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以青教版五年级《小数乘法》为例
赵玉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玉娟,.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以青教版五年级《小数乘法》为例[J]. 数学应用,2021.6. DOI:10.12721/ccn.2021.157051.
摘要: 随着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数学教学的连续性与整体性一再受到强调,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反馈都应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在课堂的转型过程中,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策略仍旧在实践的磨合过程中。本文将探索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并以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51
基金资助: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对教师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国内对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时间较短,积累的经验较少,尤其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难以在短时间之内进行课堂转型,整合资源进行有效的整体性教学。因此,本研究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际教学经验,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深入展开,分析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相关借鉴与启迪。

  1. 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策略

教学法的改变首先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给学生呈现完整的教学内容。单元整体教学尤其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课前设计与教材解读,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地展开教学。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

  1. 整合单元知识、拆分课时内容

教师首先应当对单元只是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对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是第一步。课标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当其冲应作为分析的重点,另外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也是教学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对单元内容建立整体认识后,将每一课时需要传递的内容进行拆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拆分不仅局限于教材中已经进行的知识拆分,还需要教师自主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分配重难点与能力的训练、培养与提高。

在课时内容拆分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步骤制定学习任务。例如在小数乘法这一单元中,通过分析学情可以得知学生已经了解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并且明确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在纵向上学习过整数的乘法,了解因数与积的规律。教师需要抓住小数与整数这两个学习主体进行教学设计,以小数与整数的乘法为第一步骤、小数与小数的乘法为第二步骤、循序渐进得进行教学。

  1. 注重生活联系、创设教学情景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生活基础与知识经验是教学的第一步。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知识经验也是需要引导的,不是直接发生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适宜的引入情景,挖掘学生已有的认知。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学生的学习从识别记忆、领会运用到反思评价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学生在认知之前的一步是感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强化感知的亲近性,对单元整体内容联系与认识得更加深入,从而联系从前的知识经验,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小数乘法这一单元进行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采用“出门之前要关灯”这一生活场景引入知识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场景的解读不应仅仅停留在作为一道题目或是一个例子,可是真实可感,具有可代入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思考前后关系中才能不仅仅学到运算的法则,能够兼具对数学应用的意义的理解与认同,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 绘制思维导图、明确逻辑结构

人脑处理图片信息会比文字信息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加利于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图例,厘清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思维导图或是逻辑树的方式标记出单元中各课时的具体内容。教师还可以在引入课中给学生提供框图,而后在每节课后将本课的知识在框图内进行补全,最终结课后形成完整思维图示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清晰明确地展示知识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完成框图的热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1. 单元整体教学的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时一线教学中极易被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环节。尤其对于单元整体教学来说,教学知识与逻辑都是系统性的,倘若教学评价以片段化的形式割裂开,会大幅度降低教学质量。因此单元整体教学更加强调形成性的教学评价,将评价融入课堂环节的方方面面。评价不意味着测验或考试,而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反思以及教师或其他主体对反思的进一步反馈。教师可以以学生自身、学生家长、小组同伴、教师自身四个主体结合,在课前预习、课中互评、课后自评的几个过程中综合进行评价,并在单元内容结束后对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总体性的评价与分析。尤其是在探究性课堂中,评价的对象不局限于学生的成果,学生探究的态度、探究的方法、小组合作的能力甚至对教室环境纪律的维护等都应纳入评价的维度之中。

  1. 结语

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多重呼应:学生情况与教学情境的呼应、单元整体与课时拆分的呼应、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的呼应等等。正是这多重呼应才能够体现数学学科的结构性、系统性与整体性。教学目标的分类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学科的板块合计不谋而合。因此不能遵循单一线性的知识教学,初探就穷举例子、堆叠应用题;总结就罗列公式、重复内容,而是放眼于整体知识内容,梳理逻辑思维,总结积累活动经验、深化运算技能、升华思想态度,这样才能真正保质保量的完成可探访教学。

 1.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余志敏. 从感受课起步实施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为例[J],治教观摩,2015(12)

3. 浦叙德. 颜廷亮. 例谈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首呼、中联、尾应”[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8(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