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涵盖人际关系(核心内容,包括亲子、师幼和同伴关系三种)、性别角色意识、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也可认为是道德行为的两个方面),利用语言活动的情境教育功能,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社会性发展,这也是学前教育中关键性的内容。
一、语言活动对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推进作用
3到6岁,这是一个孩子人生中的关键时期。而在中班阶段(4岁左右),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都在迅速地进行,仿佛一颗小小的种子,在这个时期不断生根、发芽,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重要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始终坚持幼儿为本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兴趣倾向,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和鼓励的成长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设计多元化教育活动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提升语言能力,形成个体意识,还能完善他们的人格品行。
中班幼儿可组织的语言活动类型繁多,常见的如绘本阅读、课本剧表演、寓言或童话故事分角色配音、混龄游戏、亲子阅读等。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情境式语言环境的教育功能,能够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促使他们积极发展社交意识,全面提升社会性意识。
二、实施策略
(一)设计绘本阅读活动
中班幼儿语言活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活动,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词汇、句型和语言表达方式。在语言活动当中,绘本阅读凭借其图文并茂、简单易行的特征被广泛地应用在幼儿园教育工作当中,其能够较好地引起幼儿“说话”的欲望。相对的,适合幼儿的绘本大多是色彩鲜艳、图像活泼的内容,且形象也比较直观,可以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绘本阅读中,图画凝结了故事内容,有助于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指引孩子识图、读图、思考中,孩子逐渐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促进创新意识培养和语言表达,这是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以绘本《下雪真好玩》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其中的一些画面,如下雪之后的场面、和下雪之前的对比,鼓励孩子们自行观察下雪的顺序,思考“下雪”的自然现象,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身边的小伙伴谈谈下雪“好玩”在哪里;随后,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绘本中的文字,鼓励孩子们说说故事的流程,如果是混龄活动,可以由大班的孩子对中班的孩子“讲课”,促进语言表达和孩子们之间的信息交换,特别是没有在画面中直观地画出来的“好玩”的点,孩子们灵活的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表达能够赋予绘本新的“生机”。阅读活动结束之前,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从人们日常生活层面说说“好玩”的同时又有哪些“烦恼”,切换视角,构建一个新的绘本阅读基础上的“说话”的环境,增强绘本教学的人文性,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的亲社会性。
(二)组织绘本表演活动
一般来说,幼儿园中的孩子都是3到6岁的幼儿,因此,无论是教育还是游戏,核心都是“乐”,防止出现小学化的倾向,通过充满乐趣的语言活动,引导孩子获取生活和学习的经验,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社会个体意识,实现健康成长。除了上文阐述过的绘本阅读语言表达活动之外,还可以通过表演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教师观察到很多孩子都喜欢在区域活动中参与甚至自行组织“躲猫猫”、“抓小鸡”、“钻房子”的扮演游戏,可以尝试将其和绘本故事综合起来,设计绘本表演活动,选择《三只小猪》等有剧情的绘本,综合表演、手工制作等游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先和孩子一起,选择、裁剪、装饰纸盒和泡沫板等材料,共同制作“房子”,叮嘱操作安全和合作的重要性;之后,不同的孩子扮演“小猪”和“大灰狼”,根据绘本故事进行表演或自主表达。
表演活动中,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合作、沟通的重要性,而且还从故事中学习到了一些道理,有效深化绘本阅读理解效果、提升语言表述能力,较之单一地进行阅读活动或者倾听教师讲故事来说,趣味性更强,孩子的综合素养也能够得到大大提升,社会性发展效果更加理想。另外,在教师的角度来看,和孩子们的合作也能够进一步缩短师生心灵上的距离,在愉快的环境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充分弥补教师的沟通代沟。
(三)展开亲子配音活动
如今现代化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和智能设备在大多数家庭中普及,家长得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接受的教育情况。语言活动需要教师和家长同步配合,才能够真正起到发展孩子社会性的作用,而且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拉近亲子关系,令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学前教育中,不再是被动的角色。
幼儿园可以尝试利用已有的家园合作渠道,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绘本阅读,亲子配音”专题活动。这些活动旨在鼓励幼儿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共享美好时光。为了使活动更具吸引力,我们可以配备微课资源、短视频等辅助资源,以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绘本,共同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阅读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设计对话,为绘本故事配音。这一过程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互动。
为了让更多家长和孩子受益,我们可以将配音成果上传到平台,供其他家长参考和学习。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和家长一同动手、一起思考,回顾在幼儿园中阅读绘本的体验,有效发展孩子的社会意识,构筑和谐的亲子关系。
另外,家长在参与这类语言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听取教师给出的建议,分享孩子在家中的阅读表现。这种共享式的语言活动,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家长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总之,通过设计“绘本阅读,亲子配音”专题活动,幼儿园可以有效促进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参与度。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能在家长的陪伴下,培养良好的社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学前教育阶段,通过采取适宜的方法策划与实施语言活动,能够显著激发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其交际技巧、情感认知与合作意识。在持续参与语言活动的过程中,还能促进师幼、亲子及同伴关系的和谐发展。未来发展中,除宏观层面加强语言活动的教学引导与规范外,教师还需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观察和引导幼儿,以提升教学成效,巩固成长基础,培养社会意识。
参考文献:
[1]程秀兰,马艳.绘本教学促进农村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实验干预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1):9.
[2]王姿骁.语言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8):28-32.
[3]陈晨.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5):15.
[4]陈榕李军鸽.儿童哲学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中班幼儿投票活动的思考[J].福建教育,2022(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