的表达技巧,使他们更灵活地应用不同的文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优点、缺点,提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批评性的文章或评论。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并提升自己的文学评论能力。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撰写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续写或改编。协作创作既有助于学生合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又培养他们在团队中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口语表达演练
微课设计古代文学作品的核心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深入讨论。每个小组负责演练对问题的回答,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小组合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选择充满情感张力的古诗或群文,要求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古代文学的情感内涵,并在表演中锻炼情感表达和语言流畅度。设置即兴演讲的机会,让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对所学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简短而有深度的分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个人理解和表达水平。提供经典名家讲解的片段,引导学生模仿其中的表达方式、语调和语言技巧。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风格进行改编,逐渐形成自己的口语表达特点。
(四)批判性思维训练
微课选择主题相近的古诗词或群文,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共通点、异同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学传统和思想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设计关于作品背后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批判性地思考文学作品与当时社会关联,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意义和价值。要求学生就某一古代文学作品撰写评论文章,强调对作品中观点分析和评价。通过同学之间互评,学生将在批判性思维实践中得到更全面反馈,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问题,例如“还能从哪些角度进行解读?”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更深层次、更宽广层面批判性思考。
(五)时代背景介绍
微课结合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古代社会风貌、人文景观、社会制度等。通过展示,学生更形象地感知当时时代氛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文学作品所处历史环境。设计有关古代社会生活情景,要求学生以某个角色身份参与其中,体验古代社会风俗、礼仪和生活方式。角色扮演活动不仅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感知,同时也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更真实、更深刻理解兴趣。设计对比分析题目,要求学生思考古代社会特点在当代社会是否还有体现,或者两个时代社会发展中有哪些共通之处。对比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时代变迁脉络,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对当时社会反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要求他们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情况。
(六)互动学习与讨论
微课借助在线社交工具或学习平台,建立专门学习社区,供学生分享、讨论古诗词见解和体会。社区不仅是学生互动场所,还能够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更紧密群体感,共同进步。在微课中设置即时讨论环节。学生通过聊天、语音或视频等方式,即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实时互动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促进信息和观点的交流。安排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个特定诗歌或作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分享各自理解,激发彼此思维碰撞,培养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设计有争议性问题,让学生在辩论中彰显批判性思维,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多重解读。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微课教学中,通过综合运用多方面策略,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语言素养、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学生将更好地领悟和体验古代文学魅力,不仅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在终身学习中受益匪浅。全面素养培养有助于塑造更具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学生,为其未来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朵拉,贾燕子.从语词隐含义出发进行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J].汉字文化,2023,(06):119-121.
[2]张宏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群文阅读[J].天津教育,2022,(3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