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黄佳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佳倩,.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20196. DOI:.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对古诗词教学的深入分析,结合具体案例《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本文阐述了古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历史文化认知及情感表达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针对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文化背景介绍及加强实践应用等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文化素养;教学策略;案例分析
DOI:
基金资助:

一、引言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古诗词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意义

(一)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深远的意蕴,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绝佳素材。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悟,从而培养起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例如,在学习《野望》(王绩)时,学生可以通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等诗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情描绘,进而体会到诗中的意境之美。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还能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增强历史文化认知,传承民族精神

古诗词是历史的见证,每一首诗词都蕴含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信仰,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黄鹤楼》(崔颢)为例,诗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等句,不仅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还寄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感慨。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黄鹤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进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三)提升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为学生提供了情感表达的范例和启示。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如《使至塞上》(王维)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大漠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风光的赞美和向往。这种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当前古诗词教学普遍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等,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限制了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此外,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诗词的字面意思和应试技巧,忽视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价值,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层次。

(二)文化背景介绍不足,难以深入理解

古诗词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作为支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对诗词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讲解,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蕴。例如,在学习《渡荆门送别》(李白)时,如果缺乏对李白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学生就很难理解诗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应创新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诗词中的场景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在学习《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踏青赏花,让学生亲身体验诗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景象,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二)强化文化背景介绍,加深理解深度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蕴,教师应加强对诗词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讲解。在学习每首诗词之前,教师可以先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以及诗词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框架。例如,在学习《黄鹤楼》(崔颢)时,教师可以先介绍黄鹤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再讲解崔颢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发现诗词中的文化元素和内涵。

(三)加强实践应用,提升综合素养

为了将古诗词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应加强实践应用环节。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词融入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如用古诗词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思想感情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场所,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案例分析

(一)《野望》(王绩)

在我校的一次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来教授《野望》。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意境。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诗中的“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等景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还培养了对自然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

(二)《黄鹤楼》(崔颢)

在教授《黄鹤楼》时,教师先介绍了黄鹤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再讲解崔颢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黄鹤楼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深刻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之美和情感之深。

(三)《使至塞上》(王维)

在学习《使至塞上》时,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诗中的大漠风光和边疆景色。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壮丽景象之中。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查阅了王维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领略到了大漠风光的壮丽景色,还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对边疆风光的赞美和向往。

(四)《渡荆门送别》(李白)

在教授《渡荆门送别》时,教师先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品味诗句来感受诗中的情感。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友人等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理解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教师结合学校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到户外踏青赏花。在实地观察中,学生亲身体验了诗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景象。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用古诗词来描绘自己所见所感的美景和心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还培养了对自然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以及用古诗词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结束语

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文化背景介绍和加强实践应用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谭晓静.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古诗词体悟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3.

[2] 高艺丹.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3(36):110-113.

[3] 徐溶.浅析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1(11):139-140.

[4] 刘东明.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1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