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曾惠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曾惠民,.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 国际教育论坛,2019.5. DOI:.
摘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参与式学习”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重要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尤为重要。数学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显著提升其综合能力。因此,通过参与式学习策略的应用,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学生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充分体现数学教育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参与式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必要性,探讨了参与式课堂的形式与特征,提出了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多种策略。论述了参与式课堂通过贴近生活、交流反思以及教师指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接着,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参与式教育的必要性,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全面发展。提出了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建立科学课程体系的具体策略,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可行的改革方向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 参与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DOI:
基金资助:

1.引言

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参与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参与式学习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有效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通过参与式学习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参与式课堂的形式与特征

2.1贴近生活

参与式课堂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贴近生活,它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数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加法时,教师可以用商店购物的场景作为背景,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商品,计算总价和找零的问题。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运用数学,体验了知识的实用性。

2.2交流反思

参与式课堂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自我反思,这是促进深度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方式分享各自的观点,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过程,识别错误并进行改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还促进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发展。例如,在学习几何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多边形的特性,并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的结论进行评议,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新的理解和启发。

2.3教师指导

虽然参与式课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但教师的指导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通过巧妙的引导和问题设计,使学生的讨论和活动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例如,在解决复杂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明晰解题步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而非“提供答案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

3.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式教育的必要性

3.1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传统教学常常因其单调的讲授方式而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通过参与式教育,学生能在自主参与和互动交流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学习体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

3.2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式教育通过创造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与式教育不仅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更注重他们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发展。这一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4.1提高教师素质

提升教师素质是促进参与式学习的首要任务。教师在参与式课堂中需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灵活的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的高度敏感性。具体而言,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此外,教师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和灵活的应对能力,能够根据课堂动态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在案例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某小学的李老师通过参加数学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不仅掌握了多种现代教学工具,还提高了课程设计能力。在具体教学中,他引入多媒体教学辅助,利用数学软件和互动白板设计出多个贴近生活的数学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模拟中进行演练。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方法,李老师不仅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数学概念,还在教学后回顾中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提升教师素质,教师能更好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灵活利用参与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无疑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4.2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参与式课堂,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还需培养多方面能力。具体来说,这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图形的变换》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理解旋转、平移和对称等基本变换。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纸张进行实际折叠和剪切,观察不同图形的变化特征,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某次活动中,学生小组通过合作完成了多种平面图形的拼贴,并在讨论中总结出图形变换中的对称关系。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讨论,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巩固。这不仅让他们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刻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同意识。

4.3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是确保参与式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仅要遵循国家课程标准,还要确保其能够灵活地适应参与式教学的需求。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应当融入实践性、互动性和探索性,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以数学课程中的三角形学习为例,课程内容的设计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定理证明和计算练习,而应更加注重几何直观和实践应用。教师应当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价值。在一次精心设计的三角形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实地测量学校操场周围建筑中的三角形结构。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不仅验证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还深刻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学生们通过测量和记录数据,发现了三角形在建筑中的稳固作用,这是单纯的理论学习所无法比拟的。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建模活动,探讨三角形在现代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如屋顶结构、桥梁设计等。这种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三角形的基础知识,更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加深了对数学学科应用价值的认识。科学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课程体系的建设,无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5.结束语

参与式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小学数学课堂的参与式学习将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未来,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创新的教学策略,使参与式学习在数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铺设通向未来学习和生活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何豪刚.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 2014(12):69-69.DOI:10.3969/j.issn.1673-9132(B).2014.12.062.

[2] 李静梅.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5(10):2.DOI:10.3969/j.issn.1674-098X.2015.10.083.

[3] 陈瑞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艺术, 2010(3):2.DOI:10.3969/j.issn.1002-2821.2010.03.06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