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学科,一直以来发挥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往往面临着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负担重等多重挑战,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下降,学习效率低下。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始关注如何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分析数学与生活结合的实践意义,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为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2.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2.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陈旧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显著的问题在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授课内容是否全面覆盖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接受度,导致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此外,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也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依赖于教师的单向讲授和学生的死记硬背模式,而缺乏互动与探讨,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单一乏味。教师有时过于关注教材中规定的知识点传授,而忽视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导致学生感到数学学习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脱节,缺乏投入的动力。
2.2学生学习内容过多,负担太重
初中数学教材中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代数、几何、统计等多方面的内容。加上应试教育的压力情况,学生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课程进度紧凑,课外补习盛行,使得学生不堪重负,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过多的内容和压力还使得学生在时间上无法对已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系统化思考,从而影响综合素质的提高。
2.3学生层次差异大,个别学生理解有困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差异较大。这种层次差异主要表现在个别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困难较大,尤其是在抽象概念和复杂运算上。有些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并应用,而另一些学生则在基本概念理解上就遇到很大障碍。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限制,使得教师无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这进一步拉大了学生的成绩差距。个别学生因无法跟上教学进度,逐渐对数学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导致整体班级的学习氛围受到不良影响。
3.初中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意义
3.1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参与感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入数学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或现象作为教学案例,使得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和探索数学问题。这种方式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增强了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参与感。
3.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工具,通过与生活结合,学生可以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这样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境。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发展有益,还为他们未来的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当数学知识脱离书本,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后,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系统化的思考。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情境结合,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知识的内化与迁移能力显著提高。他们不仅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数学知识与技能,成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4.初中数学与生活应用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策略
4.1数学源于生活,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可视性
数学,作为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其概念和理论往往让学生感到难以捉摸。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特别强调数学知识的可视性,使其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通过运用图形、模型和具体实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直观地把握数学知识。
以《数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如公交线路的站点排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公交线路图或地铁线路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站点及其之间的距离,这与数轴上各整数点的位置及间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样的实际案例中,学生能够将数轴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方向感联系起来,理解数轴上正负符号所代表的方向意义。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绘制属于自己的“个人数轴”。例如,学生可以以家庭住址为起点,标记出到学校、商场、公园等重要地点的距离和方向。这样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轴概念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这种可视化教学策略,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而是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将数轴的抽象概念与具体实物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升对数轴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理解数学世界的窗口,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情境联系生活,深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主张构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以此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实用性。通过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以《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将购物预算、饮料配方等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融入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应用一次方程组。
设想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一位学生需要在有限的零花钱内,为即将到来的朋友生日派对采购饮料和零食。教师可以提供一份详细的购物清单,上面列有各种饮料和零食的单价,以及学生可用的总预算。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设立方程组来计算应该购买的物品数量。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不仅需要列出方程,还要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和计算,以得出一个合理的采购计划。
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一次方程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还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数学知识不再是抽象的符号和公式,而是变得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这种方式,数学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变成了一个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学习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4.3实践融入生活,促进数学理念实用化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实践环节融入日常生活,是促进数学理念实用化的有效途径。数学,这一门学科,其教学绝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理论讲授,而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广泛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的课程需要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通过一系列具体而生动的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以《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中的各种三角形结构,如桥梁的桁架、手机的支撑架、建筑的设计元素等。在这些实例中,教师不妨组织一次校内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中来。他们可以测量操场上器械的三角形支架,或者在图纸上设计并裁剪出三角结构模型。通过这样的观测和测量,学生们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全等三角形在建筑结构中的广泛应用,例如,他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来设计出既美观又安全的支撑结构。这种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并非仅仅是纸上的符号和公式,而是可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成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而且还推动了学科知识向实际生活的迁移,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5.结束语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了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向。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具体应用场景,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理解能力。同时,这种教学实践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合理融入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改革与探索不仅推动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更全面的基础。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灵感和操作的可能性,共同提升数学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杜智瑞.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意义与实践及其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DOI:10.7666/d.y2135244.
[2] 刘爱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实践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5(9):1.
[3] 张晓华.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