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脑血管病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77

《心脑血管病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93 浏览:2127
  • 袁婷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析依达拉奉用于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性抽取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2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运用计算机双盲法进行分组,每组平均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血栓通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血栓通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Barthel 指数量表(英简 BI)、格拉斯哥昏迷(英简GCS)、神经功能缺陷(英简NIHSS)等评分方面相比(P>0.05),统计学分析无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GCS、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分析有意义。研究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41)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95%(9/41),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论:依达拉奉用于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且药物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
  •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 下载:122 浏览:1475
  • 郑金韬 傅德建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2期
  • 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和试验组(常规治疗+重组人脑利钠肽,40例)。以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循环内分泌指标作为观察指标评估疗效,以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临床疗效,试验组为95.00%,对照组为82.5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TⅡ)、血浆肾素(PR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D、ATⅡ、PRA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D、ATⅡ、PRA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5.00%,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重组人脑利钠肽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治疗中,有利于改善患者循环内分泌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少。
  • 研究综合护理对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 下载:129 浏览:1655
  • 郁艳艳1,2 雷丹1,2 何琼1,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2期
  • 摘要: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07月-2023年07月本院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5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单组人数25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综合护理方式为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预后恢复良好,值得运用。
  • 综合护理措施对于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下载:182 浏览:1952
  • 白扬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2期
  • 摘要:
    目的:讨论综合护理措施对于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治疗的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血压水平相比(P<0.05)。结论:在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降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55 浏览:1458
  • 于继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间,60例在本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于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较高,护理方式较为安全可靠,对病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
  • 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101 浏览:1228
  • 袁钰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2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急救中心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58名患者参与本课题研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组均为29名病例,研究组采用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参照组应用急诊常规护理,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是(1.21±0.33)m,(48.37±3.52)m,(7.43±1.59)m,抢救成功率大约是93.1%,护理满意度大约是89.66%;参照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是(4.271.29)m,(59.14±4.11)m,(10.27±2.56)m,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分别是68.97%、62.07%。两组各项数据对比结果与统计学分析结果相符(P<0.05)。结论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规范化流程护理路径能够缩短分诊时间,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可以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
  • 临床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下载:162 浏览:1595
  • 韩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治疗脑梗死时应用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为方便试验,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97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收留的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有47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患者总数的43.75%,女性患者占患者总数的56.25%;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日常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在治疗阶段的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应用临床护理的护理组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比常规组成员强,差异性(P<0.05)满组统计学要求;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护理组生活质量要高于常规组,差异性(P<0.05)满组统计学要求;两组患者在治疗阶段的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性(P<0.05)满组统计学要求。结论:在临床中治疗脑梗死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且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脑梗治疗护理中应用。
  •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栓塞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的改善观察 下载:124 浏览:1561
  • 罗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2期
  • 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了解其对高血压脑栓塞病人生活品质与心理情绪产生的作用,并为护理计划的编制提供参考。方法 在我院随机选择52名患有高血压脑栓塞的病人,所有病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内。分析病人的各项资料,明确病人之间是否具备可比性。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是26人。将组别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两个小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在完成护理工作后,对两个小组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此判断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个小组的生活品质不存在明显差别,护理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理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24名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是92.31%,对照组有15名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是57.69%。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良好,其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情绪状况,提升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应认识到这种护理模式的可靠性,并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血清学预测指标分析 下载:136 浏览:1672
  • 杨利利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2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血清学预测指标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近2年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R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6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中。观察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中研究对象均为33例,对比分析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患者的血清水平,预测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 总治疗有效数据中,观察组为26例(78.79%),对照组为19例(57.58%)(P<0.05);心功能指标中,经过治疗后各组LVEF、LVEDd、NT-proBNP指标分别为:对照组(34.89±2.08)%、(56.02±2.23)mm、(5067.69±637.37)ng/L,观察组(37.78±2.23)%、(53.23±2.89)mm、(4102.20±560.95)ng/L;清NT-proBNP指标与治疗效果间敏感度高,可作为预测效果的指标之一。结论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加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和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对患者进行血清水平分析,其中血清NT-proBNP可作为预测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治疗效果预测指标。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脑血管病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06325
下载量 29512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72
为你推荐