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思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王兴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兴平,. 基于逆向思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2018.10. DOI:.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需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逆向思维,即从问题的反面或对立面思考,为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提供新视角,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需要深入探究教学实际情况,对逆向思维的培养方法进行思考与探究,以此来发挥出逆向思维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以期为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贡献新的思路。
关键词: 逆向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DOI:
基金资助:

1逆向思维的内涵

“逆向思维”其实就是用来区分正向思维的方法,其的主要特点就是把正向思维进行逆转思考。经过逆转思维能够有效解决正向思维没有想清楚的事情,以此来收获到结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就需要掌握这种思维。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需要注意将其渗透到其中,使学生形成这种逆向思维,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去思考与分析,可以以数学定义当成着手点,进一步分析所学定理知识,掌握有关公式,并采用逆向思维的形式将有关定义推翻,击破老式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

2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必要性

在基于逆向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逆向思维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逆向思维,即从问题的结论出发,反向推导出解决问题所需条件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新颖的角度审视问题,进而激发创新意识。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含逆向思维元素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思维。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面对复杂数学难题时,教导学生从结论出发,逆向推导解题条件,逐步攻克问题,从而深化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提升解题能力。再者,实践教学环节同样不容忽视。教师应通过组织数学实验、游戏等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尝试不同解题方法,以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基于逆向思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3.1概念法则的逆向讲解

逆向讲解旨在通过反面或不同角度的阐述,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然而,并非所有数学概念和法则都适合逆向讲解,教师应选择具有双向性、可逆性或可多角度理解的内容,即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等。在实施逆向讲解前,教师应明确目标,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首先,按传统方式正向介绍概念和法则,确保学生有基本认识。接着,提出与正向理解相对立或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从反面或另一角度进行逆向讲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审视和理解。例如,为引入减法,教师可采用逆向思维,先问学生:“小明有10个苹果,吃掉4个后还剩多少?”再用逆向提问:“小明原有10个苹果,现剩6个,他吃掉了几个?”这样,学生从剩余数反推减数,理解减法。类似的,教除法时也可以采用逆向提问,如从“3组每组4人共多少人?”到“12人分3组,每组几人?”帮助学生从总数推每组人数,理解除法。这种逆向思维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逆向运算,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中,结合实例和练习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可提升教学效果。

3.2公式、定律的逆运用

基于逆向思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侧重于公式、定理的逆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首先强调逆向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展示逆向思维在灵活运用公式、定理、培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系统地阐释公式、定理的正向应用和逆向应用。正向应用即遵循公式、定理的常规顺序进行计算或推理,而逆向应用则是从已知结果出发,反向推导公式、定理中的未知量。通过对比讲解,有助于学生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例如,加法交换律的逆向运用。例题:已知两个数的和是10,其中一个数是6,求另一个数。解析:运用加法交换律的逆向思维,可以直接求另一个数。即,另一个数=10-6=4。这样,两数之和仍为10。在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中。例题: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是8厘米,求宽。解析: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我们可以通过面积和长来求宽。计算方式为:宽=面积÷长=24÷8=3厘米。基于此,在让学生初步掌握逆向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公式、定律的逆运用。

3.3逆向思维习题设计

逆向思维习题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证实为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向学生阐释逆向思维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即从结果反推原因,或从已知条件出发逆向求解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逆向思维,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习题,即反向运算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如已知结果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逆向推理题目,则给出条件或结论,让学生逆向推理出问题的前提;反向证明题目则要求学生通过证明逆否命题来推断原命题的成立。以“加减法关系”这一知识点为例,传统习题,如5+3=?和9-4=?,直接考查学生对加减法基本运算规则的掌握情况。然而,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了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习题。例如,要求学生找出一个数,该数与5相加等于8。这需要学生逆向操作,从已知的和中减去加数以求解;小明原有9个苹果,吃掉部分后剩余4个,学生需通过减法运算确定被吃掉的苹果数;要求学生找出一个数,该数减去7后等于2。这同样需要逆向思考,将减法结果与减数相加以求出原数。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加减法运算规则,还能提升逆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应用逆向思维创设新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极为主要的一部分知识,在考试中占据的分数值也比较高,而且对小学生来讲,也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更是丢分点。教师需要灵活应用逆向思维的作用,利用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创设一个新问题,这样新旧问题就会产生关联。这样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新旧问题就会同时解决。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加减混合应用题过程中:“XX学校举办运动会,已知男同学215名,女同学比男同学少28名。那么移动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运动会呢?”当学生在面对此应用题的时候,就会非常容易落下主要条件,也就是女同学比男同学少。所以,在列计算式的过程中,会出现加减号应用错误的现象。为了能够迅速理解大意,取得正确结果,学生就会将问题更新成已知条件,即将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再次创设问题。比如,“XX学校在举办运动会的时候,发现全校加起来一共有402名同学,男同学215名,请问: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多少人呢?”从整体上观看,两道题没有过多的联系,但是,将两道题关联到一起,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新问题当中的未知条件在原问题当中是已知条件,而新问题当中的已知条件就是原问题当中的未知条件,如果可以将新问题当中的答案计算出来,那么原问题也可以获得有效解决。显而易见,在应用题当中使用逆向思维去分析、思考。可以整体分析已知与未知条件的关联,能够节省计算时间与解题时间,与此同时,解题正确率也会不断上涨。

3.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基于逆向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需深入理解逆向思维的内涵及其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逆向思维,即从问题结论出发,反向推导所需条件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颖角度审视问题,进而激发创新意识。为营造逆向思维的教学环境,教师可精心设计具有逆向思维特征的题目和情境,引导学生从新视角审视并解决问题。即通过呈现条件不完整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补充必要条件以求解,从而锻炼其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面对复杂难题时,可从结论出发,反向推导所需条件,逐步求解,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问题本质并提高解题能力。除了理论教学外,实践操作同样重要。教师应通过组织数学实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不同解题方法,以拓展其思维空间并激发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分数的加减法”为例,教师首先给出一个分数加减法的结果(如2/3),然后让学生思考哪些分数相加或相减能得到这个结果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尝试找出不同的组合方式。接着,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如1/2+1/6=?),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求解。学生可以观察问题的特点,尝试通过调整加数的顺序或利用分数的性质来简化运算过程。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思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逆向思维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正向思维模式,促使学生从问题的反面或对立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一些重难点问题的时候,才可以灵活应用逆向思维去解决,促使问题可以变得简单、易懂,这样能够起到快速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梓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大学,2021,(49):99-101.

[2]李发俊.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64-265.

[3]骆善锋.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63.

[4]朱双丽.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43.

[5]张福珠.基于逆向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J].才智,2020,(14):129.

[6]刘海东.谈数学思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体现[J].才智,2020,(11):1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