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校园安全教育带来了全新视角,一方面改变安全教育信息的传递方式,另一方面改变了安全教育实施模式和学习形式。随着近几年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当前还需加强技术手段应用与齐全新教育体系构建,以此利用新媒体优势,构建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校园安全网络,以此为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提供全面保障。
一、新媒体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新媒体对教学模式的影响是深刻而多维的,既改变了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也推动了教学方法的革新。数字化技术赋予了教学方式新的动力,教育部报告指出,数字化技术是教育发展的新赛道,通过构建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可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曹培杰提出,基于数据的精准学习、混合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能够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尊重并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差异化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领域,新媒体的应用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三三制"教学模式融合了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现代教学理念,形成了涵盖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个维度,以及问题导入、互动研讨、总结提升三个环节的全方位教学模式。此外,新媒体技术促进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
二、校园安全教育教学发展需求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背景下,安全教育不再为学校教育的附加内容,而是成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战略意义。在没有专门安全教育课程的情况下,将安全教育融入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有助于教育形式与内容形式的优化,促使安全教育目标有效实现。《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为校园网络安全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强调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和安全管理等内容建设。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现阶段,学校在教学、新媒体发展背景与校园安全发展需求背景下,应构建安全、智能且高效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学与校园安全网络融合开展路径
(一)教学与安全教育网络融合
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将安全教育融入学校教学网络已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重要策略。安全教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安全,更是维系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的小学生而言,其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真伪鉴别能力以及安全防范意识都亟需加强。因此,学校须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目前,部分学校已借助板报、画廊、学生手抄报等传统宣传工具,开展了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以及预防疾病和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了威胁学生安全的事件,为学生营造了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当前,要使安全教育更加深入和持久,须进一步优化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工具。学校可依托校园网络、计算机局域网、校园广播系统等硬件设施,建立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网络,以囊括传统宣传工具,同时整合在线课程、互动模拟、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安全教育网络的构建需要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有机结合,前者提供了教育传播的物质基础,而后者则由参与学生安全教育的工作者组成,如学校的班主任、团委、大队辅导员、负责安全工作的校长以及校外的辅导员、民警、交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等。安全教育组织机构应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选择以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材料,进行积极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或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社会治安教育、食品卫生及疾病预防教育等,积极渗透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如,学校可基于校园网络播放安全教育的电视片,聘请交警、民警进行电视讲座,宣传交通安全知识、预防诈骗、拐卖、绑架等安全知识。利用校园广播在课间时间播放安全常识,也是有效的日常教育方式。
(二)教学与安全防范网络融合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的教学工作、安全教育工作与安全防范网络的融合,涉及教学内容改革、信息技术应用、安全演练组织、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在实际的融合路径构建上,安全教育应纳入学校课程设置的整体构成中。如在科学课中讨论网络安全,在体育课中教授急救技能,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中学习到安全的重要性。另外,智能监控系统、访问控制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校园的物理安全水平,学校方面应通过定期组织的地震、火灾逃生演练,使学生在模拟的紧急情况下学习如何自救和互救,或结合校园网站、公告板、校园广播等渠道,宣传安全知识,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如,学校方面可结合校园新媒体安全网络的特点、功能模块与反馈形式等,组织相关方面的校园安全文化,确保学生在结合新媒体视角的基础上,了解校园安全的重要性[2]。
(三)教学与安全信息网络融合
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安全教育与教学活动的融合,以及安全信息网络的构建,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及时分享学校安全教育的进展和学生的安全状况,同时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使其在教学中有效融入安全教育内容,并在必要时指导学生进行安全应对。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安全信息网络的建设,如参与安全知识的创作、传播,以及安全演练的组织和实施,以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此外,学校方面也应与社区、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学校安全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维护,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3]。
在家校合作路径上,建立稳固的沟通渠道是家校合作的基石,学校方面应定期开展家长会议、创设学校网站与电子邮件、短信服务和移动应用等,让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学生安全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如,学校方面可建立了一个包含学生安全信息、教学资源和学校新闻的综合性网站,在网站中设置“家长角落”的功能模块,为家长提供指导资源和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信息,确保家长在了解校园安全信息与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联合学校安全网络及其功能反馈模块,共同为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学习生活与成长提供合理支撑。
四、结束语
综上,在校园安全网络的构建上,学校方面应从课程设置到技术应用,从信息传播到家校互动,再到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将多重路径共同构成多维度、全方位的校园安全教育体系。在新媒体背景下,该技术手段的融合有助于提升校园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校园安全教育中应逐步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以此为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提供牢固支撑。
参考文献:
[1]耿伟男. 新时期农村中学校园治安问题的发生逻辑与治理策略[D]. 吉林大学, 2023.
[2]漆昊晟. VPN技术在高职类院校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应用——以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校园网络为例 [J]. 软件, 2023, 44 (06): 128-131.
[3]刘新. 自媒体背景下中小学校园安全网络舆情问题研究[D]. 吉林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