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几年来,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小衔接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小衔接作为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质量与幼儿自我发展、能否顺利步入小学十分重要。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既要做好基础的教学工作,也要注重幼儿多元化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尤其是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这一意识和能力关乎着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决定了幼儿是否能实现独立性、个性化发展,也是幼儿自信心提升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全方位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概述
在幼儿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所具备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是其成长的关键要素,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责任感的形成、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主要是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意识,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中经过一系列学习和成长所形成的满足自我生活需求、学习需求、成长需求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在幼小衔接阶段强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每一位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生活需求、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在幼小衔接中,教师应当尊重幼儿之间所体现出的差异性,了解不同幼儿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促进幼儿个性化能力的发展。从这一角度而言,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在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教师作为幼儿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可以为幼儿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例如自主穿衣、自主吃饭、自主管理玩具等,并鼓励幼儿进行自我服务,使他们了解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在学习和成长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幼儿都会根据学习的内容不断思考,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顺利步入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作为帮助幼儿从幼儿园顺利步入小学阶段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能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这对于帮助幼儿步入小学生活至关重要。对于大多数幼儿而言,他们对于小学生活有着一定期待,也有着一定焦虑,这是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使然,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探索与担心。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缓解压力、降低对上小学的焦虑感,使他们在多元化的活动中,更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为顺利步入小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自信心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并在自主实践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综合能力。在自我服务和管理中,幼儿会学会如何有效地看待问题,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也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幼儿还会从失败、经验中吸取教训,这有利于拓宽幼儿思维认知,增强他们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三、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合适环境,发展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在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其意识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为幼儿创设的环境有着极强的引导性、教育性特点,适宜的环境能激发幼儿好奇心,满足幼儿探索欲,使幼儿能在环境中自主探索与实践,从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服务意识的形成。结合这一方面,教师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和成长需求创设多元化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自主实践的机会,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多样化、自主性的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幼儿创设成长环境时,要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可以将整体的环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确定各区域的实际功能和探索价值,让每一位幼儿在此环境中自主选择。教师还应当保障环境的安全性,尤其是环境创设时所需的材料、投放的学习工具、桌椅板凳等,避免危险因素的存在。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环境所具备的互动性,这也意味着教师要主动引导幼儿与环境进行互动,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发展他们自我服务技能。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玩具区”,该区域主要供幼儿选择多样化的玩具,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此区域中,为全面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教师需要注重细节方面的优化与设计。比如在设计玩具架高度时,应当避免适合教师的高度,要结合幼儿的身高设计玩具架,使幼儿能够轻松拿取。针对不同玩具的类型,教师还应当设置玩具标签,让每一位幼儿知晓该玩具的具体作用,也能在玩完后放回原位。在幼儿自主参与和玩耍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参与状态,当他们不想玩玩具时,教师要主动引导幼儿将玩具放回在原有的位置,并适当鼓励和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幼儿,以此增强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使他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整理玩具,学会拿完东西要归回原位,使其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成长环境有利于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使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顺利步入小学生活以及形成自我管理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优化一日活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在幼小衔接阶段,一日活动是幼儿每日所需的重要教育活动,涵盖幼儿学习与成长的各个环节。为全面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从一日活动进行优化与创新,以衔接性的一日活动提高幼儿对小学的了解与期待,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发展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务意识,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师在优化一日活动时,需考虑各个活动的实施目标,确保幼儿在参与此活动后能够完成哪些能力和意识方面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当做好活动流程的优化,让幼儿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参与一日活动。教师自身也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尝试性地解决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与实践。例如教师在“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中,可为幼儿设计不同环节的体验性活动,让幼儿在实际体验中了解小学生活。比如在“排队吃饭”环节,需要幼儿自主性地排队、添饭、吃饭、收拾餐具。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先在食堂附近设计指示标识,让每一位幼儿排队就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在一旁为他们讲述小学排队吃饭的规则,让幼儿规规矩矩地排队打饭,在吃饭时做到细嚼慢咽、不大声喧哗,在吃饭后要主动收拾餐具,将餐具放在相应的区域中。实施这一环节,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使他们主动排队就餐、收拾餐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比如在“收拾书包”的环节中,主要让幼儿模拟在小学放学后按时整理书包回家,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整理能力、时间意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通过“游戏化”的形式让幼儿以比赛的方式收拾书包,用时最短的幼儿可获得教师的奖励。在幼儿们收拾书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指导,如将不同的文具、书本等放置在书包内的不同区域,让幼儿知晓在整理书包时要有规律、要整齐,并非全部直接放进书包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与家长合作,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让每一位家长参与到幼小衔接教育中,鼓励家长在家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发展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比如在每天上学前,家长可以在家中让幼儿整理书包、自主穿衣、整理衣物等,让幼儿在这些多样化的活动中逐步提高整理能力,发展自我服务技能,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顺利步入小学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关乎着他们能否顺利步入小学生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教师作为幼儿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要重视幼小衔接教育,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创设多样化的环境、设计丰富的一日活动,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参与需求,促进幼儿自主实践,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淑琴.聚焦幼小衔接 探索习惯养成——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策略[J].天津教育, 2022(23):180-182.
[2] 杨平.幼儿园幼小衔接策略例谈[J].启迪, 2021(6):82-82.
[3] 李倩.浅谈幼儿园小班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对幼小衔接的重要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4):1.
[4] 秦珍.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家园共育——扎实推进家园共育,科学做好幼小衔接[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 2021, 000(015):P.1-1.
作者简介:王慧洁 (1995.10),女, 汉族,山东聊城人, 本科,二级教师, 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